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國有善銅,銅鏡是青銅上的書畫藝術

國有善銅,銅鏡是青銅上的書畫藝術

銅鏡在收藏界已成為熱門話題,被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藝術品投資者所關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們不僅對銅鏡用於祭祀占卜、賞賜、信物、辟邪等諸多功能的認識逐步形成共識,也不再僅僅把銅鏡看成古人用來照容的日常生活用品,更在於銅鏡巨大的藝術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尚方御鏡」銘規矩鏡

青銅鏡凝結了中華民族各個時期的時代精神和審美理念,是古人生活和藝術創作的結晶。據現有史料記載,繪畫與書法藝術分別於齊家文化時期和戰國晚期表現在青銅鏡上,銅鏡上的銘文和紋飾所展示出的詩文、書、畫不僅是一個朝代的縮影和歷史的見證,更是一部青銅鏡上的藝術史。

銅鏡的銘文,文字繁雜、書體豐富、異彩紛呈、蔚為大觀,是研究文字、書法發展史不可或缺的實物資料。銅鏡銘文除了內容涉及紀年、干支、宗教、人物、冶煉、民俗、寓言等諸多方面外,就書法、書體而言,清晰可見篆—隸—楷的書體演變過程。

雙圈銘文鏡

篆體在鏡銘書體中運用較少,然其雄強渾厚、筆畫凝重、粗細一致、勻圓對稱、莊重典雅的書體在鏡銘中可謂濃墨重彩。

鏡銘書體多近於篆隸之間的變異體,這是由篆書向隸書轉變的一個過渡期,以重圈銘文鏡最為典型,銘文環繞銅鏡兩周,書體美麗如畫。

「長宜子孫」銘四乳神獸鏡

至東漢,隸書已臻成熟,成為銅鏡銘文中的自覺書體,其中有代表性的為「長宜子孫」銘四乳神獸鏡。其書寫極似曹全碑書體,沉穩方勁、高潔明朗、朴雅雋秀,為漢隸的規範體。

「湛若止水」銘六團花卉鏡

至隋唐,楷書鏡銘盛行,此鏡銘文「湛若止水,皎如秋月,清暉內融,菱花外發,洞照心膽,屏除妖孽,永世作珍,服之無沫」,對仗工整,辭藻華麗,韻調高雅,書體端正秀美,雍容典麗,其內容闡明此鏡之功用,以銘釋鏡,極具巧思。

由宋至明清,雖然院體、台閣體、館閣體為官方書體,但鏡銘書體仍多為隸楷之體,偶有變異之篆書,可見篆、隸、楷在書法藝術中的分量舉足輕重。

蟠螭紋鏡

繪畫藝術在銅鏡上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從齊家文化起,我們的先人把對太陽的崇拜開始繪製鑄造在青銅鏡上,便奠定了在銅鏡上施展繪畫藝術的基礎。春秋戰國,商周禮器上的神秘圖案轉移到了青銅鏡上,使得當時的銅鏡畫面充滿了神秘感,圖案之精美、鑄造技術之高超,令人過目難忘。由雲紋、菱形紋組成精細的地紋,在上面配以螭、虺、鳳、鳥、奇獸花草的圖案,這是戰國鏡中極具代表性的品種,精美異常,已達登峰造極之境。

海獸葡萄鏡

若從美術的造型性、視覺性、空間性和靜態性這四個方面來審視銅鏡,視覺性和靜態性在銅鏡的繪畫藝術上表現得最為強烈。特別是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串串翠嫩欲滴的葡萄倒掛在隨風飄動的葉片枝蔓之間,任蜂蝶、禽鳥穿行,大有「吳帶當風」之韻!一個個靈性十足的瑞獸或奔跑、或佇立,或嘶鳴,或戲耍,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它們的精彩瞬間被唐代的能工巧匠定格在銅鏡上,使我們領略到凝結著歐亞大陸之文明的瑞獸葡萄鏡的藝術風貌。

嬰戲蹴鞠紋鏡

中國畫主要是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來描繪物象,強調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以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之意境。這種意境在青銅鏡上得以充分展現。古人把線條美學與青銅鏡的鑄造、雕刻技藝完美結合,把一幅幅精美絕倫的銅鏡圖案展現在我們面前,成就了銅鏡美學的輝煌。

「慶州款」雙魚鏡

宋、遼、金時期銅鏡形制多變,品類繁多,出現了較多極具特色的銅鏡題材,其中人物故事鏡因其做工精湛、題材豐廣,繪畫意蘊濃重且極具人文情懷等特色,無疑是銅鏡藝術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

故事鏡的裝飾藝術所呈現的是對於場景的刻畫,取材豐富,可以來源於民間流行的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或體現場景的高山流水、蒼樹老翁、雲煙樓閣等等,能夠切實反映儒、釋、道等諸家思想的精神追求,抑或是體現當時的社會文化與倫理風尚,並能寄託情感,引人深思與鑒賞。這一時期的故事鏡多取材於神仙故事與先賢傳說,而鮮有體現社會風尚與市井民俗文化者,本次春拍所呈現的這面嬰戲蹴鞠紋鏡不僅是對宋金時期民俗文化的具體呈現,也印證著文人繪畫的發達及其對於銅鏡裝飾藝術的影響。

銅鏡是青銅上的書畫藝術,在收藏領域,銅鏡從雜項里分離出來,與字畫、瓷器、造像一樣,作為一個獨立的收藏項目而存在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銅鏡有著廣闊的收藏前景和市場潛力,值得更多的收藏愛好者、藝術品投資者加倍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古玩 的精彩文章:

新月雅集——近現代藝術陶瓷精品
首次披露瓷器收藏收到頂級藏品的奧秘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