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個電吹風敢賣三千元,如今200億造車,戴森的汽車能有戲嗎?

一個電吹風敢賣三千元,如今200億造車,戴森的汽車能有戲嗎?

在全世界各大產業中如今似乎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無論產業做的好不好,只要談產業轉型那麼必然說造車,無論你是互聯網公司:大如蘋果,還是房地產企業:亦如恆大,或者是自救企業:比如說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無論是誰似乎不去造車就跟不上潮流了,這不戴森也開始造車了,從吹風機到汽車,戴森這次能有戲嗎?

一、吹風機之王要造車了

最近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戴森造車又有消息了,去年戴森宣布選定新加坡為電動車生產基地,並將在2021年推出第一款產品。當時戴森稱,選擇新加坡的原因之一是它"靠近汽車銷售高增長的市場"。不過,近日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報道稱,戴森公司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與當地國會議員的來往書信里稱,曾向本田提出租用其位於斯文頓的部分工廠生產電動車,但遭到本田拒絕。

詹姆斯·戴森在信中暗示,他做出將工廠搬到新加坡這一具有爭議性的決定,部分原因是本田拒絕向他出租一棟閑置的建築大樓。

然而,本田向《每日郵報》否認了戴森的說法,稱"我們知道戴森和國會議員詹姆斯·格雷(James Gray)之間有一封信,但信中內容事實上是不正確的。" 今年年初,媒體報道稱,日本本田集團宣布,將於2021年關閉位於英國南部斯文頓的工廠。

去年8月,戴森在英國註冊新的商標"Digital Motor"。而戴森對電動車市場的"芳心"首次曝光於2016年,當年的英國政府文件《全國基礎設施計劃報告》里出現了 "戴森在總部馬爾斯伯里(malmesbury)開發電池電動車" 的公開籌資事項,並說明 "這將為此地區帶來 1.74 億英鎊的投資,創造逾500個工作機會"。這使得戴森研發電動車的消息不脛而走。

實際上,"家電大佬"戴森近年來的舉動也充分表明其對進入電動車市場的野心。2013年,戴森從阿斯頓·馬丁、賓利和勞斯萊斯等車企挖走多名設計研發人才。隨後在2015年,戴森併購了專門研發固態鋰電池科技的美國固態電池公司SaKti3,並且表示解決能量密度問題是21世紀最大的工程挑戰。

緊接著在2017年,戴森開始建設全球供應鏈控制中心,宣布將投入20億英鎊(約為174.1億元人民幣)在電動車的設計技術上。戴森披露的信息顯示,2018年戴森營業收入約為382億元,利潤約為95.52億元。這意味著,戴森將投入相當於近兩年的凈利潤用於轉型造車。

那麼,幾乎所有人都想問,戴森去做電動車真的能做得好嗎?畢竟整個汽車上面,除了空調可能是戴森比較擅長的東西外,其他的東西裡面似乎沒有戴森真正擅長的東西,這樣的跨界真的能玩好嗎?

二、戴森的電動車之夢有戲嗎?

如果我們要討論戴森造電動車到底有沒有戲?不如從戴森到底是怎麼成功的開始說,之前我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來介紹戴森的發展歷程以及戴森如何在中國成功的。

我們現在來分析,戴森的成功在於對技術與設計的極致追求,戴森本人其實是一個非常強勢的技術流工程師,一個由12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發明家集群,可以說戴森的發展歷程可以總結為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超級巨頭的成長史。戴森是在對吸塵器技術做到充分了解之後,從第一性原則出發突然發現可以從這個吸塵器的技術改變成為其他產業的技術,所以才有了之後的戴森吹風機、戴森電風扇、戴森捲髮棒,可以說,戴森系的所有產品都是非常明確的以技術為核心的全面化產品。那麼,戴森造車的優勢到底在哪呢?

一是戴森對電動車技術的絕對洞察。對於所有了解汽車的人都知道,汽車的核心在於三大件這就是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而電動汽車呢?一般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電池,也就是組成了電動車的四大件。那麼戴森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汽車優勢呢?有。因為戴森是全歐洲最大的機械研發企業之一,其研發團隊堪稱絕對豪華,長期在研發上的投入讓戴森在流體力學、電機馬達設計、電池技術都有著非常深厚技術積累,這個時候我們再研究研究就會發現,戴森在電動車產業里至少在電機馬達(發動機)與電池上有著屬於自己的絕對優勢,這也是戴森為什麼有底氣造車的原因。

二是戴森對設計的孜孜不倦追求。如果說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相信任何一個時尚精英都會告訴你:顏值。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年代,所有商品都是看臉的,汽車也更是如此,而戴森擅長的是什麼呢?自然就是設計。戴森無論是吸塵器,還是電吹風,或者電風扇,都有一個統一的特點高顏值,這方面戴森對於顏值的追求幾乎和當年的喬布斯不遑多讓,這種設計方面特別是對人類時尚前沿的把控力,讓戴森的產品只要面世肯定是時尚爆品。那麼,只要戴森把這種對產品顏值的品控能力用在汽車設計上面的話,再加上戴森本身在流體動力學上的技術優勢,戴森很有可能會創造一個電動車的傳奇車型。

三是戴森其實可以學蔚來。原先所有人對於造車的想法都是我自己做個工廠,自己來造車,但是實際上我們不要忘了,汽車產業從某種意義上也已經變成了一個全面的組裝產業,基本上國內企業製造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是汽車組裝廠,核心的幾大件很有可能都不是自己生產製造的,這是如此蔚來才能夠橫空出世,通過江淮的代工做自己的汽車。那麼,戴森如果想要造車也很簡單,我的設計很強,汽車的外形可以由我自己設計,我的電機馬達很牛我可以給汽車廠提供我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我的電池很厲害可以直接供應電池,那麼其他的我不擅長的交給汽車工廠就好了,到時候汽車生產出來貼上我戴森的標誌,豈不是非常完美?

從上面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戴森要造車好像並沒有那麼難,但是問題不是沒有,一方面,伊隆馬斯克在《特斯拉傳》中曾經非常明確的表示,即使是特斯拉造車也面臨著非常多的問題,其他企業也必然會面臨一系列的麻煩,連特斯拉都沒解決的問題,即使是戴森也不一定能完美的繞過。另一方面,戴森在家用電器領域的高價讓所有人有目共睹,那麼如果其汽車一旦造出來的話,估計價格也有可能是個天文數字,看上去很美但是買不起的汽車,很可能讓國人只能空流口水了。

當然,無論如何,戴森造車還是很有優勢的,特別是其對於車子外觀的設計,實在是值得期待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從「貓狗」到「貓拼狗」,下沉市場還藏著多少潛力?
操縱你命運卻看不見的「底色」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