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7000噸戰艦戰力縮水,德國海軍太不走心?但有一點比我們強

7000噸戰艦戰力縮水,德國海軍太不走心?但有一點比我們強

德國最新的F-125型導彈護衛艦首艦「巴登·符騰堡」號正式服役,該護衛艦是F-124型護衛艦的後繼型號,是德國研製的多功能護衛艦。雖然被稱為護衛艦,但該型艦的滿載排水量超過7000噸,跟我國的新銳導彈驅逐艦——052D大體相當,比它的前一型F-124型護衛艦5600噸的滿載排量多了一千多噸。

噸位增加了這麼多,那戰力是不是也相應提升了不少呢?不客氣的說,還真不是。

嚴格來說,德國並不是傳統的海洋強國,15世紀的大航海者葡萄牙、16世紀的「海上馬車夫」荷蘭、17世紀的西班牙無敵艦隊,18、19世紀的「日不落帝國」,以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曾經的海洋霸主,都曾擁有輝煌的過往,它們的海軍曾代表了一個時代,但唯獨沒有德國。

雖說德國不是海權國家,但這並不影響它在海軍建設方面的成就,無論是二戰時期,戰力報爆表的「俾斯麥」號戰列艦,還是二戰後引領一代潮流的F-123、F-124型導彈護衛艦,德國戰艦就是高品質的象徵。畢竟,德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舉世聞名。

不過,F-125型護衛艦的出現,卻給冠絕於世的德國「工匠精神」抹了一把黑,從爆出的各項性能數據來看,其綜合戰力對比F-124型不增反降,很多設計跟7000噸的排水量嚴重不符,堪稱雞肋!更有專家坦言:F-125護衛艦是7000噸的排量、2000噸的戰鬥力。

其實,F-125的研發歷程並不順利,可以說比較坎坷。其研發計劃始於上世紀90年代,2004年德國海軍發布了F-125型護衛艦的計劃徵求書,並於2007年簽訂了4艘建造合同,首艦於2011年開工建造、2013年下水舾裝,原計劃2016年服役,但由於海事出現問題不得不返廠重修,推遲了服役。

從開始建造到最終服役,前後歷經近十年,可謂十年磨一劍。按說其各方面性能應該更上一層樓才對,可實際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於以往的版本相比,該型艦並沒有太多值得關注的亮點。

首先,該艦打著全隱身護衛艦的旗號,但從整體設計來看,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採用傳統的單體艦型設計不說,甲板上層建築凌亂不堪,雷達、火控等各種電子裝備招搖的裸露在外,整體視覺效果還不如我國的052D(雖然052D也是傳統艦體設計),更不同說最新的055萬噸大驅了。

在武器配備方面,F-125也是不盡如意,主炮是一門傳統的127mm奧拓炮,並不是前期傳言的PZH2000-155毫米火炮;在防空火力上,F-125取消了垂髮系統,而是在艦體首尾各安裝了一部21單元斜髮式「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因此,F-125並不具備像中美盾艦那樣強的區域防空能力,反艦武器是8枚「魚叉」反艦導彈,數量少不說,性能也是一般般。

唯一的亮點是該艦配備兩架MH-90多用途直升機,也是該艦唯一的反潛武器。相比之下,我國的052系列仍然只有一架艦載直升機,直升機的性能和數量都不及F-125。

艦載系統方面,F-125取消了雙波段雷達,只採用一座C波段三坐標多功能雷達,與我國052D、055的大型相控陣雷達有不小差距,更與美國的宙斯盾沒法比,不過艦上有X波段雷達的預留空間,但願後期能加裝上吧!

總體來說,F-125當前的整體設計很是一般,跟德國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研發能力很不相符。或許是在冷戰結束後,失去傳統的威脅、安穩的日子過得太久,再加上經濟的不景氣、對海軍的要求也不高,導致德國在軍工科研方面多少有些不走心,弱化後的「工匠精神」,德國製造還能走多遠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諫 的精彩文章:

12級颱風可摧毀航母,潛艇下潛100米才安全,但水下也有危險
航母動力如何選擇?很多人不知道,美國並沒有完全模仿英國

TAG:圖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