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明日入伏,喝「一湯」,吃「二瓜」,飲「三茶」,健康度夏少生病

明日入伏,喝「一湯」,吃「二瓜」,飲「三茶」,健康度夏少生病

初伏,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是真正的暑天!

7月12日,也就是明天,便進入2019年的伏天了,今年的伏天有40天。

7月12日-7月21日為初伏;7月22日-8月10日為中伏;8月11日-8月20日末伏。

那麼,入伏後,該如何養生,才能少生病,順利對過炎熱的夏季呢?

明日入伏,喝「一湯」

入伏後,暑濕熱加重,濕邪易侵犯人體,出現腹脹、睏乏、萎靡不振等。

此時,自己動手,做一碗五豆湯,每天飲用,可以健脾祛濕、消暑。

材料:赤豆、白豆、黑豆、綠豆、黃豆

做法:

把五種豆洗凈,加足水浸泡一夜;泡好的豆子,放在高壓鍋里,加入適量的水,煮湯飲,即可。

赤豆(紅小豆):味甘、酸、性平。入脾、肝、膀胱經。利水消腫,除脹消痞,健脾補血。

黃豆:味甘,性平。入脾、肺、大腸經。補氣健脾,行氣導滯,養血潤燥,利水消腫。

白豆:味甘,性平,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等功用。

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開胃健脾。

黑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滋陰養血,活血利水,補虛黑髮,祛風解毒。

五豆搭配在一起,煮湯飲,可健脾、補腎、益肺、保肝、利氣。

明日入伏,吃「二瓜」

「春吃芽,夏吃瓜」,炎熱的伏天,多吃瓜類可補充水分,對抗酷暑。

其中,下面這兩種瓜,不妨多吃點。

1、西瓜——補水清熱

炎炎夏日,爽口的西瓜,絕對不能少。

不但西瓜瓤吃了能補水清熱,西瓜翠衣也是營養豐富。

西瓜翠衣是指中間那層,味甘、性涼,是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良藥。

將新鮮的翠衣切成丁或絲,涼拌、做茶飲,或者熬湯喝,清熱解暑的效果很不錯。

2、冬瓜——利濕消腫

冬瓜,不僅能補水,還能防止中暑癥狀的發生,堪稱「夏季第一瓜」。

入伏後,吃點冬瓜,能潤肺生津、除煩止渴、通利小便、消除水腫。

此外,冬瓜,屬典型的高鉀低鈉型蔬菜,對於保護心臟、防止中暑,都非常好。

冬瓜皮,也具有消暑、健脾、利濕的功效。

冬瓜皮比較厚、比較硬,建議做冬瓜湯時最好帶皮煮。

明日入伏,飲「三茶」,健康度夏少生病

1、清熱消暑茶

入伏後,天氣炎熱,此時,人體十分容易上火。

用一些清熱解暑的小植物,搭配泡茶飲,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白鼓丁菊花茶,泡水喝,可下火、消炎,改善口乾苦,咽喉不適等。

材料:白鼓丁、金銀花、桂花、菊花

做法:

白鼓丁,清洗炒製成茶;菊花、金銀花、桂花,洗凈後晒乾。

將四者,裝入小茶包,每天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白鼓丁,有著「天然下火草」之稱,又是中藥界清熱解毒的「八大金剛之一」。

白鼓丁入肝、胃二經,擅長清肝熱,降胃火。凡是肝火引起的口苦、口乾、口臭、咽喉疼痛等,皆有效。

菊花,是清熱解毒、下火的好幫手,可快速降火,與白鼓丁搭配,清熱解毒效果加倍。

金銀花,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經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質溫和,擁有獨特的花香,可舒緩情緒,消除沮喪、緩和壓力,幫助身體對抗「夏乏」。

這幾種搭配在一起,在入伏後,泡上一杯,清熱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處。

2、養心茶

入伏後,天氣炎熱,人們容易脾氣暴躁,不利於心臟健康。

在午後,泡上一杯養心茶,十分有必要。

白鼓丁雙參茶,泡水喝,可養心安神,強健心臟,保護心臟健康。

材料:人蔘、百合、尾參,白鼓丁,苦蕎

做法:

以上五種,全部烘乾,碾碎後,一起搭配泡水喝,即可。

人蔘,有「百草之王」的美譽,含有的人蔘皂甘,能強心氣、補肺氣。

百合,入心經,可養心安神,養陰潤肺,增強抵抗力。

尾參,味甘多脂,質柔而潤,可補益五臟。

苦蕎,可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利心臟舒張。白鼓丁,可清熱去火,避免滋補上火的問題。

這樣搭配,泡水喝,養心安神,促睡眠,對於心臟健康,十分有益。

3、祛濕茶

伏天,濕熱重,容易導致臉部出油、長痘、齒痕舌、便溏等,危害健康。

所以,入伏後,一定要注意祛濕熱,喝點祛濕茶水,大有益處。

白鼓丁薏仁茶,泡水喝,可健脾祛濕,促進身體排毒,有益健康。

材料:白鼓丁、薏仁、赤小豆、山楂、芡實、玉米須、淡竹葉、五方草

做法:

以上材料,烘乾後,碾碎,做成茶包,每日泡水代茶飲即可。

白鼓丁,不僅可以去火,還可利尿利濕,泄濕熱。

薏仁,利濕健脾、祛風勝濕。與赤小豆搭配後,祛濕效果更突出。

玉米須,可利水消腫、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濕熱之氣。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濕。淡竹葉, 以滲濕泄熱見長。山楂,可健脾,有助於祛濕。五方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

幾種搭配在一起,去除體內濕氣,效果尤佳,不妨試試。

入伏後,還要做好這幾點:

1、防中暑

入伏後,天氣越來越熱,空氣濕度逐步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

此時,一定要注意防中暑,及時補充水分,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活動。

2、防中風

專家表示,溫度超過32℃以上,中風幾率將會高出66%,且隨著氣溫的升高,危險性還會增加。

因此,入伏後,一定要格外注意防中風,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檢查,莫忽視。

3、防腹瀉

入伏後,天氣炎熱,很多人會容易「貪涼」。

此時,十分容易發生腹瀉、腹痛等胃腸疾病。

所以,為了健康,一定要注意,切莫貪涼,保護常腸胃。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壽命較「短」的女人,往往有「2多3大」,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33歲男子,突發腦梗,提醒:常吃4種食物,血管終會「水泄不通」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