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洛陽出土「天下第一糧倉」,千年糧食仍能發芽?!

洛陽出土「天下第一糧倉」,千年糧食仍能發芽?!

「民以食為天」,糧食關係國家生死存亡,是國之大事,糧食的豐富儲量反映了當時社會安定、國泰民安。

含嘉倉遺址

說起古代囤糧糧倉的頂峰,就不得不提含嘉倉,隋煬帝楊廣即位後,下令廣設倉庫、大力囤糧,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含嘉倉。含嘉倉位於隋朝都城洛陽內,始建於公元605年,動用數萬人,歷時十多年才得以修建完成。

隋煬帝

唐朝時,含嘉倉經歷多次擴建,最終成為了一個東西寬612米、南北長710米,總面積高達43萬平方米的「糧倉城」!據相關史料記載,唐玄宗天寶八年,全國糧倉儲量總數約為1266萬石,僅含嘉倉一處就儲藏有583萬石,佔了將近50%之多,自此,含嘉倉被逐漸稱為唐代「天下第一糧倉」!

隋唐時,每逢關中地區有災情,中央政府往往遷往水運方便的洛陽,就是因為洛陽有糧。

到了南宋時期,由於南宋政權的衰微,都城被迫遷至臨安,從此位於洛陽城內的含嘉倉便被逐漸棄用了。

1971年1月,洛陽博物館為配合洛陽鐵路分局的基本建設,在進行文物鑽探時首次發現了含嘉倉遺址。隨後專家便組織考古人員入內進行考古發掘,確定含嘉倉內呈網狀排列的倉窖共有287座!其中,除160號窖內保存著一窖完整的糧食外,其餘全為空窖。

含嘉倉遺址160號倉窖

160號窖被發掘時,窖里的糧食粒粒分明,有的呈棕色,有的發黃。考古工作者利用儀器檢測,發現這些糧食顆粒48%被碳化,52%是有機物。其中在糧窖的木板縫隙中發現的穀子樣顆粒,竟在取出的第二天發芽。

驚訝之餘,專家又將這顆發了芽的種子送往洛陽農科所培養,不出所料,這些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之久的種子,竟神奇般的成長結穗,與正常新鮮的穀物一般無二!

在農科所成功發芽的穀物

究竟是什麼使倉窖內的種子依舊保存完好,甚至千年之後仍然可以種植呢?考古學家與地理學家共同研究認為:

首先,含嘉倉的選址十分科學,含嘉倉所處的位置是洛陽城內地勢較高的地方,地勢高土質就較為乾燥,地下水位也比它處要低許多,因此不容易收到濕氣的侵襲而導致發霉。

倉窖復原示意圖

其二,含嘉倉的建倉方法十分獨特,據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說道:修建含嘉倉倉窖時,工人們首先會把挖好的倉窖用火烘乾四周的土層,使其變得乾燥且不易二度進水潮濕,然後在倉窖底部先鋪上一層草木灰後再放置木板。之後在放置糧食時並沒有一次性全部倒入,而是在兩層草席之間用谷穗作為分割層,這樣既保證了不會出現「一粒米壞一鍋粥」的情況,也防止了過厚的稻穀層發熱的情況。

倉窖內部示意圖

此外,當倉窖被封土封存後,人們還會在倉窖封土上方種上一顆小樹苗,如果倉窖內的糧食發熱或者發芽,小樹苗就會隨之泛黃。正是在這環環相扣的設計與保護之下,才成就了含嘉倉「儲糧千年而不腐」的奇蹟!

由於地處隴海鐵路要道,160號倉窖遺址兩側均緊鄰鐵路,想要對遺址保護,難度極大。不過,洛陽市文物部門還是克服了地理困難,除改建保護房,還為160號倉窖搭建了一個小小院落,增建了機房、辦公用房、衛生間、花圃等,地方雖然不大,但功能相對齊全。

據悉,含嘉倉160號倉窖遺址不對外開放。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一座戰國大墓,2000多年來遭17次盜掘,東西卻一件沒丟?
珍珠里的歪瓜裂棗 不完美的別樣經典!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