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行禪師:自律,是普通生活里最好的修行

一行禪師:自律,是普通生活里最好的修行

在一行禪師的自傳《活在此時此刻》中記錄了這樣一件小事:

一行禪師帶著幾個孩子去超市,當時他們準備做一張桌子,所以要去買幾顆釘子。去之前,一行禪師就告訴孩子們這是一次禪修之旅,除了釘子外,不買任何其他東西。一行禪師領著孩子們在超市裡走,他為孩子們介紹貨架上的商品,包含了什麼、添加了什麼,以及該不該買。最後,他們在超市逛了一個半小時,離開時只買了幾顆釘子。

一行禪師告訴孩子們這是一次修行,在我看來這就是高度自律的體現,同時也是我們很多人所欠缺的。

在當今的浮躁社會,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我們越來越過多的使用自己的身體與精神。很多人每天都疲憊不堪,腳步匆匆去上班,一整天的忙碌後也不會好好休息,還要應付諸多瑣事。為此幾乎到了一心二用的地步,邊吃飯邊刷劇,邊睡覺邊想著第二天的工作,甚至忙碌到走路也要看手機新聞、回復微信。

這是一個永遠不會無聊的時代,就算你不想玩手機,它還是沒玩沒了地推送各種消息。於是,我們的作息越來越不規律,總讓人感覺管不住自己。整個人每天的狀態是什麼都想做,卻發現好像什麼都沒做,而且還累得筋疲力盡。

生活就像那個大超市,擺滿了貨物,我們就是去購物的人。可是我們抵制不了誘惑,做不到像一行禪師那樣只買釘子,而是一遍又一遍在貨架前穿行,被琳琅滿目的商品迷亂雙眼,不停地買買買,永不停歇。

管不住自己?其實只是慾望

不少人在朋友圈裡吶喊著減肥、健身、少熬夜……要不了多久你再看他更新的內容,少不了在火鍋店大呼「真香」的照片。

我們這些「凡人」都會有類似不自律的表現,說白了其實只是內心的慾望在作祟。想吃,想玩,想買,想偷懶,想哈哈一樂,這都無可厚非,但凡事總要有個限度。一邊吵嚷著要過自律的生活,一邊卻作息極度不規律,玩手機沒完沒了,這樣徒然浪費生命是毫無意義的。

合理飲食、不沉迷手機等只是自律的某種最直觀體現。你會發現真正自律的人的氣質是寵辱不驚的;或者反過來說,你發現一個人永遠氣定神閑,總是有條不紊,這並非只是對方心態好,而恰恰是他常年對慾望保持一定距離,始終對自己有嚴格自律要求才能出現這樣的氣質。簡單來說,對於高度自律的人,他們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因此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到了努力的時候又從不偷懶。

這就是自律帶來的人生。自律更像是一種人生態度或者生活方式,它並非單指我們如何堅持按時睡覺起床、如何每日閱讀半小時。自律的過程就是跟生活里各種各樣的慾望對抗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一定會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但是收穫也是豐厚的。如果想在這個物慾橫流、信息爆炸的時代里活得輕鬆自如、從容不迫,唯有自律

最好的修行就是生活

一行禪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中的許多人太過忙碌,工作太努力,以致於沒有時間生活。我們的工作佔據了我們所有的生命。我們甚至可能沉迷工作,不僅因為我們需要金錢,更因為我們不知該如何處理內心的痛苦與孤獨,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尋求庇護。世界裡有種種奇蹟,如果繼續如此賣力地工作,我們就沒有足夠的時間生活,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接觸生命的奇蹟,去獲得我們所需的滋養和治療。」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努力地工作,都想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可是經年累月,改變似乎並不大,工作還是那樣高不成低不就,滿身焦慮與疲憊。其實就像一行禪師所說的,佛法就藏在普通的生活里,如果我們能做到安靜地吃好每一頓飯,享受飯菜的味道,或者平靜地觀賞天空的雲朵,這就是一種很好的修行了。

不為任何事焦慮,做好當下的自己,難道不也是一種高貴的自律嗎?生活艱難,正因如此我們才要用百分之百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件事,而不是三心二意、手忙腳亂地處理。

不自律的生活會讓我們的身體與精神承受很大的壓力,做事時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於隨意應付每一件事。在這樣一個每天恨不得過48小時的時代里,一定要懂得排除內心的雜蕪,學會克制內心的慾望,以平和寧靜的心態迎接萬物。這樣才能逐漸走向自律。

自律最重要的不是喊口號或者在朋友圈發誓,而是心態的調節。如果慾望過多,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做,就一定會焦慮煩躁。

只有自律才能讓人生隨心所欲,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與精神,修行在生活里,就能成為自己的「聖者」。

以上內容結合《活在此時此刻》整理而成,圖片來自攝圖網,轉載請標註以上版權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紫圖圖書 的精彩文章:

《茅台酒收藏》獲2019國際美食美酒圖書大賽特別大獎
讓孩子輕鬆學漢字,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TAG:北京紫圖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