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李廣還有威懾力,有他在匈奴不敢犯邊,怎麼被當成壞人殺掉了?

比李廣還有威懾力,有他在匈奴不敢犯邊,怎麼被當成壞人殺掉了?

翻開《史記·酷吏列傳》,排在第一位的是蒼鷹郅都,翻開《漢書·酷吏列傳》,排在第一位的還是蒼鷹郅都。可是讀完這兩篇《酷吏列傳》,怎麼覺得此人是個清正廉潔執法嚴明威武霸氣的真英雄?別的不說,就是他不畏權貴、懲治豪強、震懾匈奴這三件事,我們就會覺得:此人對匈奴的震懾力超過飛將軍李廣,而且如果郅都不被竇老太太狠毒地逼死,邊地百姓還能多享幾年太平。

關於「蒼鷹」綽號的由來,《史記》和漢書如出一轍:「郅都,河東大陽(山西省洪洞縣)人也。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濟南瞷氏宗人三百餘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景帝拜都為濟南守。至則誅瞷氏首惡,余皆股慄。居歲余,郡中不拾遺,旁十餘郡守畏都如大府。都為人,勇有氣,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是時,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

咱們來看看郅都哪件事做錯了?

首先,《史記》和《漢書》都肯定了郅都的人品,說他是一位廉政模範,不收黑錢,不聽請託,甚至在個人交往上也很注意細節,生怕影響了司法公正。

第二,郅都用雷霆手段打黑除惡,本著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的原則,殺掉了宗族勢力的首領,嚇得其他宗族不敢作惡,因而免於被誅殺。殺一人而活人無數,這正顯示了菩薩心腸。郅都不但把自己管理的濟南郡治理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而且也為周邊郡縣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痛——或者周邊郡縣長官怕自己的劣跡被郅都知曉並彈劾,所以雖是平級,但他們對郅都表示了十分的尊敬,這就是人格的魅力。

第三,蒼鷹郅都懲奸除惡並不是只撿軟柿子捏,他在懲奸除惡中,還敢對皇親國戚動刀子,而「蒼蠅」這個綽號,就是被打擊得不敢為非作歹的皇親國戚送給他的,不知為什麼,司馬遷好像對郅都這個人十分不感冒,這可能跟他被漢朝有司衙門切了一點東西有關。

雖然司馬遷不無惡意地把郅都列為酷吏而非循吏或者單列一傳,但也承認郅都張湯趙禹都不是壞人,與後世只知道羅織罪名濫殺無辜的酷吏是有區別的:「郅都、杜周十人者,此皆以酷烈為聲。然郅都伉直,引是非,爭天下大體。張湯以知陰陽,人主與俱上下,時數辯當否,國家賴其便。趙禹時據法守正。杜周從諛,以少言為重。自張湯死後,網密,多詆嚴,官事浸以秏廢。」

這句就是說,自從郅都張湯這樣的「酷吏」被陷害致死之後,漢朝的法律就很難得到有效執行了:後世的法司官員,不但自身不夠公正廉潔,而且成了皇帝和權貴羅織構陷的打手。

拋開「家產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他業」的張湯不說,咱們還是來看看蒼鷹郅都是怎麼折翼並被「自己人」整死的。整死郅都的,在史書中大大有名,在很多電視劇里也經常出現,她就是想讓漢景帝劉啟把皇位傳給梁孝王劉武,主張無為而治百般阻撓漢武帝劉徹銳意創新富國強兵的竇猗房,也就是漢文帝時期的竇皇后,漢景帝時期的竇太后、漢武帝時期的竇太皇太后。

擔任中尉(中尉,掌徼循京師。武帝時,改稱執金吾《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一職的蒼鷹郅都是怎麼跟竇太后產生糾葛和矛盾的呢?這得從臨江王劉榮說起。

這個臨江王劉榮還有另外一個稱號,叫做「栗太子」,也就是漢景帝劉啟與栗姬生的兒子,曾經被立為太子,結果被劉徹(當時還叫劉彘)一句「金屋藏嬌」給攪黃了,栗太子變成臨江王,劉徹在准丈母娘(劉啟之姊劉嫖)和母親的聯手推送下,成功上位,並成了一代雄主漢武大帝。

栗太子變成臨江王之後,嫌自己的王宮太小,在擴建工程中動了太歲頭上之土:「侵廟壖垣為宮。」這裡的「廟」,指的是宗廟,也就是供奉劉家老祖宗的地方。本來侵佔宗廟土地,在臣子百姓身上,是彌天大罪,但這都是老劉家自己的事兒,咋處理還得聽皇帝劉啟的。於是漢景帝把劉榮一案交由蒼鷹郅都審理(自然是不可能用刑的,但是劉啟把親兒子交給郅都,估計也沒安好心)。

劉榮在審訊期間要求親自給漢景帝寫信認錯,但是郅都不肯提供刀筆和竹簡,魏其侯竇嬰卻悄悄提供了:「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弗與。魏其侯使人間予臨江王。臨江王既得,為書謝上,因自殺。」

即使到了漢武帝時期,皇帝看的「書信」也是竹簡木牘,有條件的用毛筆寫,沒條件而又想長久保存的,用刀子刻,這就是「刀筆吏」一詞的由來。事實證明,郅都不給提供刀筆是正確的,因為拿到刀筆寫完信之後,劉榮就自殺了——讀者諸君請想想看:在軟禁中的臨江王劉榮自縊是不可能的,因為那需要時間,還要找地方拴繩子,只有用刀最便捷,那麼這自殺用的刀子從何而來呢?

違規而且是暗中提供刀子的魏其侯竇嬰沒事兒,中尉郅都卻倒了霉:「竇太后聞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歸家。」

漢景帝劉啟知道郅都在整個案件中沒有犯錯,所以就把郅都外放,以免竇太后進一步加害:「孝景帝乃使使持節拜都為雁門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從事。」

之所以說郅都比李廣幹得還好,對匈奴更有威懾力,是有史料記載的:「匈奴素聞郅都節,居邊,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郅都守雁門,匈奴不敢進犯。那麼李廣守邊的時候,《史記》又是怎麼誇獎的呢,咱們來看一看:「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這就是說,李廣戍邊,匈奴從來就沒有消停過,而李廣多次與匈奴交戰,居然沒有封侯,可見戰功幾乎沒有。這就不能不讓我們質疑「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到底說的是衛青還是李廣了——李廣當過多地太守,匈奴可是一點都不懼,經常過來挑事兒。

匈奴曾經生擒李廣,李廣最後逃歸,而全軍覆沒被俘後逃歸,也被當成了李廣的戰績大書特書。但是蒼鷹郅都守雁門,匈奴不但不敢來犯,就是拿「郅都」當靶子,都心慌手顫射不中:「匈奴至為偶人象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見憚如此。」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令人納悶而且憤慨:「匈奴患之。竇太后乃竟中都以漢法。《史記》」「匈奴患之。乃中都以漢法。」

我們寧願相信不是匈奴收買人向竇太后稟報郅都在雁門的,因為果真如此的話,竇太后就太過分了。而漢景帝為了當孝子,對手下人可是刻薄寡恩到了極點:當太子的時候用棋盤削死了吳王世子,七國之亂朝服斬晁錯於市。這次竇太后要殺威震匈奴確保一方平安的蒼鷹郅都,劉啟只是弱弱地說了一句:「郅都是忠臣」。竇太后拿出廣場老太的氣勢撒潑:「郅都是忠臣,臨江王劉榮就不是忠臣了嗎?」

這就是無理取鬧了——你侄子竇嬰給臨江王提供刀筆你咋不追究?臨江王要是忠臣,你們幹嘛廢了他的太子之位?臨江王侵佔宗廟之地,不是瞎子都看得見,你怎麼不說?當然,竇太后有眼疾,這一點咱們不取笑。

在竇太后眼裡,郅都能不能保境安民不重要,郅都是不是忠臣也不重要,甚至郅都跟劉榮之死有沒有關係、劉榮是否該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劉榮是竇太后的孫子,孫子死了,總要找人出來負責:皇帝兒子動不得,侄子竇嬰捨不得動,那就只好抓沒有背景而且得罪了宗室的郅都來出氣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在竇老太太眼裡,輕如鴻毛。

郅都被殺了,皇親國戚彈冠相慶,然後開始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漢書》記載:「都死,後長安左右宗室多犯法。」《史記》記載:「久之,郅都死,後長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

從上面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已經避禍來到邊疆,並且威震敵膽以保邊地百姓平安的蒼鷹郅都,沒有死在與匈奴作戰中,卻死在了「自己人」之手。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太后竇漪房,劊子手是漢景帝劉啟。

但是我們還是忍不住要問:殺害郅都,皇親國戚有沒有煽風點火?是誰給竇漪房通風報信?這裡面有沒有匈奴不敢打而借刀殺人的意思?

掌權多為竇太后,世間從此無郅都。那麼請問讀者諸君,在後世的太后與「酷吏」中,誰又是竇漪房,誰又比較像蒼鷹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和珅為啥比劉墉紀昀聰明?據說他吃的一種東西別人不會吃也吃不起
拿到清朝「綠卡」有多難?法律規定:這五個必要條件缺一個都不行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