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商鞅變法時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

商鞅變法時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

在戰國的公元前475年,一個叫做商鞅的人敢為天下先的做起了改革。當然,這一切也離不開秦孝公的支持,離不開這位君主想要大力整頓軍備、國力以及經濟的決心。戰國初期時,秦朝的國力不強,被其他國家所看不起,甚至各大諸侯進行聚會、會晤的時候,常常都會將秦王忽略。秦孝公的繼位,從一方面來說是幫助商鞅實現了自己才能的願望,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商鞅的改革也相互的幫助了秦國的崛起,讓它從一個被諸侯們所看不起、名不見經傳的小國,一躍成為將來鯨吞其他六國,並完成大一統的戰國七雄之首。

商鞅的改革中包括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等一系列的措施,分別從上而下, 從裡到外,從輕到重,以猛葯去痾般的態勢,將秦國進行整頓。雖然商鞅的這一做法威脅到了秦國一些階層的利益,但是就整個大局來說,商鞅的這一做法,是非常對的。

在商鞅進行改革的政令中,我們在今天主要來說一說他所嚴令採取的「分戶制」。我們在上文中曾近說過,商鞅在改革的中一共有兩個階段,而這個所謂的「分戶制」便存在與商鞅改革中的第二階段。

在第二次改革中,商鞅為了改變秦國中殘留的戎狄風俗,也就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他採取了用法令強制的措施。他在法令中規定,「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這一項法令的實施,其實從另一種角度來說便是小家庭制度的開始。因為在戰國的分化中,秦國是各諸侯國的西邊,也是較為接近戎狄的國家,正是因為和戎狄一衣帶水,才保持了秦國尚武好戰的風俗,但也因為一衣帶水,才導致了秦國除了軍事,其他各方面發展的不到位。所以商鞅這次針對戎狄舊俗的改革,有兩層意義,第一個意義便是幫助秦國從原始的生活方式中走出了,這個就相當於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民主社會一樣,但是因為戎狄生活在秦國的根深蒂固,所以商鞅從另一個具體的方面找到了突破口。

商鞅實行「分戶制」的第二個意義便是將原來的家族群主,改成了小家庭居住。這樣的做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為商鞅想從他們最根本的生活方式中,將他們從原來落後的戎狄生活方式中帶出來、抓出來。因為文化的習俗都是潛移默化的,並且深遠持久的,所以一個居住環境的形成是依靠時間、習慣的堆積而形成,商鞅想要強大秦國,必須將他們從以前的生活方式中趕出來,去進行新的生活方式,並以最貼近民眾的改革方式,來像整個秦國傳遞一個信號,這個信號便是「我商鞅要對秦國進行徹底的改革」。

「分戶制」除了改變的是秦國從思想、生活以及等等的習慣外,還有一個比較現實點,那就是加強了人力資源的利用度。

在戰國那個工具還不發達的時代,人口的利用率就相當於這個國家的生產力,所以為了全方面的發展自己國家的生產率,朝廷便會大力的去徵募人力。可以前秦朝的制度是大家族群居,所以在抽調人力上總是那麼不盡人意,為了能夠加大人口的利用率,秦國將原本的一大家族為一戶的做法改變,將這個家族中的成年男性統統從這個家族的「戶」中驅逐,自己另成一戶,這一做法的沿用便會加大秦國對於人力的徵集力度,將人力這一資源進行徹底的開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除了慈禧的「宮廷秘方」,古人還有什麼讓人驚艷的化妝品?
劉伯溫去世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為何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