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文: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在中國歷史是發展上,總是離不開攻城略地,搶佔地盤。畢竟我國古時候是以農耕為主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土地。而土地的肥沃程度就決定了一個國家能否讓自身實力更上一層樓。在古中國的版圖上,有一塊地方土地極為肥沃,農作物收成特別的好,它就是由黃河和洛水分割出的一塊形狀像極了三角形的地區,這裡的土地肥沃,耕種條件好,而且這塊地方的戰略地位也同樣重要,是聯繫了關中平原地區以及河東地區的必經之路,堪稱戰略要地,自古以來就被各個國家爭先搶奪。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這片土地又被當時的國家們稱為河西地區。當時正是秦國打敗並且收服西戎之時,如果秦國想要跟其他六國爭奪更多的資源,就必須在六國的爭鬥中搶到土地肥沃的河西地區。而在三晉分家這一歷史事件發生之後,魏國只得被壓縮在了河東地區,急需抓緊時間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掠奪到更多的土地和資源,加緊發展國力。而由於魏國的地理優勢,距離土地肥沃的河西地區距離較近,所以也對河西地區虎視眈眈。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因此在河西地區的主人地位上秦魏兩國必然會有一場時間長久的大戰。而在這個過程中,秦魏為了爭奪這塊被兩國都視為大肥肉的河西地區彼此爭鬥了整整三百多年。而在這場持續了三百多年的秦魏戰爭中,尤其以秦惠公發動的陰晉之戰戰爭聲勢最大,結果也最為慘烈。戰爭的場面甚至一度達到了50萬人對5萬人的驚人之數。但是即便是有著50萬人數的軍隊,秦軍一樣還是敗在了魏軍之下,還被殺的丟盔棄甲,抱頭逃竄。

這段戰爭連正史中都沒有記載,只有在一些民間的野史中才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涉及到陰晉之戰的篇幅也極為短小,並沒有花費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戰爭的細節。在《吳子 勵士 第六》中可以找到這樣的兩段文字,這兩段文字就是描寫當時慘烈的陰晉之戰,其中那麼說到:

「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奮擊之者,以萬數。」

這是秦國軍隊的數量。


「於是武侯從之。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

這是魏國軍隊的數量,從這本野史也所記載的文字發現雙方的兵力懸殊巨大,但是最終還是以魏國大勝秦國的結果所告終。

篇幅不大,僅僅只有52個字,也只記錄了戰爭雙方秦魏的兵力數量,以及戰爭的結果。但是在《史記》及其它記載歷史的古籍中,都未曾提到此次戰爭,令人十分疑惑。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在當時,魏國雖然國土被壓縮到河東地區,但是國家內部剛剛經過來自大臣李悝提出的變法,再加上國家看重經濟發展,國家的經濟實力蒸蒸日上。而在軍事方面的發展,魏國任用了吳起做大將,在吳起的軍事改革和一系列的措施下,魏國軍隊的戰鬥力也迅速上漲。兩個條件的相結合下,才造成了這場戰力懸殊過大但是以少勝多的戰爭。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在公元前409年,經過變法維新和軍事改革的魏國覺得時機已然成熟,任用吳起為大將,派他帶領軍隊去收服河西地區,經過軍事改革的魏國軍隊勢如破竹,一路高歌前進,同時有著極為堅實的後盾補給,很快便收服了河西地區的所有土地,秦國被打的節節敗退,在收服河西地區之後,魏國國君在河西地區設立了西河郡,並且任命吳起為西河郡守,守衛掌管西河郡。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然而秦國當然不甘心就這樣將土地肥沃的河西地區就這樣拱手讓人,再次組織軍隊想要收服當時已然是魏國西河郡的河西地區。公元前389年,秦國國君秦惠公組織起了人數高達50萬的軍隊,想要一戰終結魏國的所有軍事力量。50萬軍隊有條不紊的度過洛水,向著河西地區進發,大戰瞬間就被引爆。

秦國關於兵役軍制方面有一條法令就是要求16歲到60歲的男子都必須要服一年的兵役,秦國的國君可以根據需要徵調平民,這也就意味著秦軍50萬人的軍隊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僅僅受過一點訓練的普通平民,這也直接的促成了這場戰爭的結果。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秦軍和魏軍在重要的戰略地陰晉地區相遇,大戰一觸即發,秦軍對陰晉地區志在必得,秦軍用著各種攻城器械對陰晉的城池發動著連綿不斷的攻擊,但是都被陰晉城池內的魏軍一波一波的給抵擋了下來,魏軍依靠著堅固的城池一直固守,這也是吳起的一項戰略,建立堅固的城池等待援兵,最終他們等來了十分強力的援軍,雖然這個援兵只有五萬人,但是依舊很強勢。

這也要歸功於吳起的軍事戰略,奔走而來馳援陰晉魏軍的援軍是魏國精心選拔而出的武卒,他們是魏國的重裝軍隊,身披鎧甲手持十分精準且威力巨大的弓弩,對上沒有經歷過大規模訓練的秦軍完全就是一面倒的局面。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而在武卒趕來之前,魏國還特意給了他們以軍功的獎勵,在戰鬥中獲得軍功的士兵將有額外的獎勵。這讓魏國軍隊的所有人都有著極高的情緒去和僅僅是平民的秦軍作戰。在種種因素的疊加下,秦軍只能丟盔棄甲的敗退,50萬人的軍隊數量並沒有起到作用。

這場戰爭的規模程度堪稱十分巨大了,但是最終的結果完全是一面倒的屠殺,這也就讓後來的秦朝所羞於將其記入正史之中,既然秦朝當年有著焚書坑儒的手段和決心,那修改一下正史也是很簡單的了。

正史沒有記載,野史用52字概括,50萬秦軍被5萬魏軍擊敗的戰役

而在這場慘烈的戰爭結束之後,秦惠公去世,宮廷之中後繼無人,經歷過一系列政變之後,秦國非但沒有一直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勵精圖治,發展經濟,積極提高生產和擴充軍備,後來又趕上了商鞅變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秦國最終變成了六國之首,不再僅僅局限於一個小小的河西地區,反而變成了中原地區的主人。這次陰晉之戰對秦國可謂是好壞參半呀。真應了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參考文獻:

《吳子 勵士 第六》

《商鞅變法》

《秦朝軍制》

《史記》

《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南方狀元最多,占絕對優勢,為什麼北方很少有狀元呢?
法國大革命時期: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間的割據戰

TAG: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