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德經:別把自己看得太重,打破「自我」,激活人的第二次生命

道德經:別把自己看得太重,打破「自我」,激活人的第二次生命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很多人羨慕「寵辱不驚」的心境,可又發現自己做不到,生活中總有事情發生,牽動自己的情緒,而「寵辱驚心」。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三章中,解釋了什麼是寵辱若驚?教大家放下患得患失之心,得到真正的自在。

人感到寵辱若驚,是因為把自我看得太重。

老子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人的大腦,有一種穩定的腦迴路:得到別人的肯定,誇獎,表揚,就會眉飛色舞,得意洋洋,心情舒暢;被別人否定,指責,責罵,就會怒氣沖沖,自我防衛,心情沮喪。

寵而高興,辱而沮喪,這就是寵辱若驚。原因是把「自我」看得太重了。

舉個自己的例子:

我在農村讀小學時,成績優秀,是三道杠的大隊長,考上縣城的重點中學,和縣城的孩子一比,自己變成鄉巴佬。班上有大合唱,需要一個指揮,老師選了一個同學,沒選我。我以前當過指揮,就毛遂自薦。老師讓我們兩個人都上台指揮一遍,最後選擇了那個同學,沒選擇我。我就感覺很自卑,認為自己是鄉下來的,比不過城裡的孩子。

青少年時,有一個大大的自我,那就是自卑感,總覺得自己不好看,不優秀,家裡條件不好。這種自卑感,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經歷很多挫折和磨練,一直到33歲以後,我才打破「自我」,重新找回自信,得到脫胎換骨般的重生。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打破「自我」,激活人的第二次生命。

西方哲學家說,人有兩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是從娘胎出生,第二次生命,是靈魂的覺醒。

這個靈魂的覺醒,其實就是打破「自我」,重新找回自我本真。

我相信,身邊很多人,都被自己的「自我」限制,覺得我怎麼樣,別人會怎麼看自己。其實和別人無關,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別人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情,哪裡有空理你?

別人即使說你,過後會拋之腦後。我們沒有必要把別人的話,別人的評價,看得太重。關鍵是內心淡定,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定力足的人,不會被他人和環境干擾。

人的悟性,提高到一個臨界點,自然會放下自我。

老子說:「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寵和辱,是什麼樣的關係?

這要用先秦的黃老思想來理解。

《陰符經》說:「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生和死,恩和害,是相反相成的關係。有生,才有死;有死,才有生,離開任何一個都不行。

同樣的,寵生於辱,辱生於寵,二者是互為根的關係。

一個人,得到了寵,也必然會得到辱,只是隨著時間的變動,交替呈現。如果你放下了寵,那麼也放下了辱。這樣才能寵辱不驚心。

那些不在乎名利的人,也不在乎榮辱。

從量子的微觀角度看,不管是讚揚,還是罵人,本質上只是一種量子糾纏,你只有與之發生共振,才會影響到你;如果你有定力,不發生共振,那麼就不受干擾。

人之身為大患,而人貴之。不貴其身,則沒有煩惱。

《道德經》:「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說,人之身,為大患,如果沒有這個身,人就沒有患。

老子說得是真理。

看看我們自己和周圍,每個人忙忙碌碌,都是為了一個「身」字。

買房,為了這個「身」有地方住;買車,為了這個「身」出行方便;買衣服,鞋子,購物,為了這個「身」穿;買護膚品,化妝品,為了這個「身」好看;每天跑步,鍛煉,為了這個「身」健康……

我們太寶貴自己的「身」,所以才有大患,患得患失。

道家的思想,有一種「忘我」,就是忘掉我們這個身,不把這個身,看得太重要。

這種忘我,是心態上的境界。

一個人忘我,格局和胸懷,就會無限擴大,與天地精神往來,和天下蒼生共命,「以身為天下,可寄天下,可托天下」,那是聖人的境界。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3條智慧之言:人在低谷時,靜心讀幾遍,重新激活自己!
老子:只要思路開竅,人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