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總前言

逸格的趣味

自古繪事之「逸格」最難師學,最難踐行,似乎也最難辨識與說清。

中國古代畫學以神、妙、能、逸分品,大致始於唐代。張懷瓘的《畫斷》將畫分為神、妙、能三品,另加逸品;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同之,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優劣也」;直到北宋黃休復最早確立了「逸格」的崇高地位,列逸格於神、妙、能三格之上,明確提出「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於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

事實上,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也提出了與「逸格」相關的「自然」一格,且將其懸置於「五等」品次之頂,其他諸品次自此等以下層層墜落:「夫失於自然而後神,失於神而後妙,失於妙而後精,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自然者為上品之上,神者為上品之中,妙者為上品之下,精者為中品之上,謹而細者為中品之中。」後來黃休復所言「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與張彥遠「自然」說遙相暗合。同樣將「逸」與「自然」相聯繫的,是初唐李嗣真《書後品》標舉的「逸品」說,其將「逸品」列於「九品」之上,視為書法品評的最高等次:「猶希聞偶合神交,自然冥契者,是才難也。而登逸品數者四人,逸之為末,信也。雖然若超吾逸品之才者,亦當絕終古,無復繼作也。」這裡的「偶合神交,自然冥契」描述了一種神秘、混沌而奇妙的創作狀態。

「逸格」是創作者性靈情感的自然呈現,是主觀思想與創作理法的高度統一,更強調不守成規、不拘繩墨,隨心而動隨意而行。何為「逸」?循字義解讀,「逸」字有四層涵義與藝術創作相關,一乃安閑,二乃超脫絕俗,三乃遁隱,四乃不受拘束。由是,「逸」既與寫意之「意」相關,標舉著「筆簡形具」的瀟洒超逸,亦與技藝之「藝」相連,涵蓋著「格外有不拘常法」的創作之道。

以「花間逸趣」為題,本次展覽邀請匯聚了當下花鳥畫壇56位畫家的新近力作,其代群涵蓋中青,地域跨越南北,畫體融匯工寫,風格兼容簡繁,此展將各地花鳥畫家佳作薈萃於中原,展現了當代花鳥畫壇中堅力量的真實狀態與創作水平。

所有畫科中,最能彰顯「逸格」情韻的,也許就是同樣在唐代獨立成科的花鳥畫了。面對自然萬物,無論是花卉、蔬果、蜂蝶、草蟲,還是翎毛、鞍馬、畜獸、龍魚,畫家要從生靈萬物的物形、物情、物態中,喚起主客體的感應與冥合,並藉此表露心性、抒發情感。恰在這56位畫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和品賞到醇厚綿長的「逸格」之味。在他們的畫筆之下,北方的故園風物、南國的庭院生韻、西北的高原風土、西南的雨林植被,皆顯現出萬物生長的精微與超逸,同時也呈現出創作者各自在求真、求善與求美的過程中探尋求索的自信與自足。既要求真,首要得畫作與自然對應之真,必從「識夫鳥獸木之名」始,繼而求其與心性相合之真,以臻「作畫在攝情」之境;同時又要尋求美與善的觀念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價值與拔俗意象,進而和社會風尚與時代精神相契合。

花間的逸趣,萬物的性靈。面對自古及今「最難其儔」的逸格,無論風格是工筆、寫意還是沒骨,無論所畫是花卉、禽鳥還是草蟲,創作者如何面對與解決物我、形神、雅俗關係的問題,依然是一個常駐常新的核心課題。在這裡,逸格不僅意味著畫家人格精神的自由不羈、逍遙無礙,也暗含著一條文脈的接續、一種傳統的延展,它不僅是對於古今時態、中西地域的超越與反思,更指向了創作者主體心性的通悟與自適。

著名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 于洋

己亥初春於北京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

前 言

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和文化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場中國花鳥畫語言的變革,也便由此開始。百年來,藝術家不斷推進花鳥畫的探索與實踐,徐悲鴻參融西畫寫實主義的水墨寫實派,「二高一陳」借鏡日本畫開創的「嶺南派」,吳昌碩、潘天壽、齊白石的「借古開今」方案等不同探索路向……這些中國現代藝術先輩們的不同選擇,存在著合而不同的互補共生的關係,共同構成了釋讀中國花鳥畫結構變化的歷史線索。然而,在多元化與一體化並存的信息時代,影片、圖像、文本等各種媒介讓我們的目光應接不暇,卻也習以為常。那麼,當生活看似沒有什麼值得追問,形式又幾乎窮盡了一切的可能,中國花鳥畫在當下應該如何自適,如何出新?藉由「逸趣」這一話題,我們或許可以從藝術家的語言風格、藝術理念中重審當下的文化情境與價值結構,探討花鳥畫藝術本身所作出的應變。

特殊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的因素,構系了自身的文化屬性,在我們所慣言的「當代」文化藝術語境中,花鳥畫始終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自覺的驅動力對當代中國美術發展產生影響。當代畫壇多元、開放、創新格局的形成,一方面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並逐步在交融、碰撞中探尋自身的發展道路;另一方面則強調時代精神的張揚,歷經數代人不斷傳承與革新,深深植根於畫家心中,最終凝聚成自我變革和自我創新的巨大力量。面對當下,當代花鳥畫家在長期、大量的生活寫生的基礎上建立起與當代生活、自然現象、造化規律相適應的審美構架,並在自身的文化理想與生命追尋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使當代花鳥畫呈現出更為廣泛而豐富的審美趣味。

由是,本次以「花間逸趣·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的主題下,邀請了56位具有代表性的當代中國花鳥畫家,以尋求更為廣闊的文化視域來重新審視當代中國花鳥畫的「逸趣」命題,並推動中國花鳥畫跨地區的學術交流與互動,使各界對當代中國花鳥畫的創作面貌及發展脈絡獲得更為深入的了解。

萬物自在

世間萬物,一草一木、翎毛走獸皆為生命的表徵,當代花鳥畫家以花卉鳥獸借物抒情,既延展了傳統花鳥畫的寓興手法,又賦予其現代情韻。花鳥畫之所以能沁入欣賞者的心靈,不在花、鳥、蟲、魚本身的自然特徵,而在於畫家注入了人文情感和現實關懷。他們深入生活,觀察自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思考與判斷。其作品,既有「入乎其內」的執著與生氣,又不乏「出乎其外」的超脫與高致。在不斷的入與出之間,他們把握著自身與造化萬物的對話,體現出對生命精神的終極關懷。面對生靈萬物,俯仰自得。「萬物自在」邀請當代花鳥畫壇16位藝術家參與,他們在繼承和發揚花鳥畫傳統的同時尋求花鳥畫在當代情境中的重新闡釋,將花鳥畫引向更廣、更深的藝術層面。

參展藝術家

按年齡排序

邢少臣 姜怡翔 方 土 李得之

連俊洲 馬順先 喬宜男 麻元彬

任 清 滿江紅 劉春潮 焦永峰

韓 斌 董 罡 李志國 陳 濤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姜怡翔 觀春

240cm×124cm 紙本設色 2016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方土 君子風月

90cm×24cm×4 紙本水墨 2017年

精緻入微

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之路承載著現實與歷史的碰撞,在文化品格的吸收和圖式形態的轉型方面,呈現出不同的價值形態。它直觀地體現了藝術家在圖式選擇、生活經歷及審美觀念上的差異。相較傳統工筆花鳥畫而言,新工筆花鳥畫既是一個時間上的概念,也是對工筆花鳥畫這一悠久畫科在當代情境下的新發展。學院出身的工筆花鳥畫家作為新工筆的主要創作群體,既受過嚴格的西式造型訓練,亦保留著善於體味經典的創作氣質。他們都在文化的延伸與傳統的輝映中,在堅持傳統工筆藝術樣式的同時,表現出當代人對社會及傳統的反思。「精緻入微」聚焦於新工筆花鳥畫領域,與觀者於狀物精微的審美境界中共同體驗豐富的生命意趣。

參展藝術家

按年齡排序

陳湘波 莫曉松 郭子良 劉 英

陳 林 許曉彬 陳文利 趙春恆

李恩成 季 頒 樊 磊 韓 非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陳湘波 徐引塘間步

42cm×78cm 絹本設色 2018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莫曉松 荷塘深深幾相許

57cm×91cm 紙本水墨 2017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陳林 苔痕·雲

50cm×86cm 紙本設色 2018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郭子良 熱帶花卉寫生系列之綠玉藤花

82cm×62cm 絹本設色 2017年

天地之心

在中國文化譜系中,「梅花」是一個饒有趣味的創作主題。傳統題材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又如歲寒三友、芝石松鶴,等等,在傳統文化觀念里有「借物比興」「緣物寄情」的意向與哲學象徵。畫梅者,以數點梅花,領悟闊大的天地之心。當下,「畫梅」自然不能獨立於傳統經典的文化品位之外。歲月嬗遞,品位變化,自然變革傳統審美習慣、拓展審美領域是當代梅花題材創作的共同傾向。當代花鳥畫家筆下的梅花,既是自然界時序更替的親歷者,也是畫梅者文心的再現。「天地之心」集萃當代花鳥畫壇8位藝術家的梅花題材創作,其梅花一反古人遺意,其創作源泉來自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他們胸懷萬物,心師造化,與自然融合一體。

參展藝術家

按年齡排序

方楚雄 黎柱成 王居明 許敦平

陰澍雨 周午生 李雪松 杜 寧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方楚雄 曹溪元梅

145cm×356cm 紙本設色 2018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陰澍雨 春消息

50cm×20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周午生 爭得梅花撲鼻香

66cm×133cm 紙本設色 2017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李雪松 春雪滿空來,觸處是花開

180cm×97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觀花入懷

當代青年藝術家作為中國畫壇的新生力量,受學院主流語境熏陶,同時具備紮實的造型能力。「觀花入懷」關注於當代青年藝術新銳的藝術思想、創作思路的新動向及其觀照世界、體察自然的方式,追問在當今高科技、信息化時代,青年藝術家是如何創造出透視世界的新方式。顯然,在21世紀高科技、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80後、90後藝術家,他們的視域、內心世界的動向,他們所關注的問題,更多地源自他們在對當下社會和文化現象的深刻洞察和感知。當面對造化萬物時,他們不是對象化的「觀看」,而是內化的、換位想像的、返身關照式的浸潤相化。薈萃當代青年藝術家的花鳥畫作,進一步去理解青年藝術新銳的新觀念、新語言。

參展藝術家

按年齡排序

楊廣濤 馮劍平 吳龍強 孫 瑋

羅旭平 曹 簡 李夢龍 王 昊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楊廣濤 窗外03

90cm×40cm 紙本水墨 2018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馮劍平 冬閑

216cm×140cm 紙本設色 2016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孫瑋 梅花鸚鵡之二

49cm×70cm 絹本設色 2018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曹簡 春雪譜·流

紙本彩墨 125cm×300cm 2018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李夢龍 無聲

165cm×165cm 絹本設色 2018年

一念花開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中國傳統哲學裡,一花一葉可視為頓悟世界萬物的媒介。作為一種抒情寄意的藝術樣式,寫意花鳥畫因其獨特的視覺形態與重大命題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而在感受大自然的時序變化尤其是「借物詠懷」以觀照人的內心世界這一點上,寫意花鳥畫具有著某種經久不衰的人文特性和精神內核。在當代寫意花鳥畫領域,藝術家從趣味、詩意的角度去體察自然萬物。他們在長期、大量的生活寫生的基礎上建立起與當代生活、自然現象、造化規律相適應的審美構架,然而,他們的花鳥畫藝術中卻含有一種割不斷的傳統韻味和人文特質。「一念花開」以條屏形制呈現,邀請當代花鳥畫壇12位藝術家參與,他們的花鳥畫藝術超越了某種習以為常的「現代」界限,始終以中國文化根源為依託,並在自身的文化理想和生命追尋中,創造出其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觀者盡可從他們的寫意花鳥畫作中,感受造化自然的生命精神,領悟物我一體的和諧狀態。

參展藝術家

按年齡排序

尚 濤 陳永鏘 吳冠南 熊顯林

劉清華 鄭阿湃 孫萬靈 林 藍

劉元飛 陳天碩 張純彥 卓 願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尚濤 暗香

137cm×34cm×4 紙本設色 2012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陳永鏘 嶺南風

181cm×32.5cm×4 紙本設色 2011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熊顯林 芙蓉秋韻 (左)

180cm×49cm 紙本設色 2016年

熊顯林 芭蕉伴梅花 (右)

180cm×49cm 紙本設色 2016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張純彥 新篁

180cm×45cm 紙本水墨 2014年

院風新體 · 當代中國花鳥畫專題展

「院風新體·當代中國畫專題展」以四位藝術家的藝術面貌,幫助觀眾獲悉花鳥畫在當代文化生態中的境遇。展覽以藝術家的近期力作、藝術觀點、寫生隨筆等為線索脈絡,呈現藝術家多元的創作視角和創作形式。旨在探討當代中國畫的敘事模式,向大家傳達當代中國畫圖式的獨特價值,發掘花鳥畫藝術中關於人與自然的和諧觀念、重意境的寫心觀念。

暗香疏影 · 黎柱成中國畫作品展

黎柱成的梅花作品重「氣」重「韻」,展現了水墨淋漓的通透感,極具書寫性的造型和跌宕多姿的氣韻,他的寫意畫營造出虛實相構且深遠的意境。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黎柱成 古梅蒼石圖

136cm×68cm 紙本設色 2014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黎柱成 鐵骨清香

180cm×95cm 紙本設色 2017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黎柱成 清氣 (左)

180cm×58cm 紙本水墨 2019年

黎柱成 王冕詩意 (右)

180cm×59cm 紙本設色 2019年

素處以墨 · 麻元彬中國畫作品展

麻元彬對佛教造像藝術的專研和收藏,體現了其素處以默的文化特質,他常以花卉田園、佛境造像入畫,以沒骨畫法體現形質色的平衡,其創作蘊含禪意而不刻意追求肅穆,往往能帶來鮮活與親切的感受。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麻元彬 昭化寫生

38cm×89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麻元彬 合陽紅薯

38cm×89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麻元彬 花落雨不知

44cm×67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麻元彬 豆葉青

44cm×67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麻元彬 秋雨濕

44cm×67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草木本心 · 許敦平中國畫作品展

許敦平在創作中不斷進行多畫風的嘗試,尤其近年來的版納寫生是其創作生涯中獨特的一環,通過深入大自然與生活,並從傳統之中吸取有益學養,不斷錘鍊筆墨語言,使其體現了獨特的審美和廣博的視角。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許敦平 乾坤清氣

238cm×496cm 紙本水墨 2017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許敦平 日月光華

183cm×146cm 紙本水墨 2015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許敦平 花鳥條屏

248cm×62cm×4 紙本設色 2015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許敦平 版納寫生系列之二

138cm × 34cm × 4 紙本設色 2016年

觀物之生 · 陰澍雨中國畫作品展

陰澍雨的作品給人一種平和的美感,將筆墨的質感、層次、肌理、韻味與自然物象的靈韻神氣融為一體;他以本心映證「格物之理」,以筆墨來體察物象,以此探索傳統筆墨進入現代生活的道路。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陰澍雨 沒骨櫻桃

57cm×48cm 紙本水墨 2017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陰澍雨 純以水墨寫紅椒

57cm×48cm 紙本水墨 2017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陰澍雨 柏子千秋

248cm×129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陰澍雨 秋林盡染

紙本設色 248cm×129cm 201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止語少言:止語是一種修行,無言是一種境界,真正的智慧
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畫家——姜巍教授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