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16萬個人簡歷再被倒賣,5元/份!已是行業「潛規則」?

16萬個人簡歷再被倒賣,5元/份!已是行業「潛規則」?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一份信息被賣5元左右。

一同受審的還有破解了智聯招聘企業賬戶密碼盜取簡歷信息的黃某、「二道販子」解某,以及專門以售賣個人信息為生的淘寶店主鄭某。記者注意到,在這個個人信息非法買賣的鏈條中,個人簡歷信息被當作商品經歷了層層加價。

個人簡歷層層加價最終流入淘寶店

根據檢方的指控,智聯招聘個人簡歷信息分別通過與智聯招聘公司無關人員黃某,以及智聯招聘公司內部員工盧某和王某流出,最終流向淘寶店主鄭某。

黃某自稱此前從事互聯網推廣業,他發現一些企業的會員名在網上公開,便嘗試破解密碼,最終取得了200多個智聯招聘的賬號。他將非法獲取的簡歷以「區域2元,一線城市3.5元,全國4元」的價格都賣給了「二道販子」解某,解某再加價五角到一元賣給鄭某,鄭某在此基礎上再加價1元至1.5元不等在自己的淘寶店中出售。

智聯招聘公司「內鬼」打包兜售簡歷

2018年,鄭某經朋友介紹結識了在智聯招聘工作的盧某和王某,開始直接從二人處購買簡歷。「他們有便宜的套餐,一份簡歷4.5元,一個賬號含2800份簡歷。」

盧某交代,鄭某自稱是獵頭公司的,需要大量簡歷。於是盧某通過公司內部獲取了超過60個企業名稱,還協助鄭某用PS偽造虛假的企業營業執照矇混過關。鄭某將錢款轉至盧某的個人微信或支付寶賬戶,再由盧某轉至公司的銀行賬戶。

然而按照智聯招聘的正規銷售流程,企業需要與智聯招聘簽訂正式合同,待審批生效後再以企業賬號的形式獲得信息。對此盧某辯解稱,「領導跟我說客戶給錢就行」。他同時表示,自己並未從中獲利。

智聯招聘銷售員王某則表示,自己一開始並不知道鄭某的營業執照是假的,他也是後來才知道。

這已經不是第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用戶個人信息案件。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6月22日,智聯招聘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員工申某等人自2016年1月至6月15日,其向外部盜賣大量個人簡歷,內容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住址、電話、受教育程度、工作單位、薪資收入等個人信息,被交易的求職簡歷每份售價2元至2.5元,數量高達15.5萬餘份。個人非法獲利近百萬元。

兩位被告人終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罰金人民幣十萬元-三十萬元。

「賣簡歷」是公開的秘密?

被告當庭表示,「賣簡歷」在整個行業這個可能是公開的秘密。友商中其實很多人都在這麼做。不少人認為HR找到一個人很簡單,但從其接觸來看HR的壓力也非常大,這些公司也會對HR進行績效考核,每個月、每個季度必須要招多少人,這種績效考核大的情況下尤其是公司又對招聘預算不足的時候,他們會來找到我們銷售(做這個事情)。被告稱此事不是第一例、也不可能是最後一例,友商中其實很多人都在這麼做。

你的簡歷值多少錢?

個人信息安全近些年一直是網民關心的問題,但在網路上難發現,難取證,讓很多人即使個人信息被售賣後仍然難以察覺。而像這種企業員工參與售賣個人信息導致泄露的事件更是讓人防不勝防。巨額非法收益讓個人信息始終處在極度危險之中。

近年來,個人信息被非法竊取和售賣在車輛,求職,手機應用等方面頻頻發生,而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不久前美國一些iTunes用戶指控蘋果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出售他們收聽音樂的數據,而這些包含很多個人信息的名單被以每千名客戶136美元的價格出售。如何更好的保護個人信息不被非法買賣,是全世界面臨的一個問題。

文|中國消費者報 IT之家 北京青年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人事 的精彩文章:

原來HR的價值這麼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上次公司團建,我給自己挖了座墳…

TAG:i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