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全網通緝前員工的互聯網大公司們

全網通緝前員工的互聯網大公司們

很多人收完一個快遞就被告了——簽收的記錄,將真真實實地,成為前公司起訴你違反競業限制的證據。

4 月的一天,某互聯網小巨頭高層召集下屬,緊急清空了一位離職員工的系統許可權。這位離職員工曾是掌握核心數據的某運營線負責人,在離開公司時沒有簽競業協議。得知其加入競對某新興業務後,該公司開始了一輪信息清掃。

經過這輪有驚無險的清掃之後,這是這家行業巨頭公司成立以來,第一次開始,規模化地向員工啟動競業協議。從今年 5 月開始,無論基層員工還是中高層,只要了解其要去競對,就會收到該公司寄出的競業協議告知書,公司會給出月薪 50% 的補償。

競業協議,是指公司通過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禁止離職員工在離職後一段時間內,加入與原公司有業務競爭的公司,包括員工自行創建的與原公司業務範圍相同的企業。

競業協議存在已久,是公司抵抗挖角的合法武器。過去競爭不激烈的時候,多數公司並不會大規模和員工簽競業,或者簽了也往往不執行。

這三年,隨著大小巨頭都在擴展邊界、競爭加劇,邊界不斷碰撞、擠壓。各家公司的競業限制開始普遍化。對內,競業滲透的層級越來越多:從高層到基層,甚至到實習生;對外,競業對象越來越廣:從直接競爭對手,到相關領域幾乎所有公司。

《財經》記者還拿到一份某廠骨幹成員(非中層)的競業合同,名單里包括了 90 家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大到千億市值的巨頭,小到 10 億人民幣的創業公司,覆蓋從搜索、C2C 業務、門戶、瀏覽器、地圖、無人車、第三方支付等多個領域,可以說 " 競無可競 "。

競業協議是一種合法的、成本極低的方式,於是互聯網公司用它來把人才——競爭的核心資產牢牢鎖在公司,當人才留不住了,公司也要用盡全力保證其他公司沒有機會獲得他們。

2018 年開始,因競業限制被起訴的案例越來越多。

很多人收完一個快遞就被告——寄信人是假的,文件是假的,快遞員可能是也是假的。但簽收的記錄,將真真實實地,成為前公司起訴你違反競業限制的證據。與之相對的應對策略是,新公司提供改名等競業保護、應訴服務,甚至高額賠償金。

正如《文明》這款遊戲中,文明在擴張中,終有一天會接壤和衝突,而遊戲勝利,是必須摧毀其他全部的文明:強者恆強、贏家通吃。

大範圍、無底線的競業限制,已經成為了獨特的中國商業現象。這些明星的獨角獸、巨頭們,他們的增長有多迅猛,他們對人才就有多渴望;他們對掉隊有多恐懼,他們對競業的需求就有多強烈。

圖 /《文明》系列最新遊戲

" 競業,就是公司留有搞你的權利。" 一位巨頭 HR 對《財經》記者說。

競業限制是保護公司知識產權和商業機密的法律手段,尤其針對掌握商業機密的人才。競業限制啟動後,公司會支付補償,規定在年基本工資總和的 30% 以上,按月發放,連續三個月不發,則競業協議主動作廢。

和很多數人理解的不一樣——雖然看上去麻煩,但競業協議其實執行成本並不高。

首先,說服成本不高。對於普通員工,競業協議本應是自由約定、自願簽署。但事實上,談判時,公司和員工的力量並不平等,而且多數人不會認真閱讀競業協議的條款,甚至不知道有協商的可能。

如果是期權協議中的競業條款,員工往往沒有選擇。而沒有期權的員工,可能會在入職時連著勞動合同一起簽競業條款,或工作期間被要求籤字。

不同部門和工作崗位對應的競業對象不同,因此很多人會在升遷時被 HR 要求籤字。員工如果拒簽,有的公司則會拖著不給升遷或離職。

某互聯網公司曾有一個競業協議案件,當事人在協議上落款處寫了大大的 " 不 " 字,並拒收補償金和競業協議通知書。但最後仍然被法院判應履行競業義務。

只要入職時簽了競業禁止協議,離職時是否要求員工遵守競業限制義務,主動權完全在公司,公司只要每月發放競業限制補償金,員工即需要遵守競業限制義務。

" 一個好的 HR 會讓你簽字的。" 一位簽過競業的前位元組跳動員工對記者說。

其次,支出成本也沒有想像中高。公司也不是一定要發錢——協議中往往會規定,員工要給出新公司的合同以證明他沒有去競對,公司才會持續發放補償金。

據《財經》了解,很多公司在收到合同、確認其不在競對後,就會停止發錢,主動作廢協議。或是在倒數第三個月停止發放補償,比如 1 年競業,只發 9 個月——連續三個月不發,協議才算作廢。

法律規定競業限制最多兩年,公司一般會根據員工的崗位和資歷,簽署不同層級的競業,從半年、一年到兩年的競業時間,對應年發放補償包括年收入 30%-100% 不等。

一位巨頭前 HR 高管告訴記者,該公司曾出現過員工拿著很多公司 offer 提離職,公司趕緊給簽競業,最後發現補償金白打了——他沒去競對,也沒打算去。

一款產品如果三個月能完成一版迭代,那核心產品經理其實可以不用簽競業。但現在全面競業的趨勢,實際反映了公司心態的轉變:鎖的不是產品,也不是核心信息,而是產品背後的人。

" 特別是技術類工作,你能想到的收入匹配的互聯網公司就那麼幾家,都不讓去該怎麼辦?在家閑一段時間,職業生涯就可能出現斷層。" 一位被競業的互聯網中層對記者說。

而一旦被起訴,員工有期權的會被收回,並退回競業補償,同時需支付 2-3 倍年收入的違約金。

起訴之前的取證,是公司核實成本最高的環節。新公司一般會對一定職級的員工提供競業保護,社保、合同掛靠第三方,改假名,換手機號,但一家公司的競業保護很難做得滴水不漏。

圖 / 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中,女主角為獲取真實信息,喬裝打扮為律師接近男主。

《財經》記者調查得知,前公司往往靠以下五種方式取證:

寄快遞,或假裝快遞員,手機號填前員工,地址填競對公司,簽收了就代表查有此人,需公證生效。擔心對方辯稱不是本人簽收,有心的公司會請私家偵探錄下全程視頻;還有的調查對象是女性,寄件內容就從文件變成了花。

查社保記錄,看這名前員工的新社保,是不是競對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交的。如果沒有查到明確的記錄,在其他證據支持的情況下,起訴後還可以申請相關機構調取。

問前台,問同事,或直接打電話給本人。" 請問你是 / 請問這裡有 xxx 公司的(title)xxx 嗎?",如果對方回答:" 是 / 有。" 這份錄音將成為呈堂證供。

看媒體報道,看朋友圈記錄、看合照、甚至微信聊天記錄。媒體報道往往能實名認證該人的職位和公司。員工在跳槽後,如果在朋友圈發布了關於新公司的內容,評論里有 " 恭喜履新 ",說一句 " 謝謝!" 都可以當成證據。

2019 年,裁判文書顯示,百度起訴康某入職位元組跳動違反競業限制時,就因為其發布了 " 歡迎加入頭條國際化團隊 " 的朋友圈內容,被作為證據。

請私家偵探跟拍。曾有一位從美團跳槽加入競對平台的中層,被私家偵探蹲守公司停車場,連續跟拍一周。視頻顯示他的車在上下班時間出入該辦公樓,也被視作輔助證據。

一位電商巨頭資深 HR 告訴記者,對於普通員工,競業都只是威懾作用,從經驗來看,多數人就會因此放棄去競對。即使去,也會低調行事。通常,公司也無力追究。

但這僅限於 2018 年以前。隨著競業範圍擴張,大小巨頭涵蓋在列,應屆生都可能大範圍競業。一旦你決定去競對公司,被鎖定將來得猝不及防。

《財經》記者通過採訪獲得,近期互聯網主要公司的競業對象如下,

騰訊

位元組跳動、百度、阿里、360、華為、搜狐、網易、螞蟻金服、新浪等。

提示:騰訊 Portfolio 的大型公司,特別是與阿里共同參股、股份不佔優勢的公司,偶爾也會成為騰訊的競業對象,協議或書面約定,或口頭約定。比如拼多多就和騰訊簽署了互不挖角協議。另外,遊戲線、金融線等都有特定的競業對象。

位元組跳動

騰訊、快手、百度、UC、B 站、趣頭條、歡聚時代、小紅書等幾乎所有泛娛樂公司。

提示:教育、廣告線可能會有教育行業專門的競業。

百度

阿里、Facebook、位元組跳動、雅虎、騰訊 、阿里系、Google、雅虎、新浪、搜狐、螞蟻金服、京東、美團系、滴滴、高德地圖、奇虎 360、快手、B 站、暴風影音、趣頭條、知乎、科大訊飛、地平線、格靈深瞳、宜信、中國銀聯、微軟、華為、景馳、獵豹、百果園、拼多多、菜鳥、車和家、網易等。

提示:百度對於戰略、演算法、高級技術和接觸伺服器的崗位非常謹慎。

美團

百度及 LBS 業務、阿里、螞蟻金服、滴滴、阿里巴巴旗下餓了么、本地生活事業部及其關聯公司、OYO、騰訊本地生活、58 系、便利蜂、盒馬鮮生、位元組跳動、網易、平安系、京東商城、攜程去哪兒、藝龍、小米、格瓦拉等。

提示:在做打車之前,滴滴並沒有被納入競業名單中。除了直接業務競對外,一系列支付類金融公司,如錢方,還有社群教育類公司,如混沌大學等也在其列。

拼多多

阿里及阿里系、美團、位元組跳動系、網易考拉、趣頭條、京東、唯品會、蘇寧、、蘑菇街、雲集微店、小紅書等。

提示:一條線是許多電商公司,另一條線是擅長用戶增長的公司,如位元組跳動、趣頭條。

快手

位元組跳動系、B 站、騰訊、新浪、豆瓣、網易、趣頭條、各類直播網站、愛奇藝、優酷等。

提示:一個有趣的點——騰訊也屬於快手的競業範圍。

滴滴

美團、高德、ofo、首汽、曹操專車等。

提示:滴滴列競對的過程,是其業務邊界拓展的過程。在合併 Uber 之前,Uber 曾列隊競對;在做地圖、做單車之前,高德和 ofo 都沒有位列其中;而當美團開始做打車後,它上了競業協議名單。

網易

騰訊、阿里、螞蟻金服、搜狐、新浪、京東、位元組跳動等。

提示:門戶的競爭仍未結束。電商和遊戲線都有其特定競業對象,電商覆蓋基本和拼多多一致。

淘寶

拼多多、京東——僅兩家。

提示:足以可見,一,阿里對於電商業務老大的安全感,在眾多電商公司中,只有兩個能成為競爭公司;二,拼多多已替代京東,成為第一競爭對手。

在這些名單中,你可以看到公司業務重心的擴張軌跡,比如網易從遊戲到電商;滴滴從網約車到地圖、單車;美團從外賣到打車,其在本地生活和酒旅業務的份額提升,使其放寬了對在線票務和酒旅業務的競業限制。

你還可以看到其對未來競爭對手的考量,比如拼多多把擅長用戶增長的公司也算作競爭對手,這反映了目前其業務以增長驅動為主,同時,其最近也在高薪擴招演算法工程師,試圖在運營驅動的增長手段上用技術加槓桿。

你甚至可以看到公司的焦慮感,如阿里和滴滴的在主營業務的壟斷優勢造成了其在競業上心態是較為放鬆的。而騰訊的角色則很微妙,其投資構建生態的做法,必將導致騰訊與被投公司的關係,需要在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之間平衡——一方面不鼓勵被投公司挖人,一方面被投公司需要,又會與其協商輸送人才。

對於競業對象的範圍,公司享有定義的權利,協議上會寫:"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公司 ..."。但是競爭行業定義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比如百度的競業行業就包括:搜索、門戶網站、C2C 業務、IT、通訊類業務、即時通訊、手機瀏覽器、地圖、移動互聯網服務、視頻影音業務、自媒體、雲計算服務、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深度學習研究、語音學習、圖像識別、文本挖掘、多媒體檢索、人機交互、無人車等,以及研發、銷售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相關領域的經營組織及其分公司、子公司、關聯公司。

對於員工來說,如果不是協議中點名的公司,但仍主營上述行業,也屬於競業範圍內。

騰訊與位元組跳動之間,競業協議針鋒相對,基本都將彼此寫在競爭公司第一欄。

兩家公司競業限制的普遍化,是兩者競爭加劇的連環效應。規模上,一個是巨頭,一個是小巨頭。但在人才角逐上,騰訊處於弱勢。

2018 年開始,以位元組跳動為代表的小巨頭飛速成長,與大巨頭業務穩健、上升通道模糊之間的落差,給人才市場流動帶來了極大的勢能。

2018 到 2019 年初,位元組跳動總 DAU 規模從 3 億漲到了 7 億,對應的人數增加了兩萬多。這些人從哪裡來?位元組跳動對候選人要求高,大廠無疑是最穩定的挖人渠道之一,比如騰訊的產品、百度的技術。

恰逢這兩家公司都處於業務發展較為尷尬階段,前者新產品擴張不力,後者市值緊縮。

圖 / 位元組跳動校招現場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位元組跳動一些 HR 的考核標準變化,從數量到 offer 通過率。這意味著招到一個人,就要保證他有最強的到崗意願。最直接的就是薪酬、競業保護、業務發展快帶來的坑位、扁平文化。

巨頭與小巨頭之間的薪酬、行業機會、上升通道之間的落差,形成了人才流動的初始動力。位元組跳動對找到一名優秀候選人的決心,又為其加了一個槓桿。

其 HR 甚至會在一定時間內,等候候選人去市場上聊一圈薪水,最後再和位元組跳動溝通,保證其薪水是行業最高水平。" 我們急需用人,耗不起,就先報了薪水,位元組馬上就往上加把人截走。" 一位小巨頭公司 HR 高管告訴記者。

一位服務位元組跳動的獵頭告訴記者,2018 年下半年,位元組跳動部分崗位的人才目標調整,往高低兩個方向調整:往上是 VP 以上的高層,往下是高級執行以下的基層。

這是騰訊人才梯隊數量最大、又是最易突破的環節。

騰訊 HR 告訴記者,位元組跳動最喜歡挖兩種類型的人才,一是接觸核心數據的,產品運營、數據運營線等,二是高潛,例如總監、核心產品負責人、騰訊精心培養的產品管培生,尤其是短視頻、遊戲,社交線條。

於是,這部分人開始成了騰訊的重點競業對象。2018 年年底,騰訊成立了一個專項小組,解決被挖角嚴重的問題,集結了法務、HR、GR、信息安全等多個角色。討論的結果是——啟動競業的員工比例大幅提升。

這是位元組跳動短視頻產品崛起、涉水社交產品、自製遊戲等業務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騰訊組織管理上必須解決的問題。

2018 年下半年騰訊組織調整,稱要裁撤中干,側面反映了高潛人才密度相對小,上升通道不足等問題,正是位元組跳動可以突破之處。

" 很多騰訊員工寧可背著競業先去小公司,競業期過了再去位元組跳動,也不願意留在騰訊。" 一位業內 HR 告訴記者:" 競業無法解決人不走,總有很多方法規避競業。這本質是公司發展和管理能力,對員工吸引力的問題。"

" 競業更像是防禦機制。如果不是位元組跳動等公司攪亂了人才市場,騰訊也不會做出比以前激進的應對。" 一位騰訊 HR 告訴記者。

圖 / 2019 年騰訊 20 周年活動現場,有非常多新鮮血液。

如果說騰訊加強競業是因為不安全感,那位元組跳動則更多是為了商業保護。

隨著越來越多人湧入位元組跳動,2018 年上半年開始,位元組跳動加緊競業。多數人在入職時,左手勞務合同,右手競業協議,協議從半年到兩年不等。並且,位元組跳動姿態非常具有威懾力。

2019 年,騰訊一名員工突然接到勞動仲裁起訴,位元組跳動告其違反競業協議。原來位元組跳動派出私家偵探,連續三天守在騰訊辦公樓下,拍他刷卡進出大樓的全程,以此作為證據起訴他。

最關鍵的,這是罕見的應屆生身份被起訴的案例——他在職位元組跳動不過一年多,曾任一線產品經理,並非核心項目核心崗位。該員工在職期間簽了競業,一年競業期,但走之前和前領導談妥。

結果入職沒多久,他突然被告,面臨數十萬的賠償金和辭職的可能。這對於一個應屆生產品經理,是職業和經濟的雙重打擊。

此時,騰訊派出律師團隊,說該人只是來面試的,反駁位元組跳動的證據。仲裁庭則認為雙方證據都不足,位元組跳動沒有其他證明其在職騰訊的證據,該員工又拿不出證明不在騰訊的證據。

最後,仲裁庭採信了位元組跳動的證據,判定該員工競業限制違約。

騰訊也在發生變化:一是競爭不那麼激烈的公司排除出名單,二是更密切留意被投公司以及合作密切的公司。" 以防騰訊關係好的公司為跳板,最後加入位元組跳動。" 上述騰訊 HR 說。

" 不讓 Portfolio 挖角,是個很不明智的決定,它造成的是人才無法流動。" 一位互聯網從業者對《財經》記者說," 但事實是,壞人才不會走,這必然會導致好人才一定走,最後只剩下壞人才。"

自由,曾經是互聯網的精神內核之一。

不同於中國,加州法律禁止競業,法律鼓勵人才自由流動。本質原因是,美國有著完善的司法體系保護知識產權,沿用原公司的專利、代碼、圖紙等商業機密,就是犯罪,將面臨數年監禁的重刑。

中國互聯網的自由精神,在競爭的殘酷性面前,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完善,一個人走了,可以帶走很多核心信息。在追求不犯錯的中國互聯網,全面競業或許是最穩妥的做法。

核心人物的戰略認知、行業經驗,將為公司節省寶貴的時間。而競業,就是不給對手窗口期。

" 這個人帶著經驗去了競爭對手,相當於幫競爭對手省了很多時間,萬一超過我們怎麼辦?" 一位獨角獸 CEO 對《財經》記者說。甚至,這些人帶走核心數據等商業機密,可能並不會承擔相應責任。

前些年的高速增長掩蓋了很多內部管理問題,這正是互聯網公司需要補課的地方。2018 年下半年開始,位元組跳動在電腦語言加密環節等內控環節上加強了投入。與競業同步進行的,是頭騰兩家公司對信息安全管理的升級。

他們也許可以向華為學習。

在離職員工處理上,華為採用了其他的方式。首先系統建設,華為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可以讓信息留在內部。再者是經濟方式,提供高額的員工離職補償,只在員工離職數月後發放。想要拿到這筆錢,多數人都會遵守規定。

" 走的時候連草稿紙都會放在辦公桌,什麼都不敢帶走,也帶不走。" 一位前華為資深員工告訴記者。

互聯網競爭的無邊界性,必然導致人才頻繁的流動。當領域之間業務競爭開始交錯:位元組跳動做社交、快手賣貨、美團做打車、滴滴做單車 ...... 混亂的市場必然引發人才的高速流動,這一階段,公司恐懼的不再是單個人的力量,而是一種氣候——人才市場也有馬太效應,群體的行為方向比個人選擇更具代表性。

電影《賓虛》,一個英雄,就可以多抗古羅馬對猶太人的侵略。但個人英雄的時代變了。

" 但公司總在不斷成長,原有經驗總會過時。" 矽谷資深人才專家張琦說," 正是因為鼓勵自由流動,經驗的不斷外溢才有了競爭,才有矽谷創新的繁榮。"

僵持必然不是永恆的。" 當一種規則被競爭雙方過渡使用,以至於沒有效果時,它就是無效規則了。" 一位巨頭高管告訴《財經》記者。

從 2018 年年末開始,位元組跳動一些部門已經放緩了挖人的步調,競業趨緊的現象可能會有所緩解。一位獵頭說,現在位元組跳動告訴他們,少推這些身上背著競業的人才了。

另一位接近位元組跳動招聘的人說,其也開始告訴候選人,他們不一定會提供競業保護。

對於這些流動的高級人才來說,他們也逐漸意識到,在法律的邊緣觸碰,依靠新公司提供的競業保護、改名服務、應訴服務,本質上都是不安全的。個體不應該成為公司競爭的犧牲品。

這時候回顧 2013 年在中國互聯網圈引起軒然大波的一起訴訟案,或許格外令人唏噓。

2013 年,劉春寧簽了競業協議,以離職創業為由,拿著騰訊的股票離開,當月即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阿里數字事業群總裁,掌兵阿里遊戲。騰訊高層聽聞後,勃然大怒。

兩年後,劉春寧因為在騰訊的貪腐問題被警察帶走,這是騰訊內部舉報、內部審計出來的貪腐案,足以顯示騰訊的決心。作為騰訊老人,他了解馬化騰重情義的性格,也了解阿里對他的需要。但他低估了商業競爭的殘酷性。

劉春寧剛剛加入阿里時,不停有身邊朋友勸他離開,他只是回答一句話:" 阿里會保護我的。"

結果就在眼前。

來源:晚點LatePos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一個有400萬用戶的專欄停更,知識付費的明天會好嗎?
誰能拯救鮮果?順豐的物流新路徑探索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