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自稱西漢名將李陵之後的李賢家族,從北周到隋朝榮耀顯赫權傾一時

自稱西漢名將李陵之後的李賢家族,從北周到隋朝榮耀顯赫權傾一時

三朝元老、北周開國勛臣李賢自稱,其祖先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官封騎都尉的李陵(字少卿)後人,祖籍為隴西古成紀(今甘肅天水境內)。李陵的先祖是戰國時代秦國將領,祖父是西漢前期抗匈英雄「飛將軍」李廣。叔祖父李蔡是漢文帝近衛武騎常侍。李廣有三子:李當戶、李椒、李敢,均為將侯高官。

自稱西漢名將李陵之後的李賢家族,從北周到隋朝榮耀顯赫權傾一時

李陵是當戶的遺腹子。李廣殉職後,李陵以長孫身份繼承遺職,也成長為一名戰將。在漢武帝組織漢軍抗擊匈奴的一次戰鬥中,李陵孤軍深入,身陷重圍,在血戰九晝夜之後,因糧盡矢絕,寡不敵眾,被迫投降匈奴,從此與子孫們都在北方少數民族的汗國中為官。到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間,北方鮮卑族拓跋部日益強大起來,並完成了統一北中國的歷史任務。

晉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鮮卑部首領拓跋硅建立了北方大一統政權,史稱「北魏」。李陵的後人李富、李斌父子,都是拓跋魏的開國功臣。後來,李富在西征的一次作戰中戰死,被魏太武帝拓跋熹追封為寧西將軍、隴西郡守榮譽銜。李富的兒子李斌承襲父職,繼續領兵西征。

隴右平定以後,北魏政權在原安定郡高平縣設置軍政合一的地方最高管理機構高平鎮(今寧夏固原原州),李斌被任命為高平鎮將,於是李賢家族從祖父時起,便落籍高平。李賢的父親李文保,因早逝沒有建功立業,後被追贈為涇、原、秦三州刺史、司空等榮譽銜。

李賢祖輩世系如下:

自稱西漢名將李陵之後的李賢家族,從北周到隋朝榮耀顯赫權傾一時

李賢(502一569年),西魏、北周大臣,字賢和。也有資料稱其為李唐皇室和大詩人李白的先祖。李賢出生在安定郡高平城(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四月,胡琛發動高平民族起義,佔據原州城。武泰元年(528幼,北魏派雍州刺史爾朱天光率軍征討義軍。當時民族軍另一部首領万俟丑奴正在圍攻歧州(今陝西鳳翔境內),只留下萬侯道洛等部據守大本營高平。爾朱天光秘密派人前往原州(這時高平城已被改製為原州)聯絡李賢,要他在城內想辦法配合官兵做內應。

李賢巧妙利用民族軍的矛盾,採取調虎離山計策,把盤踞在原州城內的民族軍頭目萬侯道洛部眾6000人引誘出城,使爾朱天光的部隊順利收復了原州。爾朱天光任命李賢為原州主簿。万俟丑奴的余部達符顯帶隊反攻原州,李賢又冒死出城到雍州(今陝西西安西北)向爾朱天光求援,解救了原州。李賢因功授威烈將軍、殿中將軍、高平令。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大將軍宇文泰西征進駐原州,任命李賢為都督,全權鎮守原州。當年七月,西魏政權誕生後,宇文泰升李賢為左都督、安東將軍,加封上邽縣公,繼續鎮守原州。

西魏大統二年(536年),原州人豆盧狼殺死都督大野樹兒等守將,再次據城反叛。李賢組織敢死隊,親率300名勇士,平定了叛亂,李賢升任原州刺史。大統十二年(546年)以後,李賢先後從征涼州、打敗茹茹(柔然),撫慰河西五郡,屢建功勛,被封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位極人臣,步入統治集團的最高核心圈子。

自稱西漢名將李陵之後的李賢家族,從北周到隋朝榮耀顯赫權傾一時

李賢曾與北周政權的奠基人,時任西魏大將軍的宇文泰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宇文泰凡到原州,必在李賢家中「歡宴終日」,甚至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寄養在李賢家中,交由李賢的妻子吳輝照管多年,其中一個兒子就是後來北周王朝的皇帝宇文邕,另一個是北周齊王宇文憲。宇文邕做上皇帝之後,曾於保定三年(563年)七月至九月西巡原州,特意探望李家。他對兒時生活的地方有著深厚的感情,觸景生情,多為感慨,便把李賢當作北周的「皇親國戚」看待,對李家大加表彰和獎賞。

由於與北周皇室的特殊關係,李賢受到格外重用,曾擔任使持節、河州總管、洮州(今甘肅臨潭)總管,統領三州七防軍諸軍事、河州刺史、洮州刺史等要職,成為北周政權西邊陲的守護神,「虜遂震攝,不敢犯塞」。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三月,李賢在京師長安病故,享年68歲。周高祖宇文邕親往弔喪,悲慟之情,哀痛之聲,使左右聞者都流下淚水。同年,李賢歸葬原州。北周朝廷追贈李賢使持節、柱國大將軍,謚曰桓,子李端嗣。

自稱西漢名將李陵之後的李賢家族,從北周到隋朝榮耀顯赫權傾一時

李賢有五子:長子李端、次子李吉、三子李崇、四子李孝軌、五子李詢(亦書李回方、李元方),均官至刺史、大將軍等要職,人人封侯、封公,榮極當朝。李崇有子名李敏,字樹生(亦書李穆子)。北周時襲封廣宗公爵,後與北周末代皇帝周靜帝妹妹、周宣帝後樂平公主之女娥英結為夫妻。進入隋朝,隋煬帝視之如附馬,由廣宗公改封為經城縣公(為避楊廣之諱)。李敏歷任幽、金、歧等州刺史和屯衛將軍,光祿大夫,加柱國顯位。後遭奸臣誣告,伏除。

李賢還有兩個弟弟,大弟李遠,生卒年月不詳,字萬歲,少年時期就是當地的娃娃頭,平時愛玩戰鬥、布陣遊戲,鄉人多預言「此小兒必為將帥,非常人也」(北史·李賢傳駙)。北魏正光間(520一525年,天下大亂,胡琛、万俟丑奴義軍佔據高平,李遠自告奮勇組織鄉民實行自衛,配合官兵充當內應。

因功初授武騎常侍、長城郡守、高平郡守等職。魏孝武帝時(532一534年),李遠被加封安定縣伯。西魏大統元年(535年),魏文帝即位,李遠晉陞公爵,授都督、原州刺史、河東郡守,都督義州、弘農等21郡諸軍事,官至尚書左僕射和柱國大將軍,位居當朝文、武最高職務,還加封陽平公爵。在北周宮廷爭權奪利的鬥爭中,李遠成為犧牲品,被迫自殺。北周建德元年(572年),李遠得到平反,恢復原官爵,加太保銜,謚「忠」,到隋朝再追贈上柱國,改謚為「懷」。

自稱西漢名將李陵之後的李賢家族,從北周到隋朝榮耀顯赫權傾一時

李遠有二子,長子李植,初任相府司祿,升梁州刺史,但在北周宮廷變亂中與其父一同遇難,建德元年又與其父同時平反。次子李基,字仲和,因系功臣之後,被招為 駙馬,與義歸公主結成夫妻,封建安縣公、清和郡公,官至大都督、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敦煌郡、陽平國世子等,後因受父兄案牽連,論罪當死,但在叔父李穆的活動下,朝廷看在公主的份上,免死,貶任江州刺史。

如此巨大的政治和生活上的落差,使他難以適應和接受,於保定元年(561年)憂憤而死。宣政元年(578年)平反,追贈使持節、上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曹徐譙三州刺史、敦煌郡公,謚曰孝,其官爵由兒子李威承襲。李威,字安民(後來的史書因避唐皇李世民之諱,改為「安人」,承襲祖父李遠的陽平郡公爵位,加上開府。大象末年(580年)進升為柱國。隋朝開皇初(581年)再進上柱國,封黎國公。

李賢的二弟李穆(509一586年),字顯慶,初任宇文泰部將,在北魏孝明帝時(516一528年),因平定原州事件,與兄李賢、李遠共同立功。後又迎魏孝武帝(532年),再立新功,授都督,封永平縣子爵。因屢建奇功,摧授武衛將軍、膘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安武郡公、侍中等顯職,還特賜「鐵券」,享受「免十死」的豁免特權,並賜皇族姓拓跋氏。

自稱西漢名將李陵之後的李賢家族,從北周到隋朝榮耀顯赫權傾一時

進入北周時,李穆官至開府儀同三司,任并州總管,後因受到二哥李遠和侄兒李植一案的牽連,被免去一切職務,後又與兄侄一同得到平反。北周末年,他帶頭支持楊堅篡奪北周政權,進入隋朝便官居太師,成為權傾朝野、位列百官之首的煊赫大臣。

李氏族眾雖然手握兵權,權重如山,但在那武力橫行,動輒廢君自立稱王的動亂年代,李家子孫上下堅持儒家操守,忠君、報主,無一人有僭越之心。

自稱西漢名將李陵之後的李賢家族,從北周到隋朝榮耀顯赫權傾一時

鎮墓武士俑

1983年,寧夏考古工作者在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對李賢夫婦墓進行發掘,出土李賢夫婦墓誌兩盒及金、銀、銅、鐵、陶、玉等各種隨葬品七百七十餘件,彩繪陶俑二百餘件,壁畫二十三幅。其中鎏金銀壺屬於典型的中亞薩珊王朝的工藝品,是研究這一歷史時期中國與中亞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