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武漢協和腎移植手術再創新「低」?1.3公斤夭折早產兒捐腎助患者重生

武漢協和腎移植手術再創新「低」?1.3公斤夭折早產兒捐腎助患者重生

「取腎」後,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為「小兒腎臟」進行修剪。 攝影:金時星

近日,一位特殊的患者張女士(化姓)來武漢協和醫院複查。大約1年前,她在協和腎移植團隊的幫助下,接受了1.3公斤小兒雙供腎移植手術。據悉,1.3公斤體重小兒供腎是目前全球報道的最小體重供體。這例腎移植手術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器官移植不斷突破供體最小體重的限制,大大拓展了供腎來源。

1.3公斤嬰兒小腎臟「住進」成人體內

今年47歲的張女士家住江西省都昌縣,去年上半年,她被診斷出尿毒症,需要進行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尋找到合適的腎源並接受腎移植我才能活下來。」張女士表示。幸運的是,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她獲得了相匹配的供體,但卻是體重僅有1.3公斤的小兒腎臟供體。

「嬰兒腎臟這麼小,移植到成人體內管用嗎?」面對張女士的疑惑,協和腎移植團隊王振迪教授解釋,腎臟移植到成人體內後,有一個生長過程。因為嬰兒腎臟尚在發育階段,剛開始植入成人體內,它的功能可能不夠,需要時間來發育、代償。但是經過實際觀察,小兒供腎後在成人體內會「加速發育」,一般2-3年時間便能長成成人腎臟大小。在初始階段,經過身體檢查,如有需要可以進行短期透析來排毒。

「實際上,小兒供腎移植給成人受者後,還需要對腎臟的生長速度加以控制,切忌拔苗助長。如果生長速度過快,可能會導致出血,血尿蛋白尿,甚至移植腎破裂。」王振迪教授強調,初始植入的「小腎臟」功能只相當於成人的1/12,但「小腎臟」會快速生長,1年左右就相當於正常人1/2的功能。

2018年7月,經過「取腎-修腎-植入」3個環節,張女士成功接受了僅有3-4厘米長的「小腎臟」。經過1年再來複查時,這來之不易的「小腎臟」一顆長成6.9厘米,另一顆長成7.6厘米,接近成人腎臟(約10厘米左右)大小。

經過「取腎-修腎-植入」3個環節,協和醫院泌尿外科王振迪教授團隊成功為張女士植入僅有3-4厘米長的「小腎臟」 攝影:金時星

小兒供腎手術難點在哪兒?什麼保證手術成功?

「是什麼保證小兒供腎的成功?」王振迪教授表示,近年來,武漢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在擴大供腎來源方面作了深入探索,其中對於極低體重小兒供體的腎臟利用,不論是在手術方式還是術後管理上均積累了大量經驗。

王振迪教授解釋,小兒供腎移植之所以困難,一是因為腎臟體積小,其血管、輸尿管纖細,導致手術困難,且術後容易發生栓塞、漏尿等併發症;二是因血壓等內環境的劇烈改變,導致術後管理困難;三是低體重小兒供腎因為發育尚未完善,除了與受者體內環境不太匹配外,對排斥反應、藥物毒性等耐受程度也與成人供腎有差別,而且供者體重越小,移植腎功能恢復越緩慢。因此,成功施行低體重小兒供腎移植,面臨的挑戰來自多方面因素。

「移植時,小兒腎臟的血管口徑對不上怎麼辦?」王振迪教授表示,在「取腎」下來進行「修腎」時,會將腎臟的重要組織,包括動脈、靜脈、輸尿管等暴露出來,以利於吻合。新生兒腹主動脈的口徑相當於正常成人腎動脈的口徑。因此,和成人供腎不同,小兒供腎移植時,是用供者口徑較大的腹主動脈、下腔靜脈與受者吻合的。「相當於搭了個橋。」王振迪教授強調。

對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來說,張女士的手術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首先,在手術方式上,團隊獨創了新的手術方式,目前已成熟穩定,鮮有外科併發症發生;其次,在圍手術期管理上,與大多數施行小兒供腎的腎移植機構不同,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不常規使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藥物,減少了出血併發症。他們根據臨床經驗,反覆探索,提出了術後血壓的控制標準。

「術前、圍手術期、術後整個流程的系統管理非常關鍵。」王振迪教授介紹,因為供體和受者體重、血壓等指標存在巨大差異,避免高灌注損傷,貫穿整個流程。因此,術前應選擇血壓合適的受者,圍手術期要盡量擴大靜脈流出道,術後則要嚴格控制血壓,出院後也必須嚴密觀察蛋白尿、血尿情況。

腎移植手術再創新「低」給尿毒症患者帶來新生希望

「1.3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報道的最小體重供體。」王振迪教授告訴記者,繼2015年完成最低體重(2.3公斤)供腎成人腎移植後,供體體重再創新「低」,不斷突破極限。

據悉,2015年12月,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進行了醫院首例小兒供腎移植,供體體重只有2.3公斤。如今,當時只有29歲的患者,功能完全正常,工作生活完全正常。而在近4年時間裡,協和醫院團隊已完成類似手術30例,其中2.5公斤以下小兒供腎移植6例。

王振迪教授表示,一般而言,成人腎臟作為供體移植,一個成人患者只需一顆腎臟便能滿足身體基本的代償需求。但是,「小兒供腎」不同,因為體積小,小兒腎臟通常為「雙腎」移植給一個受者。移植成功後,通過2-3年的發育,腎臟長成正常人大小後,便相當於植入兩顆腎,有更好的代償功能。

據了解,目前制約腎移植髮展的主要瓶頸是供腎來源的短缺,極低體重小兒供腎的開展和推廣有助於緩解這種壓力,給予更多尿毒症患者以新生的希望。

背景資料:

根據有關資料,我國尿毒症患者從2011年的27.60萬人增長到2016年的50.10萬人,我國尿毒症患者數量持續上升。而常規的血液透析治療效果有限,尤其是長期血液透析治療後,患者會出現一系列複雜的併發症。進行腎臟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最後手段。雖然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公民器官捐獻,但供腎數量仍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尿毒症人群需求。近年來,武漢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在擴大供腎來源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其中對於極低體重小兒供體的腎臟利用,不論是在手術方式還是術後管理上均積累了大量經驗。繼2015年完成最低體重(2.3kg)供腎成人腎移植後,供體體重再創新低,不斷突破極限。

國外5kg以下小兒供腎一般很少作為移植來源。據文獻檢索,1.3kg是目前世界上報道的最小體重供體。小兒供腎移植之所以困難,一是因為腎臟體積小,其血管、輸尿管纖細,導致手術困難,且術後容易發生栓塞、漏尿等併發症;二是因血壓等內環境的劇烈改變,導致術後管理困難;三是低體重小兒供腎因為發育尚未完善,除了與受者體重內環境不太匹配外,對排斥反應、藥物毒性等耐受程度也與成人供腎有差別,而且供者體重越小,移植腎功能恢復越緩慢。因此成功施行低體重小兒供腎移植,面臨的挑戰是來自於多方面的,不僅僅限於手術本身。

對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來說,這兩例手術也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首先在手術方式上,團隊在嘗試、總結、吸收國內外同類手術的經驗教訓後,獨創了新的手術方式,目前已成熟穩定,鮮有外科併發症發生。

其次,在圍手術期管理上,與大多數施行小兒供腎的腎移植機構不同,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不常規使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藥物,減少了出血併發症。他們根據臨床經驗,反覆探索,提出了術後血壓的控制標準,同時,在術後護理和管理上,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延遲下床概念,要求病人延長靜卧至14天。

據王振迪教授介紹,如同其他類型腎移植一樣,小兒供腎移植受者術前、圍手術期、術後的全程管理非常有必要,也有其特殊性。因為供/受者體重和血壓等指標的巨大差異,如何避免高灌注損傷,貫穿管理全程。術前選擇血壓合適的受者,圍手術期盡量擴大靜脈流出道,術後嚴格控制血壓,出院後嚴密觀察蛋白尿、血尿情況。

目前,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正在總結成功經驗,努力將其推廣至更大範圍,造福更多病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加州南部遭遇20年來最強地震 特朗普:情況都在掌控之中
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故宮開展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