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期「路軍」是什麼級別的編製?以淞滬抗戰的第十九路軍為例

民國時期「路軍」是什麼級別的編製?以淞滬抗戰的第十九路軍為例

「路軍」這級一軍隊編製,曾經頻繁出現在民國軍事史上,比如我們熟知的八路軍,其全稱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這個番號原本屬於廣東軍閥陳濟棠的部隊,1936年這位「南天王」發動反蔣的「兩廣事變」,失敗後陳濟棠下野,第八路軍的番號也被取消。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南京軍政部又把這個番號撥給了準備改編的工農紅軍。

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

另外比較知名的還有「西安事變」時楊虎城將軍領導的第十七路軍、舉行寧都起義集體參加紅軍的第二十六路軍等等,這些路軍級別的部隊中,最早與日本侵略軍交手的,當屬蔣光鼐、蔡廷鍇將軍率領的第十九路軍。那麼,路軍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其編製級別和規模又是怎麼樣的呢?

「路軍」原本是軍閥混戰時期一種戰時臨時編製的稱謂,比如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馮玉祥率領的部隊就稱直軍的第三路軍,經古北口奔襲奉軍側背(倒戈殺回)。而這個番號大規模出現,其實與1929年國民黨的兩次編遣會議有關,是特殊時期的部隊編製。

第十九路軍副總指揮蔡廷鍇

到1928年北伐戰爭基本結束時,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已經發展到29萬人,閻錫山的第二、馮玉祥的第三和李宗仁第四集團軍也不同程度的擴充了實力,四個集團軍總兵力超過100萬人,年軍費開支5億元,而國家財政收入才不到4億元。

國家財政養不起這麼多軍隊,蔣介石也不希望另外三家保持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因此於1929年1月主持召開了「全國軍事編遣會議」,中心議題就一個:「裁軍」。主要內容是取消集團軍、方面軍、軍等部隊番號,國民政府僅保留65個陸軍師不超過60萬人的軍隊,余皆遣散。

「閩變」主持人李濟深

首次編遣會議之後,第一集團軍率先「垂範」進行縮編,原來是軍團總指揮、軍長的劉峙、錢大鈞、顧祝同等人一夜之間成為了師長,總司令部中將警衛司令陳誠降格為第11師副師長,而該師師長曹萬順就是從第十七軍軍長的職務上被縮編下來的。縮編的要旨是「裁弱留強、平時設師,戰時組軍」。

其它幾派對蔣介石有私心的編遣方案不服,於是第二次編遣會議不久「中原大戰」開打。都打服了以後南京政府為了顯示「一視同仁」的態度,不管戰前是什麼級別的番號,將所有軍隊一律按「路軍」的臨時編製授予番號以待重組,於是「路軍」紛紛登場,而這個稱謂原本是軍閥混戰時期的一種戰時編組方式。

第78師師長區壽年

從級別上說,路軍要高於「軍」,接近於之前「軍團」的編製,軍事主官稱「路軍總指揮」,同時下面也保留有軍長的職務,以備擴編。不僅是雜牌軍,蔣介石嫡系的劉峙所部改編為第二路軍、顧祝同所部為第十四路軍、陳誠所部為第十八路軍。各路軍總指揮基本是陸軍上將銜,且多兼地方上的「省主席」,是以擁有軍政雙重大權。

在之前的縮編過程中,粵軍的第十一軍番號被撤銷,部隊壓縮成為蔡廷鍇的第60師和蔣光鼐的第61師,中原大戰期間這兩師粵軍是站在蔣介石一邊的,在坐鎮武漢的何應欽指揮下,於湖南地區擊敗了呼應馮閻聯軍的桂系軍隊。

淞滬抗戰期間的蔡廷鍇

戰後論功行賞,1930年8月17日這部分粵軍得到了「第十九路軍」的番號,蔣光鼐任上將總指揮,蔡廷鍇任副總指揮兼軍長,初始時期仍然下轄第60和第61師。第十九路軍成立後又被調往江北參加對西北軍余部的打擊,年底調往江西進攻蘇區,期間增編了區壽年的第78師,成為三師六旅18個團接近40000人的強悍部隊。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第二次下野,南京政府一度由汪精衛、孫科等粵系人物把持,於是調粵軍底子的第十九路軍駐防上海地區,這是肥缺,當然得用自己人。結果就趕上了日軍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第十九路軍不顧南京政府的阻攔奮起抵抗,打得日軍三易主帥,戰鬥力爆表。在得到張治中第五軍增援後,一度與日軍不分上下,這就是著名的1932年「淞滬抗戰」。

淞滬抗戰期間的十九路軍敢死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度狼哥哥 的精彩文章:

第四野戰軍兵團建制的成立經歷過三個階段,數量也絕非簡單的四個
抗戰時期日軍炮樓裝備的探照燈,電源是哪裡來的?其實有兩種方式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