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碎裂一地的陶片,經過還原之後,神秘造型驚艷世界

碎裂一地的陶片,經過還原之後,神秘造型驚艷世界

1994年,尉遲寺遺址的考古成果入選為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是尉遲寺遺址在首次發現後八年艱辛探索之後取得的豐碩成果,從此名揚天下。這處遺址位於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許疃鎮,距今已經有4500-5000年的歷史。尤其是紅燒土排房是迄今為止最大最完整的歷史遺址,被譽為「中國原始第一村」。

然而,考古研究仍在繼續,在此基礎之上,又有大量的文物發現,其中就包括一座鳥形神器,更是被專家稱為「驚天的發現」。然而,這件重要文物能夠呈現在世人面前,有著並不尋常的經歷。

在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安徽考古工作隊再次對尉遲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當考古人員在紅燒土排房附近工作時,卻很少有人關注散落一地的陶片。因為在這種遺址中,破碎的陶器不計其數,它們雖然也很重要,但畢竟已經碎裂得不成樣子,考古價值並不算大。

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吉懷卻發現了其中的異常。他撿起來幾塊碎片,總覺得有所不同。根據長期從事新時期時代考古工作的豐富驚艷,王吉懷果斷決定,讓工作人員收集這些碎片,全部打包運回研究所進行還原修復處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簡單。因為事先根本不知道這些碎片到底是在多少個陶器之上,這些陶器的形狀大小又是如何,所以還原難度極大。但是,就憑藉著對於工作的熱愛和信念,根據紋路、形狀和規律以及一些相關文獻,王吉懷和他的團隊,硬是拼出了一個極為少見的器物。

這件器物不但少見,而且剛一亮相,就驚艷了世界。它是一個大塊頭,高為59.5厘米,中部最大直徑為22厘米,底徑為14厘米。看起來,它由三部分組成,最下面是圓柱形的物體,中部是圓錐形,圓錐的兩邊存在著雞冠模樣的東西。整件文物的最上面,則是一隻飛鳥的造型。

這件文物做工古樸,雖然談不上有多麼精緻,但考慮到是4000多年前先民的傑作,不得不為止讚嘆不已。但是,這件被命名為鳥形神器的文物,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看起來,它並沒有任何實用價值。沒有開口,也沒有空間,既不能儲存食物,也不能儲存水。排除它的實用功能之後,專家還是認為,它應該是一種禮器。

在原始社會時,人們充滿著對於自然的敬畏,特別是對於天空上翱翔的飛鳥,更是感到神秘和好奇。因此,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原始人都有崇拜鳥類的傳統,甚至於後來的鳳凰等圖騰,都是由此而來。因此,這件文物上面的鳥,應該就是這個部落的圖騰。

作為圖騰,一是為了增強部落的凝聚力,二是為了能夠對外作戰時震懾敵人。別小看這隻鳥,它在當時應該是全族人的焦點,被供奉在部落的中心。可是,神鳥下面圓柱體、圓錐體,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因為沒有文字的記載,只能憑藉推測。小珏本人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它可能與後世的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謂囷,字典里的說法是「圓筒形的穀物存放處」,實際上就是糧倉。可以看得到,後來的糧倉和這件文物的中下兩部分實在太像了。

有可能,在遠古時代,糧倉也是這個樣子。當時的先民們為了慶祝糧食豐收,感謝神靈的風調雨順,便按照囷的樣子,製作了這樣一件禮器,用以祭祀。同時,為了彰顯本族的驕傲,他們還將自己的族徽和圖騰做在最上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墓葬的文物眾多,價值連城,專家卻說:最珍貴的還是那些竹簡
精美絕倫的文物,出土後驚艷世界,學界對其製作方法爭論了40年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