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在《長安十二時辰》從未露面,憑什麼能上微博熱搜?

李白在《長安十二時辰》從未露面,憑什麼能上微博熱搜?

李白在唐代到底有多紅?看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李白在《長安十二時辰》從未露面,憑什麼能上微博熱搜?

在近期熱播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從未在劇中露面的李白卻意外地「火」了,因為,劇中歌曲的詞作者,幾乎被李白包攬了——

比如,劇中的片尾曲就是李白的《清平樂·禁庭春晝》:

禁庭春晝,鶯羽披1新綉。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

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閑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另外,如插曲《憶秦娥·簫聲咽》、《短歌行》、《俠客行》、《長相思》的詞作者也是李白。因為《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竟意外地將生活於1200多年前的李白推上了微博熱搜。

雖然,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李白從未露面,但卻讓人處處感受他的存在——歌女們唱的是李白的詩詞,將相公卿吟誦的也是李白詩詞,彷彿,整個長安,飄蕩的都是李白的聲音。

那麼,在唐代,李白真的有《長安十二時辰》中所描述的那麼紅火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唐代,人人都喜歡李白。上到皇帝公主,中到宰相百官,下到市井酒徒,無人不被他的詩情所感染。

退休宰相許圉師以孫女妻之

出生於長安元年(701年)的李白,青年時代一直是在老家度過的,直到25歲時才「仗劍去國,辭親遠遊」。26歲時,李白來到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由於其詩名已著,深得故宰相許圉師的喜愛。許圉師進士出身,博學多才,顯慶二年,累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後以修實錄功封平恩縣男,龍朔中四遷為左相。

許圉師退休後,還住老家安陸。於是,雲遊到安陸的李白,就有幸成為了退休宰相的孫女婿。李白與許氏成婚,頗有一些想要藉助岳家影響力的想法。畢竟許圉師曾為宰相,應該有些門路。但是,一個退休老人的影響力畢竟有限,李白要想出人頭地,還得靠自己手中的那支筆。

玉真公主李持盈留宿別館

在安陸度過新婚的甜蜜後,為了心中的夢想,30歲的李白又打起行囊遠行,這次的目的地是京城長安。此次的長安之行,李白沒能見到皇帝,卻與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玉真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公主年幼時,母親昭成順聖皇后竇德妃即遇害。初封崇昌縣主,景雲元年(710年),其父睿宗複位後,獲封昌隆公主,其後,又由昌隆公主改封玉真公主。後入道,改號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師,天寶年間獲賜號「持盈」。

李白一生好道,所以,在進入長安前,李白專程前往終南山拜謁玉真公主。為了表示自己的向道之情,他還專門為玉真公主寫下了一首《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那段時間裡,李白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逮到機會就與公主論道侃文。因為玉真公主結識孟浩然在先,所以,對於李白有點不冷不熱的,在山上住了幾個月後,李白才默然下山,前往長安。

前輩賀知章贊他為「嫡仙人」

來到長安後,李白以自己的詩歌征服了許多人,其中就有年長於李白42歲的著名詩人賀知章,對,就是那個寫下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以及「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賀知章。

李白來到長安時,不名一文,就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訪賀知章。賀知章是武則天證聖年間的狀元,唐玄宗時為太子侍讀。後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這樣一個身居高位的人,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呼李為「嫡仙人」!

唐天寶元年(742年),42歲的李白再游京城長安時,又與老友賀知章重逢。黃昏時分,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由此,在詩壇留下了一段「金龜換酒」的佳話。

賀知章去世後,李白獨自對酒,悵然有懷,想起當年金龜換酒,便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其中之一為: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

唐玄宗李隆基親手為他「調羹」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玉真公主及賀知章向唐玄宗李隆基都推薦了李白,李隆基也已久聞李白大名,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

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陪侍左右。

此後幾年,李白就一直跟在唐玄宗身邊,寫詩作賦,玄宗很開心。

這樣的「體面」,也只有李白有。

鐵杆粉絲汪倫的「十里桃花」

在李白的傳世作品中,有一首名為《贈汪倫》的詩流傳甚廣,其詩曰: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歷史上,汪倫是外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因為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而名垂青史。

汪倫是唐開元間任涇縣令,業餘時間也愛寫點詩詞歌賦啥的,是李白的鐵杆粉絲。汪倫卸任後,遷居涇縣桃花潭畔。當他聽說李白旅居南陵時,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

李白在汪家盤桓幾日,汪倫天天以美酒招待,臨別時,汪倫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歌以民間的《踏歌》相送。為此,李白回贈了汪倫一首讓他名流千古的佳作《贈汪倫》。

與杜甫見面三次,讓杜甫懷念一生

天寶三年,44歲的李白在東都洛陽遇到了中國詩歌史上的另一名大咖,時年33歲的杜甫,兩人一見傾心,並相約同游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是年秋,李杜重逢於宋州(今河南商丘),他們身邊又多了個著名的塞詩人高適,三人攜手同游,喝酒,談詩,訪仙求道。

兩年之間,李杜三次會面,之後,天各一方,再無交集。時間的長短不能衡量感情的價值,這三次會面,短暫的交遊,讓杜甫懷念了一生。分別後,杜甫因為懷念李白,先後寫下了15首詩。比如,《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在唐代,人人都愛李白。從廟堂到市井,人們喜歡李白的才華,喜歡他的氣度,喜歡他的不羈……難得的是,時間走過了1200多年,人們依然沒有忘了李白,並且,藉助《長安十二時辰》,意料之中地登上的微博熱搜。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劉禪活該亡國:縱容太監,嚇退良將,輕信大儒,逼死兒子
宋江看著忠義仁厚,為何兩個徒弟無惡不作,一言不合就滅人滿門?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