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好皇帝一句話,歐洲帝國從美洲搶掠來的金銀,一大半進入中國口袋

好皇帝一句話,歐洲帝國從美洲搶掠來的金銀,一大半進入中國口袋

明朝官府對海上貿易的態度,一直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在明一朝,皇帝朱棣和好皇帝隆慶鼓勵海貿,其他皇帝都嚴禁海貿,反反覆復折騰了好幾回。後來沿海倭寇橫行,導致海禁更加嚴格。

宋元兩代的海貿都很發達,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比北宋還要多,靠的就是海貿。中國海船是當時海上貿易的主力,日本、東南亞、印度洋上都有中國商人的身影。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對海貿有著天生的反感,因為沒有人能夠完全掌控大海,皇權的威嚴在海上是要大打折扣的。給天下人都做好規劃的朱元璋當然不喜歡大海,所以一禁了之,他認為大明子民不需要海貿。

朱棣推翻了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也就不會太在乎他老爸的某些政策。朱棣組織了當時最龐大的船隊,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把中華威儀和精美商品傳播到了整個東南亞和印度洋,南洋諸國無不千里迢迢趕來,來大明朝賀。

可是,朱棣一去世,鄭和的船隊就被廢棄了,連寶船的圖紙和歷次下西洋的海圖也被劉大夏給燒了。他的理由是下西洋只會耗費國力,百姓受苦,於國無用,大明不需要下西洋。

等到嘉靖皇帝時,海上來的倭寇更加猖獗,進一步堅定了朝廷的海禁政策,直到隆慶皇帝朱載坖登基。隆慶登基第一年下了道廢除海禁的聖旨,明朝海貿因為穆宗的一道旨一句話開始走向繁榮。有種說法,西班牙人在美洲搶掠來的金銀,有一大半都通過貿易流入了中國。

從隆慶到萬曆,明朝通過海貿賺到了三億兩白銀,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張居正才能把稅收改為以白銀計量,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銀本位的貨幣制度。直到民國時期,銀本位才被取消。

既然海貿有這麼大的好處,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反對?實際上,有兩種人真正反對海貿。

第一種是傳統的儒生。他們在論語和儒家經典裡面都找不到與大海有關的論述,所以他們不知道應該怎麼對待海貿,才算符合聖人之義。那就禁了拉倒,想辦法在農民頭上收稅,才最為妥當。

第二種是海貿的受益者。這個好像有點不好理解,海貿的受益者卻反對海貿。事實是,這些受益者反對的是朝廷主導的海貿,他們希望的是,朝廷禁海,他們就能以更高的價錢把中國商品賣出去,同樣也能以更高價錢把海外商品賣到國內。

整個明朝,無論朝廷是禁海還是開關,海上貿易從來就沒有斷過。沿海的富商和地方官都有自己的海商,完全主導著大明的海貿。連朝廷內部、天子身邊,也有很多人與海商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繫。

朱棣的寶船下西洋,除了給小國的賞賜外,同時還帶有大量的瓷器、絲綢、茶葉等商品,換回東南亞的香料、奇珍異寶等等,在國內發售,利潤都要好幾倍。不但能收回船隊的成本,還大大充實了國庫,這樣的生意傻子才不做。

鄭和船隊還有數千軍隊護航,碰到不順從的小國,直接就滅了,換個聽話的國王上來,生意不就好做了嘛。這個船隊是不是有點東印度公司的感覺。遺憾的是,大明沒有把下西洋堅持下來,把這片廣闊海洋和市場拱手讓給了西方人。

朱棣一朝做了很多大事,修長城、擊北元、修永樂大典等等,正是下西洋給朱棣提供了大量的金錢,才能做成這些事,還不用從老百姓頭上搜刮。

但是,朱棣只允許官府做海貿,私人仍然不行。由於官方海貿的存在,價格和貨源都比走私更有優勢,所以私下的海貿受到很大的打擊。在利益的驅使下,朝中大部分官員都積極要求停止下西洋,恢復海禁。

隆慶皇帝開關的原因也很簡單。經過戚繼光、俞大猷等將領,數十年的打擊,倭寇已經基本絕跡,海上治安大為好轉。最重要的一點是,隆慶缺錢,和北方的蒙古人、東南的倭寇打了這麼多年,國庫空虛,官員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隆慶和萬曆都沒被大臣忽悠住,知道海貿蘊藏著巨大的利益,因而堅持開放海禁,允許民間從事海貿。明朝的社會財富由此得到空前的增長,中國人這才開始用白銀來計量物價。而在此之前買東西都是講多少多少銅錢的,老百姓平日里很少用到寶貴的銀子。

明朝末年,崇禎又撿起了海禁,內閣可以把田稅加到農民種地收入的好幾倍,也不願意讓朝廷從海貿中分一杯羹。到最後,雖然大臣們一個個富可敵國,崇禎帝卻是真的窮,連勤王軍隊的餉錢都發不出,只好弔死在煤山上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開國名將一生為國征戰,卻因一顆薏仁,戰死沙場後,被大罵是貪官
兩個土匪,跨越高原海洋,為中國剷除數國,讓中國再增加千萬土地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