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詞人。魏夫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魯國夫人,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人。其生卒年不詳,生平亦無可考。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魏夫人,丈夫曾布參與王安石變法,後知樞密院事,為右僕射 ,魏氏以此封魯國夫人。弟魏泰 ,著有《臨漢隱居詩話》、《東軒筆錄》。她的詞多寫離情別緒,如〔 好事近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 菩薩蠻 〕:"何處是離愁,長安明月樓。"這大約與曾布在呂惠卿、章惇、蔡京先後當政時多次貶謫在外有關。目睹身受,因此她筆下的離愁別恨表現得頗為深沉真切。如〔 阮郎歸 〕從"夕陽樓外落花飛"寫到"孤煙捲翠微",以春歸日暮反托出"歸來未有期"的悵惘,又結以"桐陰月影移",著意渲染"斷魂不忍下危梯"的凄惋。這是在一般融情入景之外,再從內心抒發上更進一層。魏夫人的詞不僅表現一己的幽愁暗恨,也還有"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 菩薩蠻 〕這類輕快活潑的篇章,能夠生動地描繪出采菱女子的勞動與愛情生活。魏夫人的文學創作在宋代頗負盛名,朱熹甚至將她與李清照並提(《 詞綜 》卷二十五),亦在《朱子語類》卷一四零中云:「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曾著有《魏夫人集》。現存作品僅有詩1首,詠項羽、虞姬事,題作《 虞美人 草行》(《詩話總龜》卷二十一);詞10餘首,周泳先輯為《魯國夫人詞》。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華三川繪新百美圖·魏夫人


《點絳唇·波上清風》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後。

漸消殘酒,獨自憑欄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此詞抒發了離愁別緒,是有感於人生聚散無常而作。詞寫月夜送別,側重點居者的憂思、別後月夜的佇望和凝想。詞中對女主人公自我形象的描寫著墨不多,攝取清風、明月、淡煙、疏柳、隱隱鼓漏等清麗秀逸的景物來烘托映襯,創造出一個優美的意境。

上片先以工筆繪景:清風拂過水麵,明月瀉下銀輝,鱗鱗微浪閃動著光波,月夜恬靜、皎潔、優美。此刻,一隻裝飾華美的小船盪離江岸,駛向迷茫的遠方,一個女郎憑依著樓頭的欄干,借著朦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漸漸消失夜空中的一葉輕舟。江波、清風、明月、畫船,這幾個富有特徵的意象並舉,構成了一個清麗純凈、沁人心脾的意境。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之下,卻突然接上人歸後這三字,意脈陡轉,氣氛驟變,頓時帶來了無限的寥落和空虛之感。人歸後三字含蘊豐厚,既點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獨留,從而逗出下文對居者的描寫。漸消殘酒翻進一層,寫臨行前,置酒餞別,雙方筵席間繾綣叮嚀、依依難捨之情,一併涵蓋內。憑欄久緊承漸消殘酒,獨自應上人歸後。這幾句寫的是這位女郎兀自一人,夜幕中憑欄佇立,不忍離去,她對行人的無限鍾情,她的滿懷思緒,不言自明。

過片寫獨自憑欄的思緒。對於戀人,短暫的分離已足可消魂,何況年年分別,歲歲離恨,而這回又歸期難憑呢!這兩句,好似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她從當前的離別進而回想起昔日多少次的聚散匆匆,其中包含著無數的辛酸與憂慮、期待與不安,容納了多少實際的生活內容!她凝神冥想,思緒翻騰,而時間如奔逝的流水從她身邊悄悄掠過。猛然,遠處的蕪城傳來隱隱的更鼓聲,原來夜已很深,回首遙望,向時的津渡一片沉寂,只有殘月映射下的兩行疏柳、幾縷淡煙,依稀可辨。蕪城,揚州別稱。南朝宋竟陵王劉誕作亂,城邑荒蕪,遂稱蕪城。鮑照寫過著名的《蕪城賦》,其後,蕪城常被用來寄慨。煞拍三句,以景結情,言止而意無盡。重回首遙接人歸後,蕪城漏暗合憑欄久,全篇渾然一體,妙合無垠。

朱熹曾將魏夫人與李清照並提,說是本朝婦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清人陳焯亦云:魏夫人詞筆頗有超邁處,雖非易安之敵,亦未易才也。從這些評價中,足見此詞作者藝術功力之高。此詞借景色之映托以言情,具深婉流美之致,顯示了作者不凡的藝術才情。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里》

溪山掩映斜陽里。

樓台影動鴛鴦起。

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

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此詞寫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繪了思婦盼望遠行丈夫歸來的情思。全詞緊緊圍繞一個溪字構圖設色,表情達意,寫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饒有情韻,耐人尋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陽里寫斜陽映照下的溪山,側重點於溪字。次句樓台影動鴛鴦起,補足上文,進一步寫溪中景色。夕陽斜照之下,溪中不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還有樓台的倒影,還有對對鴛鴦溪中嬉水。上句專寫靜景,下句則動中有靜。樓台影動,表明溪水微風吹拂之下,盪起層層綠波,樓台的影子也彷彿晃動一般。再添上鴛鴦起一筆,整個畫面就充滿了盎然生趣。

三、四兩句寫兩岸景色,這條溪水的兩岸,只住著兩三戶人家,人煙並不稠密,環境自然是幽靜的。至此,上面所說的樓台原是這幾戶臨水人家的住宅,全詞意脈連貫,針線綿密。這句為實寫,下一句便是虛寫,如此虛實相生。深院高牆,關不住滿園春色,一枝紅杏花,帶著嬌艷的姿態,硬是從高高的圍牆上探出頭來。此句的妙處於一個出字,詞以出字形容紅杏花,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意味雋永。

詞的下片,轉入抒情,但仍未脫溪字。溪水旁邊,有一道長堤,堤上長著一行楊柳,暮春時節,嫩綠的柳絲籠罩著長堤,輕拂著溪水,而魏夫人作為臨水人家的婦女,是經常從這裡走過的。早晚一詞,並非指時間的早和晚。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六云:早晚,猶雲隨時也;日日也。其義猶如舒亶《鵲橋仙》詞兩堤芳草一江雲,早晚是西樓望處。

古代,水邊柳外,往往是送別的場所。據《宋史·曾布傳》,曾佈於神宗元豐中,連知秦州、陳州、蔡州和慶州。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七也說:曾子宣丞相,元豐間帥慶州,未至,召還,主陝府,復還慶州,往來潼關。夫人魏氏作詩戲丞相云:使君自為君恩厚,不是區區愛華山。這期間,曾布告別家人,遊宦外,可能連續三年。此處,當指魏夫人填詞述懷。結尾二句說明她溪邊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見過一次柳絮紛飛。從柳絮紛飛想到當年折柳贈別,這是很自然的。三見柳綿飛是實語,而著一猶字,便化實為虛了,這樣,哀怨之情,離別之恨,便隱然流於言外。

此詞聲律上極具特色,八句中兩句一叶韻,如里與起、家、與花、路與去、飛與歸,均押韻工整;且兩句與兩句之間又平仄交錯,如上片四句里與起是仄聲韻,家與花是平聲韻;下片路與去是仄聲韻,飛與歸是平聲韻,讀來十分諧婉,再加上語言曉暢,詞句清麗,較好地抒寫了貴族婦女溫柔敦厚而又婉曲纏綿的感情。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卷珠簾·記得來時春未暮》

記得來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

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負,輕拆輕離,欲向誰分訴。

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

此為戀情詞。詞中托為一個多情女子的身口,以追憶的方式,敘寫了一段催人淚下的愛情悲劇,傾訴了抒情女主人公對於不幸愛情的怨恨、懊悔和悲傷,譴責了玩弄女性、背叛愛情的負心男子,表現了作者對時代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全詞凄艷婉秀,感人至深。

上片首句以記得引入回憶,春未暮點明時間。以下二句,攝取典型的動作細節,描繪了一個富於情趣的生活場景。這兩句寫的是:當海棠花開放的時候,少女進入了幸福的熱戀,她和戀人執手攀花,歌笑逗鬧,情投意合。這兩句將人與花結合來寫,沾帶晨露的嬌艷海棠,深情脈脈的純潔女郎,交相輝映,渾化為一。暗卜兩句寫出了天真無邪的少女對純真的愛情和幸福,懷著赤誠的祈望和熱烈的追求。她暗自想像自己懷春初戀前景,乃至痴情地希望海棠能給以啟示,尋到開蒂花,贏得愛神的庇護滿意而歸。暗卜春心句表現少女初戀時的微妙的心理:爭尋雙朵爭先去,寫少女與情人心心相印,爭先去尋並蒂雙花以證他們的愛情美滿久長。

下片情緒頓轉,女主人公傾訴愛情生活的不幸和委曲。過片三句,直吐胸臆,說情人不知為何負心,輕易毀約,辜負了自己一片痴情,令人一腔幽恨,欲訴無門。多情是對情人的俗稱,宋元俗語,詞曲中屢見。兩個輕字,既是對對方的詰責,又是對命運的控訴,種種複雜的感情凝鑄成這幾句率直、外露、一瀉無餘的分訴。煞拍二句,歸結到少女對花傷心,自悲感情虛擲,與開端幾句呼應。東君,司春之神。付,發落之意。時至暮春,少女只得到當初與負心人嬉遊徘徊的花下暗暗地落淚,因為海棠是她愛情悲劇的見證,海棠最了解她的痴情,也看清了薄倖人的負心。當時,她曾共花語,如今無人分訴,只可向海棠傾灑悲淚,表明心跡了。她埋怨春之神把她打發到這海棠花下的愛情圈子裡,頗具無理之妙。

此詞結構上採用了今昔對比的形式,詞的上片描寫熱烈的戀情,下片詞意、情緒急轉而下,傾訴了抒情女主人公對愛情橫遭不幸而觸發的悲苦與絕望,以及對薄倖男子的不滿和詰責。這種結構,勾畫出女主人公愛情生活中由對幸福的追求、嚮往、期盼轉向對於不幸命運的怨恨、悲傷、懊悔這一心路歷程,有力地渲染出佳人薄命的主題。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好事近·雨後曉寒輕》

雨後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

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

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

這首詞圍繞愁聽殘漏這一生活細節,展現了幽閨夢醒的思婦懷念遠人的綿綿愁思和萬轉離腸。詞的上片由寫景到寫人,下片著重表現思婦的心理活動。整首詞熔抒情、敘事於一爐,用筆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兩句為景語,既點明初春時節、夜雨過後的節令、時間,又描繪出一派略帶寒意、鶯倦停啼的清寂氣氛,為主人公布置了一個與情懷恰相契合的環境。愁聽反接早鶯啼歇,說明思婦醒來很早,因為她已經聽過了早鶯的歌唱,也許她的愁腸曾和著淅瀝的夜雨聲一起顫抖。天剛破曉,她就起身獨坐,隔溪傳來夜盡的更鼓聲,更添無限孤寂凄惻之感。正一聲凄咽與愁聽相應,更鼓聲染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使她回想起和情人離別的情景,這就暗中為下片寫懷遠人作了鋪墊。詞的上片,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人。

詞的下片進一步寫內心活動:親人西去,迢迢千里,分別時的繾綣、留戀、淚眼相看的情景無不歷歷目,直到如今,仍不堪回首,簡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她畢竟又不由自主地瞭望親人奔向他方的路衢。正因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離腸萬回結,不堪二句,寫出了左右為難的極端矛盾的心緒。去程賒說明與行人間隔之遠,萬回結極言離情愁苦之狀,重筆渲染,已把別離苦寫到極致。結拍二句宕開,追憶往日與親人相處時令人難忘的一個生活場景,以反襯今日獨處的悲涼,她想起了與親人團聚之日,兩人曾坐海棠花下,演奏《涼州曲》時,彼時的心情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別了。

《涼州曲》,為唐代邊塞之樂,當時屬於新聲,聲情是比較悲涼的。不過,那時兩人都幸福地沉浸藝術境界之中,如今卻是自己孤獨地承受著現實的孤獨的折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現。

朱熹曾將魏夫人與李清照並提,說是本朝婦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清人陳延焯也說:魏夫人詞筆頗有超邁處,雖非易安之敵,亦未易才也。從包括此詞內的魏夫人作品來看,這些評價是頗為中肯的。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好事近

雨後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

阮郎歸

夕陽樓外落花飛。晴空碧四垂。去帆回首已天涯。

孤煙捲翠微。樓上客,鬢成絲。歸來未有期。斷魂不忍下危梯。桐陰月影移。

這是一首月夜懷人詞。上片記行人離去,暮春傍晚,天宇空闊,旅船回首已遠,望中唯見一縷孤煙由山岡捲起。下片寫居者懷遠,離愁凝重,歸期難憑,不下梯、月影移,見其憑高痴望,深夜不眠。

減字木蘭花

西樓明月。掩映梨花千樹雪。樓上人歸。愁聽孤城一雁飛。

玉人何處。又見江南春色暮。芳信難尋。去後桃花流水深。

減字木蘭花

落花飛絮。杳杳天涯人甚處。欲寄相思。春盡衡陽雁漸稀。

離腸淚眼。腸斷淚痕流不斷。明月西樓。一曲闌干一倍愁。

菩薩蠻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這是一首望遠懷人詞。先寫居處環境,樓台靠溪傍山,碧水倒影,居民稀少,隔岸相望,景象幽雅。「鴛鴦起」一句將全景寫活,且反襯獨處閨樓,逗起懷遠離思。「杏花」著一「出」字,見春意盎然,閉關不住。次寫懷人情愫,「綠楊堤」或許是送別之地;楊柳又為贈別之物,尤易觸發離思;時刻徘徊溪邊,足知憶念深情;收尾處點明離人三年未歸,補足懷思凝重之由。寫景緊切實地實物,文筆秀雅,離思殷殷。

「出牆紅杏花」,南宋葉紹翁《遊園不值》詩,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之句,備受人們稱讚,魏夫人此句,早於葉詩,亦精妙可稱。

菩薩蠻

東風已綠瀛洲草。畫樓簾卷清霜曉。清絕比湖梅。花開未滿枝。

長天音信斷。又見南歸雁。何處是離愁。長安明月樓。

菩薩蠻

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蕩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波上暝煙低。菱歌月下歸。

定風波

不是無心惜落花。落花無意戀春華。昨日盈盈枝上笑。誰道。今朝吹去落誰家。

把酒臨風千種恨。難問。夢回雲散見無涯。妙舞清歌誰是主。回顧。高城不見夕陽斜。

點絳唇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後,漸消殘酒。獨自憑闌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武陵春

小院無人簾半卷,獨自倚闌時。寬盡春來金縷衣。憔悴有誰知。

玉人近日書來少,應是怨來遲。夢裡長安早晚歸。和淚立斜暉。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按:此首又見李清照《漱玉詞》。

江城子(春恨)

別郎容易見郎難。幾何般。懶臨鸞。憔悴容儀,陡覺縷衣寬。門外紅梅將謝也,誰信道、不曾看。曉妝樓上望長安。怯輕寒。莫憑闌。嫌怕東風,吹恨上眉端。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春閑。

卷珠簾

記得來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負。輕拆輕離,欲向誰分訴。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

系裙腰

燈花耿耿漏遲遲。人別後、夜涼時。西風瀟洒夢初回。誰念我,就單枕,皺雙眉。

錦屏綉幌與秋期。腸欲斷、淚偷垂。月明還到小窗西。我恨你,我憶你,你爭知。

虞美人草行

鴻門玉斗紛如雪,十萬降兵夜流血。咸陽宮殿三月紅,霸業已隨煙燼滅。

剛強必死仁義王,陰陵失道非天亡。英雄本學萬人敵,何用屑屑悲紅妝。

三軍敗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劍光飛,清血化為原上草。

芳心寂寞寄寒枝,舊曲聞來似斂眉。哀怨徘徊愁不語,恰如初聽楚歌時。

滔滔逝水流今古,楚漢興亡兩丘土。當年遺事總成空,慷慨尊前為誰舞。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潮在《幽夢影》里說:「鏡不幸而遇嫫母,硯不幸而遇俗子,劍不幸而遇庸將,皆無可奈何之事」,這是物與人的不幸而遇。那麼人與人呢?尤其是女人與男人,不幸而遇的例子似乎更多,謝道蘊之遇王凝之,李清照之遇張汝舟,朱淑貞之遇俗吏,袁枚之妹之遇高繹祖。

朱熹曾說:「本朝能詞婦人,惟有魏夫人、李清照二人而已。」在朱熹看來,宋朝傑出的女詞人,除了李清照以外,還有一位,就是魏夫人,也是一個不幸而遇的典型例子。

魏夫人名叫魏玩。魏玩的丈夫叫曾布。

說起曾布,名頭不如其兄曾鞏響亮,曾鞏因名列「唐宋八大家」而留名於文學史。他這個弟弟,雖然官當得比他大,反而沒有他出名。

曾布還差點與大宋朝的著名侫臣高俅扯上關係。高俅原是蘇軾的一個小書童。因為人聰明乖巧,字寫得又快又好,公元1093年,蘇軾從翰林侍讀學士外調到中山府的時候,曾經想將高俅送給曾布,但是曾布沒要,蘇軾就把高俅送給了哲宗皇帝的妹夫王詵,當時如果曾布接受了高俅,大宋的歷史有可能要改寫。

曾布十三歲那年死了父親,兄長曾鞏對他悉心培養。曾布考上進士之後,與王安石關係密切的曾鞏,將他安置到王安石的門下。起初,曾布受到王安石的寵信,幫王安石做了不少事。大臣韓琦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向宋神宗上了一道奏章。宋神宗將奏章拿給王安石看,王安石很生氣,令曾布對照韓琦的奏章逐句批駁,刻在石上不算,還印了一萬張頒行天下,韓琦一怒之下辭官還鄉。但後來,王安石又不喜歡曾布了,原因是宋神宗詔求直言,曾布說了變法的一些壞話,王安石怒斥曾布,解除了曾布的一切職務。

宋徽宗與曾布的關係,有一段時間也非同尋常,曾布曾說他們這種君臣關係是所謂的「千載一時」。兩人經常密議朝政大事,並且相互立下保密工作的誓言:如果國君不保密的話,就會失去曾布這個「忠臣」,如果曾布不保密的話,就以掉腦袋謝罪。後來,曾布被蔡京排擠,自恃與皇帝關係鐵,在皇帝面前喋喋不休地為自己辯解,並且聲色俱厲地指責蔡京。宋徽宗聽了立馬翻臉,大臣也群起攻之,彈劾曾布「無人臣之禮」,蔡京也趁機彈劾他貪贓枉法,抓捕了他的幾個兒子,這樣,他被貶官,五年後,鬱郁而死。

雖然,曾布也吟讀作詞,而且一些詞還寫得不錯,但是,可以想見,公務繁忙、掙扎在名利場上的他,是沒有心思和閑情與才女魏玩吟風弄月、琴瑟和鳴的。

那個時代,婚姻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投資」。嫁人就是嫁給命運。魏玩嫁給曾布之前,曾布還未取得功名,等曾布進士及第走上仕途之後,魏玩並沒有享受到夫榮妻貴的幸福,她被可憐巴巴地丟在江西的老家。她幽怨無比,傷情別恨常常湧上心頭。她寫過這樣一首詞: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斜陽起;隔岸兩三家,玉牆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顯然是指曾布把她丟在家裡,不管不顧,已經整整三年了。「隔岸兩三家,玉牆紅杏花」這一句很是值得玩味。鬧春的杏花,開得正艷,不安分地越過牆來,似乎是在暗示、逗引著什麼……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魏玩夫人極力提倡並恪守封建倫理道德,多次受北宋朝廷褒獎,被封為魯國夫人。看來,魏玩即使是想「紅杏出牆」,也沒有那個勇氣和機遇。

再後來,曾布到處做官,兩人在一起的日子,也是聚少離多。魏玩對曾布的不滿,進一步升級,她在另一首詞里寫道:

別郎容易見郎難,幾何般,懶臨鸞,憔悴容儀,徒覺縷衣寬。門外紅梅將謝也,誰信道,不曾看?

脫裝樓上望長安,怯輕寒,莫憑欄,嫌怕東風吹恨上眉端。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春閑!

如果說「別郎容易見郎難」還是怨愛交織的話,那麼「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春閑」就只剩下滿腔的怨恨了。

其實到處做官,漂泊不定,並不能成為不帶家眷的理由。蘇軾即使是被貶到偏遠地方,也帶著紅顏知己朝雲。曾布的官運比蘇軾亨通,特別是他中年時期,是不斷升遷和受到重用的,他不帶魏玩隨行,主要是對魏玩沒什麼感情。這一點,還可從後來一事看出。

曾布當上宰相以後,魏玩跟著他到了宋朝的京城汴梁,但生活並未變得充實快樂起來。魏玩為了排遣寂寞,尋找知音,派人千里迢迢去杭州找到另一位才女朱淑貞,將其接到京城住下。兩人一起吟詩弄詞,聽歌觀舞。朱淑貞在詩中寫道:

佔盡京華第一春,輕歌妙舞實超群。

除了文字與才名上的惺惺相惜之外,朱淑貞遇人不淑的命運是引起魏玩共鳴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淑貞自小通詩詞,工書畫,曉音律,但不幸由父母做主嫁與一個俗吏為妻。此人不僅品味低俗,還經常打罵朱淑貞,甚至帶妓女回家,當著她的面與妓女調情,她只好把一腔血淚辛酸都付與詩詞。曾布比起朱淑貞的丈夫稍好一點,但對魏玩不忠,吃著碗里看著鍋里這種事,據說也是有的。

曾布原來在海州懷仁(今江蘇贛榆縣)做縣令時,手下有一位姓張的監酒使,大概是很早死了老婆,留下一個年僅六七歲的小女孩,慧黠可愛。魏玩十分疼愛小女孩,把她當親生女兒一樣對待,教她詩書,小女孩領悟得很快,學業日進,長大後進入內宮,雖無名分,但因文筆很好,頗受看重。

年紀可以做張氏父親的曾布,通過妻子魏玩的關係,刻意接近張氏,也不知是怎麼將這位張氏弄上手的。反正結果是曾布與張氏好上了。曾布追求張氏,理由不外有二:一個是張氏年輕貌美;一個是張氏出入宮中,曾布可以藉助她得到皇宮的內部信息,以便在官場派上用場。

魏玩病死之後,作為學生和義女的張氏,前來哭吊,還寫了一首詩:

香散簾幕寂,塵生翰墨閑;空傳三壺譽,無復內朝班。

文筆的確不錯,但感情平淡,多少有點敷衍的味道,或許緣自於對老師魏玩的愧疚吧?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北宋女詞人《魏夫人》詩詞品析: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