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作者到底要不要迎合市場?老舍和王朔各有答案,做回自己最重要

作者到底要不要迎合市場?老舍和王朔各有答案,做回自己最重要

作者和讀者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極難處理,特別是文學創作更加趨於商業化後,這種關係變得更加緊張。作者究竟要不要迎合市場,成了當今文學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文學生產和文學消費在現今市場高速發達的時代,早已形成了一條趨於成熟的產業鏈。因此毫無疑問,在文學創作作為有些作家的謀生手段後,站在天秤的兩極的作者和讀者,早就開始趨於讀者了。那麼作家面對市場創作作品以供讀者進行更好的文學消費時,作者到底應該完全迎合讀者口味還是考慮自己的思路呢?

也許通過老舍和王朔的給出的智慧,我們能夠得出最好的答案。

一、兩個作家的創作內容

在現當代文學史上,提起京派小說和京味小說,老舍和王朔一定都是必須單獨拿出來好好說道的兩位作家。他們兩個雖然成名的時期不一樣,但總是會被今天的人們拿出來作比較,因為他們兩個的創作內容大同小異,即都是以北京生活為中心。

「人民藝術家」這個稱號也許許多人都聽過,但很少人知道第一個擔當起這個稱呼的是老舍。老舍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出身貧寒的他很早就全方面認識到了當時北京各個階層所呈現的風貌,這給他往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的思考和內容。他從人民中來,又走到人民中去,他的作品是他的那個時代人的傳聲筒。

不同於老舍,王朔的前期創作內容更加容易被歸納進嚴肅文學一類。雖然他的語言風格也是「京片子」,但和老舍的比較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比較他們的「京味」誰更正道毫無意義,因為他們的生活體驗是不一樣的,代表的也是不一樣的。

老舍和王朔的創作內容是在一個地域,但卻不是一個時間段。

二、兩個作家的創作風格

老舍是一個很講究藝術技巧的作家,這從他作品裡巧妙構思的框架和語言就能看出。他也寫批判,但不是露骨直面的揭露,而是巧用京式的幽默,去化解說大道理的生硬。真正的小說家不在作品裡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但是他的觀點又無處不在,老舍的作品正是這一種。

在有些批評家的眼中,王朔是一個喜歡炒作自己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卻逐漸經過了時間的檢驗。走出了批評家的罵聲中後,王朔作品高度被低估的問題更加暴露出來。他的作品雅俗共賞,得到了民眾的喜愛後,也逐漸得到了文學主流的認可。

王朔的成功不是吹噓出來的,他的作品擅長抓住一個時代里民眾的微妙心理,並用顯微鏡放大出來,這是不可多得的天分。他和老舍的創作內容大同小異,風格卻完全不一樣。他也講京式幽默,但卻帶著赤裸的嚴肅和審視。

總的來說,兩個人都帶著地域性的文學風格色彩,但同中有異。他們的創作風格是他們個人的,沒有受別人的影響。作家是時代的傳聲筒,但他也是個人的吶喊。

三、兩個作家對創作的看法

是社會造就了偉大的作家,真正的作家總是在記錄社會裡大眾的聲音。但是片面迎合潮流的文學創作,無疑都經驗不起時間的檢驗和淘汰。

老舍和王朔代表不同時代的民眾的聲音,因此也有不同的特色。權衡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老舍和王朔並沒有直接說出他們的答案,但通過他們的作品和他們的成功,我們完全可知一二。

文學發展的歷程中,總是會先淘汰高雅的而留下俗氣的。不是因為曲高和寡,而是只有俗文化才最能代表時代精神。作家一昧地迎合讀者,按照讀者的意願而創作的作品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讀者不是民眾,不是時代的呼喚,只是一部分人的叫囂。

進行文學創作的作家最重要的就是自我。作品首先屬於個人,然後才是屬於大眾。作家的作品需要讀者,但不是為了讀者而創作。讀者是一個作品形成的一部分,但不屬於去影響固定作家創作的部分。

作家做自己最重要,這是從老舍和王朔的作品裡得出的答案。如果文學創作變成為讀者而創作的事,那真的是枯燥無聊和毫無用處,並且很快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從《紅樓夢》中看家庭教育,祖母不能護短,父親要多誇獎
民國19歲才女,不聽父母忠告,為愛嫁40歲老師,沒有善終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