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借力華為海思,晶元代工之王台積電安度「後張忠謀時代」?

借力華為海思,晶元代工之王台積電安度「後張忠謀時代」?

摘要:台積電自身面對的考驗並不比成為美國靶心的華為小,一方面大客戶華為受制於美國禁令,晶元代工數量將有所減少;一方面,競爭對手韓國三星、英特爾等趁機爭搶客戶。台積電自身面對的考驗並不比成為美國靶心的華為小,一方面大客戶華為受制於美國禁令,晶元代工數量將有所減少;一方面,競爭對手韓國三星、英特爾等趁機爭搶客戶。

騰訊新聞《潛望》 濮祥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兩位風雲人物目前只見過一次面。一位台積電工作20多年的幹部告訴騰訊新聞《潛望》,會面發生在2018年3月,張忠謀一行多人到華為深圳總部拜會,「任正非非常重視,平常是一個穿著很隨意的人,那天穿了西裝。」

張忠謀的安排中,這是一趟對頂級客戶的交接之旅。半導體晶元產業鏈主要分為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台積電在製造領域具備強大競爭優勢,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掌握著晶元生產最先進工藝;華為旗下海思晶元,藉助手機與5G,未來有望成為挑戰高通、英特爾等晶元強手的亞洲最大晶元公司。雙方未來合作前景廣闊,值得張忠謀帶著台積電高管,親自拜會任正非,希望日後「多多關照」。

3個月後,6月5日,在台積電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張忠謀正式宣布退休。那時候還沒人精準預料到未來一年裡因為美國發難,台積電與華為的良好合作關係陡生變數和考驗。

台積電自身面對的考驗並不比成為美國靶心的華為小,一方面大客戶華為受制於美國禁令,晶元代工數量將有所減少;一方面,競爭對手韓國三星、英特爾等趁機爭搶客戶。台積電在後張忠謀時代所面對的競爭格局更加複雜,有些已經逸出傳統商業與技術層面,更加考驗台積電新上任決策層智慧。

借力華為海思

6月18日,台積電在上海舉行2019年技術研討會,首次對大陸媒體開放。這是近十年來,台積電首次向中國大陸媒體開放。騰訊新聞《潛望》在發布會簽到現場發現,台積電為華為/海思單辟了一條註冊通道。

近三年,以比特大特為主的比特幣礦機生廠商,增加了相應晶元需求量,為台積電帶來了新興晶元生產業務;另外,國內興起的人工智慧晶元也貢獻了一些增量。但是,很多人工智慧晶元公司處於創業階段,數量少,為了降低流片成本,幾個小晶元公司一起拼用一塊晶圓,採用多項目晶圓(MPW)方式。

對於體量龐大的台積電而言,「這些增長無法抵消華為下降4000萬台手機帶來的影響。」台積電老幹部說起這些有些擔憂。4000萬台數量,是6月18日當天,任正非與《福布斯》撰稿人喬治·吉爾德和美國《連線》雜誌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交流中給出的手機銷量減少數字。

華為進入智能手機業務之後,將晶元研發作為核心競爭力之一,持續加大對海思晶元研發投入。從視頻安防晶元起步,進入手機SoC平台級麒麟晶元研發,然後拓展至5G基帶晶元,逐步構成一個晶元矩陣同時,趁著未來5G技術所帶來的代際更替機會,有望打破4G時代高通晶元專利壟斷局面,華為已成為台積電重要且潛力巨大的大客戶。

2018年,海思連續發布了麒麟系列新款晶元和多款AI晶元(昇騰310、昇騰910)以及伺服器晶元(鯤鵬920)系列,年收入73.9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29.5%。同年,高通收入153.8億美元,增速比海思慢。2019年,對標高通規模,海思增長空間廣闊。

這一切隨著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之後,蒙上陰影。按照美國政府規定,沒有美國政府許可,美國公司以及技術源自美國的公司不得給華為供貨。台積電擁有全球7納米及7納米 先進位程技術,是華為唯一能仰賴的晶圓代工廠,而且三星7nm產能有限、中芯國際工藝只達到14納米量產初期;台積電之於華為晶元地位,無可替代。

6月18日台積電會議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不點名地說:「有一個總統把世界搞得很凄慘。」有報道稱,華為年採購額高達670億美元,其中台積電排第三,年採購額約27億美元,約佔總額4%。

不過,台積電仔細研究美國商務部禁令條文後,發現台積電自身使用的技術源自美國的不到25%,不受美國禁令限制,這給備受煎熬的華為些許安慰。當時,包括ARM、谷歌、高通在內的大批企業紛紛表示無法與華為繼續合作。

6月21日,歷經波折的華為麒麟810晶元如期發布。這是繼去年8月,華為卡位蘋果晶元A12、高通驍龍855發布全球首款商用7納米手機晶元之後,華為第二款、全球第四款7納米工藝自研晶元。拍照時經常說「底大一級壓死人」,拿到晶元上來說,「芯優一級」也能壓死人,7納米的麒麟810意在壓制高通驍龍8系列高端晶元下面中端710晶元。

給一款中端晶元採用7nm工藝,有人評論華為「瘋狂的大手筆」。受限於不明朗的海外市場,華為終端(手機為主)對國內市場異常饑渴,7納米工藝的麒麟810晶元是華為終端拼搶競爭對手的「核武器」。而台積電也正迫切希望通過擴大7納米規模,獲得更多競爭優勢和利潤。

應對三星進逼

7月10日,台積電公告稱,整個第二季度,台積電合併營收533.4億人民幣(2409.99億新台幣),環比增長10.2%,同比也增長了3.3%,與第一季度的頹勢相比重回增長軌道,第二季度營收也超過了台積電之前預期。業內人士認為,此系受華為海思擴大訂單及先進7納米製程出貨強勁帶動。

在連續6個月(2018年12月-2019年5月)業績同比下滑後,6月份實現大逆轉,此靚麗財務數據興許可讓退休一整年、正在寫自傳的張忠謀略感輕鬆。

然而,美好數字後面也有陰影,台積電老對手三星電子最近異常活躍,搶去台積電手中兩單大生意。

首先是6月11日,據韓媒The Elec報道,三星或將在2019年底生產高通驍龍865處理器,採用7納米 EUV(極紫外光)製程工藝。此前,由於台積電率先突破7納米製程工藝,高通將訂單交由台積電。隨著7納米製程工藝普及,高通與三星重續前緣,技術考量之外,或另有它因。

比如,高通與華為晶元之間競爭愈發激烈,經過美國禁令攪擾,台積電力挺華為姿態愈發明顯,大陸與台灣一衣帶水的關係或許會讓美國人主導的高通公司有所警惕,分出訂單給韓國公司制衡也是情理之中。

早前《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指出,張忠謀旗下兩位大將劉德音和魏哲家,前者負責高通,後者對接蘋果和聯發科等。6月18日當天活動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未上台露面。

不久,另一家韓國媒體《韓國先驅報》報道,7月2日在首爾舉辦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美國晶元大廠英偉達(Nvidia)證實,英偉達新一代圖形處理器晶元GPU也將採用韓國三星電子的7納米極紫外光刻EUV生產工藝。

台灣《經濟日報》指出,三星電子在7納米製程工藝「搶走」了台積電的大客戶訂單,標誌著三星與台積電正式開打晶元搶單大戰。業界有人評價,與台積電合作多年的英偉達甘冒良率不明的風險,把訂單從台積電轉給三星,主要原因應該是三星開出了更優惠價碼。

台積電對激烈競爭氛圍一點都不陌生,一直定位於技術驅動型公司。早年在選擇IBM工藝和自己研發工藝技術時,張忠謀力主走自研路線,從那時真正拉開了和競爭對手台聯電的距離。此後,台積電幾乎主導了晶元製程工藝升級,從28納米、16納米、12納米、10納米,一直到7納米。

從2019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可以看出,台積電7納米營收佔比高達22%,是目前所有晶元業務營收最高的。除了領先的7納米工藝,台積電還升級至7納米 工藝,也將在今年推出。7納米 產品採用最新EUV工藝。

另外,對於6納米和5納米,台積電也已經布局,總裁魏哲家說,「明年第一、第二季度,5納米技術為支撐的產品將可以量產。」並且,整個IP可以繼續使用,在工藝提升時,很多IP可以重複使用,方便華為。

一方面通過尖端技術升級向對手施壓,賺取技術紅利,另一方面,台積電也留意規模效應,不斷擴充產能。魏哲家表示,產能每年都在增加,最近增加的是在南京廠(16廠),應用16納米工藝;台灣建有18廠,明年第一、第二季度量產5納米技術。

當前,台積電每年可以生產1200萬片的12寸晶圓,1100萬片8寸晶圓,每年增加產能14.3%。過去5年投資了500億美元,今年投入也將超過100億美元增加產能。

7月9日,據美方公布的消息,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表示,在「對國家安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將向華為的美國供應商發放許可證。這意味著,儘管美國還未將華為從「實體清單」上摘除,華為也將獲得更為自由的商業空間。

下一步,採用了最新台積電7納米 工藝的麒麟985晶元將用於華為旗艦手機Mate30,於今年秋季推出;不出意外,明年蘋果iPhone手機晶元可能率先採用台積電5納米工藝;台積電將從略微放鬆的美國政策中迎來張忠謀退休之後的第二個年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芯智訊 的精彩文章:

全球AI專利數量排行榜出爐:微軟第一,IBM/三星/高通/谷歌緊隨其後
傳三星5G晶元對外開放供應,OPPO、vivo或將採用

TAG:芯智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