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繼人造肉漢堡之後 「假魚肉」也要來了

繼人造肉漢堡之後 「假魚肉」也要來了



  文章來源:愛范兒


  你可能還沒吃得上人造牛肉漢堡,人造魚肉又快來了。

  據紐約時報最新報道,植物性食品巨頭 Impossible Foods 已經成功地創造出了一種植物性魚肉湯,味道喝起來像鳳尾魚,還可以用來做西班牙海鮮飯和凱撒醬。


  顯然這家公司已經不滿足於大陸上的人造牛肉,開始把『改造肉類計劃』擴張到海洋生物里。


▲ 圖片來自: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 / VICTOR TANGERMANN

▲ 圖片來自: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 / VICTOR TANGERMANN

  目前,他們製作人造魚食品的素材依然來自血紅素,現在市場上在賣的 Impossible 漢堡已經在用血紅素配方,它是一種含鐵蛋白質,主要通過發酵轉基因酵母並從大豆植物中注入 DNA 而製成,能讓牛肉餡有血絲感和肉的嚼勁。


▲ 圖片來自:vegnews

▲ 圖片來自:vegnews


  同時,血紅素也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製作出其它蛋白質,『假魚肉』就是其中之一,魚的質地、味道、香氣都能重現。


▲ 血紅素做成的『肉』。圖片來自:Gabrielle Lurie/The Chronicle

▲ 血紅素做成的『肉』。圖片來自:Gabrielle Lurie/The Chronicle


  Impossible Foods 在 2019 年的報告中,就將製造植物性魚肉放入『特別優先』的等級,重要性僅次於植物性牛肉,他們表示公司的使命就是為了消除肉類以拯救環境:


  因為動物農業幾乎佔據了地球上一半的土地,消耗了四分之一的淡水,並摧毀了我們的生態系統。


▲圖片來自:unsplash

▲圖片來自:unsplash

  不管 Impossible Foods 是出於經濟目的還是環保目的,事實上,在陸地上生產出優質魚蛋白的需求確實很迫切。


  世界經濟論壇估計,截至 2018 年,世界上 90%的海洋魚類資源已因充分開發、過度捕撈而走向枯竭。


  鑒於全球約有 30 億人依賴野生捕撈和養殖海產品,海洋、湖泊和河流中的生物多樣性正在被摧毀。但海洋產品又是我們食用的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圖片來自:unsplash

▲圖片來自:unsplash


  人造魚肉項目是 Impossible Foods 公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 Pat Brown 已經撂下話:


  2035 年之前我們將為市場上包括魚類的常見動物蛋白都製造出植物替代品,完成人類向完全植物性飲食的過渡。


  為了在人造魚肉領域進行擴張,Impossible 還打算在明年年底把研發團隊人員從現在的 124 人擴張到 200 人。


  不過,Impossible Foods 已經不是第一家製作人造魚食品的公司了,Good Catch 已在市場上銷售植物金槍魚,並在 Whole Foods 的貨架上售賣;Wild Type 已經通過實驗室種植的細胞開發了素食鮭魚,不過它們要花近一個月才能製造出一磅三文魚。


▲Wild Type 上個月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舉辦了實驗室種植的鮭魚品嘗活動。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Wild Type 上個月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舉辦了實驗室種植的鮭魚品嘗活動。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Impossible Foods 的計劃必然也會受到來自傳統漁業的阻力,畢竟很多人都靠商業捕魚為生,美國海產收割機行業集團執行董事 Leigh Habegger 就對 Impossible Foods 公司的想法提出了異議,認為美國漁業公司已經在提高可持續性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美國人吃海鮮也理應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同時它們還面臨著市場的考驗,因為人們之前對無肉漢堡的熱情,主要基於部分人不希望變成完全素食主義者,但又想要減少食用紅肉(絕大部分哺乳動物的肉),他們並不是為了拯救地球,而是出於保持理想身材和健康身體。


▲ 各種各樣的素食產品。 圖片來自:adage

▲ 各種各樣的素食產品。 圖片來自:adage


  但首席執行官 Pat Brown 似乎覺得這並不會限制 Impossible Foods 的發展。


  他承認消費者現在並不急著購買植物魚類,但是一旦模模擬實食品味道和質地的『魚肉』產品出來就會改變。


  我們實現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植物魚肉比海洋中捕撈的魚更美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不噴殺蟲劑不點蚊香,讓蚊子一碰就死!這是啥黑科技
與土坡、地窖、彩板房為伴,20年無人區尋覓真「鋰」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