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恐怖谷效應」是如何產生的?

「恐怖谷效應」是如何產生的?

圖片來源:HBO

你可能熟悉「恐怖谷效應」,即如果計算機生成的角色或機器人看起來和真人幾乎一樣,即使存在一定差距,也會使你感覺到不安。現在,神經科學家已經找出了大腦中哪一部分可能產生這些奇怪的感覺。

同一項研究表明,我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比其它人更容易受到恐怖谷效應的影響,而這些發現將是非常寶貴的,因為工程師們正在嘗試使這些類人機器人和人工製造的形象更能引起共鳴。

基於對21個人進行的涉及到其他人類和機器人圖像的功能性核磁共振(MRI)掃描,研究人員確定了恐怖谷效應和內側前額葉皮質的兩個不同部分之間的聯繫。

劍橋大學的神經學家Fabian Grabenhorst說道:「我們驚訝地發現,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對類人物體的反應與恐怖谷假說所預測的完全一致。

「對與人類相像的物體反應激烈,但隨後在接近人類/非人類邊界(也就是『谷』的地方),活動出現了下降。」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個恐怖谷效應就已經存在了,最初是由日本機器人學家Masahiro Mori提出的。這表明機器人和CGI作品如果更像人類,則我們的情感反應就會變得更加積極。

換句話說,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不是由看起來很假的機器人帶來的,也不是那些絕對真實的人類——而是在邊界線附近的那種奇怪的不安感。

「它意味著一種神經機制,它首先判斷給定感官輸入(如機器人的圖像)離我們所認知的人類或非人類智能體的邊界有多近,」Grabenhorst解釋道,「然後,由單獨的評估系統使用此信息來確定對這個物體喜歡程度。」

為了進一步調查,Grabenhorst和他的同事讓志願者查看了人類、人造人類、Android機器人、類人機器人和機械機器人的圖像,並要求他們根據可親性和與真實人類的相似性來分配評級。

然後,參與者被要求從這些「智能體」中選擇作為人類想要的禮物。根據恐怖谷效應,人們要麼選擇真人,要麼選擇更像人類的人工智慧體來完成這項任務。他們沒有選擇介於兩者之間的智能體,畢竟那個範圍里,人與非人的區別是最微弱的。

根據fMRI的掃描,研究人員認為,前額葉皮層的一部分試圖區分人類和非人類,而另一部分則評估可親近性。

該測試還表明,當超像類人的智能體被拒絕時,另一個大腦區域——杏仁核,處理決策、記憶和情緒反應——正在努力地工作。這種拒絕的強度在參與者之間各不相同,這暗示我們中的一些人的恐怖谷效應的谷值更低。

科學家建議,隨著人造智能體漸漸贏得我們的信任,這些估值信號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然而,如果我們要和AI、機器人在世界上共存,那麼減少恐怖谷效應是至關重要的。

來自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技術專家Astrid Rosenthal-von der Putten說道:「這是第一項顯示了恐怖谷效應強度的個體差異的研究,這意味著一些個體對類人類的人工智慧反應過度,而另一些個體對類似人類的人工智慧則反應不那麼敏感。」

「這意味著沒有一個機器人的設計是適合所有用戶的。在我看來,智能機器人的行為非常重要,因為用戶將放棄那些看起來不太聰明和沒什麼用的機器人。」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sciencealert,譯者 李彤馨,轉載須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水果到底該什麼時候吃?關於水果的8大真相
持續半個世紀的星空觀測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