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英國人高溫晒傷成「龍蝦紅」,有的人把晒傷圖案當紋身炫酷極了

英國人高溫晒傷成「龍蝦紅」,有的人把晒傷圖案當紋身炫酷極了

在海上,最精彩的景觀之一可能就是鯨魚在海面上躍起了。而近日,來自加利福尼亞蒙特利灣的工作人員可以說是大飽眼福,他們在一條觀察船上目睹了30多次「鯨躍」。

這令人難以置信的場景讓船上所有人都大呼過癮。他們用手機記錄下了這罕見的瞬間,隨著每一次鯨魚的飛躍和激起的浪花飛濺,每個人都在大聲歡呼雀躍。要知道,鯨魚的每一次躍起都要消耗大量的體力,所以這頭鯨真的是精力充沛的典範。

海洋生物學家南希·布萊克說,在她研究鯨魚的30年中,她只在很少的場合看到過鯨躍,連續30次的躍起更是千載難逢。

座頭鯨的名字起源於日文「座頭」,意思是「琵琶」,因鯨背部的形狀形似琵琶而得名。它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座頭鯨成體的平均體長能達到12~13米,體重可以達到25~30 噸。

它們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海域中,有洄遊的習性,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覓食,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每年的遷徙距離之長令人難以置信,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一些種群能從熱帶的繁殖地出發,遊走5000英里(約8047千米)到更寒冷、更豐富的地方——簡直就是海洋中的旅行家。

但如果你以為它們的游泳速度很快,就大錯特錯了。座頭鯨可是海洋中出了名的龜速,它們每小時才能游8~15千米左右,和我們慢跑的速度差不多。

每年的一來一回,座頭鯨的洄遊的距離就能達到上萬英里(約16093千米),但它們從來不會迷路,而且游過的路線幾乎都是直線。這一神奇的舉動深深地困擾著人們,後來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它們很可能利用了太陽、月亮及星星來導航,再加上對地球磁場的感知,他們達到了自帶GPS的效果。

座頭鯨在世界上的數量並不多,60年前它們幾乎達到了瀕危的程度,近些年才有所改善。澳大利亞附近的種群,座頭鯨的數量已經恢復到了2萬多隻。但仍存在許多數量小的種群,比如在阿拉伯海附近,一共才只有80隻座頭鯨,這也是我們已知最小的種群。

座頭鯨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食道的直徑很小,這就造就了他只能靠鱗蝦等小型海洋生物為食。但由於氣候變化和工業捕撈,這樣的小型海洋生物已經越來越少。

我們都知道,最近日本重啟了商業捕鯨。其實早在2007年,日本的捕鯨名單上就有瀕危的座頭鯨。他們為自己辯解,聲稱鯨的數量已經反彈,不會有滅絕危險。但在國際上,反對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

我們都希望能親眼目睹鯨魚躍出水面的場景,體會震撼人心的感覺。但日本捕鯨業的再度開啟,相當於把這種大型哺乳動物和我們之間的友好逐漸瓦解。日方的理由僅僅是因為食用鯨肉是日本的傳統,但所有的傳統都一定要傳承么,答案不置可否

本文編輯:柴郡貓琦琦

(歡迎關注「譯眼看世界」,文章為企鵝號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譯眼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當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撞衫伊萬卡與英國凱特王妃,誰最出挑?
義大利羅馬街頭垃圾成山成第三世界,上海垃圾分類秒殺西方富國

TAG:譯眼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