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看到一些網友對於孩子要不要上寄宿學校爭論不休。

不少網友都拿出自家孩子的親身經歷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的網友說自己的孩子上了寄宿學校後,整個人都變得內向沉默了,所以寄宿會讓孩子心靈受傷害。但也有的網友認為自家的孩子寄宿後,習慣變好了,學習成績也上去了,所以,住宿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那麼究竟孩子上寄宿學校好不好呢?

或許正如網友們所爭論的那樣,不能一概而論。

為此,我收集了一些大人送孩子寄宿的理由:

  • 自己沒時間;
  • 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
  • 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性;
  • 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 家裡學習氛圍不好,讓學校的學習氛圍影響孩子。
  • ……

也就是說,有些家長送孩子上寄宿是主動選擇,有些是被動選擇的。如果不是沒有更好的選擇,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希望能陪在孩子身邊,畢竟那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最真切實在的愛。

但為什麼還是有的家長主動選擇送孩子去寄宿了呢?

他們都有一個對孩子好的理由,比如培養獨立性、學會自我管理,比如給他更好的氛圍。

但同時也不可否認,這裡面還是隱藏了一絲無奈的成分:因為自己不能很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我管理能力,因為無法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氛圍。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多年前,我有一位鄰居把3歲多的女兒送到了全托幼兒園,每周接回來一次。當時,還有一些大人羨慕地說:這下你們倆口子輕鬆了。

鄰居笑著說:我們就是希望她能早點獨立。

但更多的家長表示了懷疑:這父母也太狠心了吧,那麼小的孩子扔給別人管,沒有安全感,怎麼可能學會獨立?

現在我們都知道,這麼小的孩子確實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高效陪伴的。可問題是,有些家庭氛圍里父母提供不了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甚至有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是充滿傷害的。比如有些父母長期爭吵甚至暴力相向,這會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中。比如有一些情緒化的父母,一不順心就拿孩子出氣,孩子就成為了他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這樣的孩子,就已經不是寄宿不寄宿的問題了,而是考慮哪邊能讓孩子的傷害小一些。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因此,這個問題其實也是陪伴孩子質量好不好的問題。如果家庭能夠做到良好的陪伴,孩子是不存在去不去寄宿這種問題的。

他們自己能培養孩子獨立性,能給孩子好的氛圍,能孩子足夠的愛和良好的影響,就算陪伴時間不是很多,孩子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但我還是要說,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能不去寄宿盡量不去,這不僅僅是讓孩子獲得安全感,也是讓孩子從家庭的天然親情和溫暖陪伴獲得愛的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

過早的嚴重分離,很容易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重要」和「被拋棄」。畢竟,學會愛和健康成長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比獲得任何能力和成績都重要得多。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如果父母確實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好孩子,只有送去寄宿學校,那怎麼辦呢?

家長需要明白,寄宿不是萬能的。在寄宿之前,要做好相應的周全準備。

這個準備不僅包括的各種東西和家長自己的安排,更重要是,做好住校孩子本人的條件準備。

一、孩子年紀不能太小。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愛。

一方面是安全感和自我認同能力的獲得,太早分離除了導致沒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是年紀小的孩子有身體的弱勢和人生經驗嚴重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也差。他們難以應付外界的衝突和意外傷害等。比如有些事情力不能及,可受人欺負了只有委曲求全等等。

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形成期,5歲前還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期,缺乏足夠的父母之愛,導致孩子成長中的感情發展等方面的缺失,今後將很難彌補回來。

心理學上還有一個說法,7歲前的性格培養決定孩子一生。因此,至少在7歲以前,父母應儘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二、孩子具備了獨立生活和集體生活的能力上和心理適應能力。

生活能力方面,包括孩子的自理能力、作息和行為習慣以及獨立性;心理方面,包括自我意識、認知水平、抗挫折能力等等。

而這些大多是在家庭環境中長期影響形成的。因此,孩子的獨立性其實還是需要家長的有意識引導和培養的,而不是單純地依賴外界的培養。

很多時候外界只是一個觸發因素,雖然環境可以影響孩子,但更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於他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並不一定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做了,孩子自然也會路著這樣做。

比如有的孩子,因為平時家中大人對他處處包辦,導致他自理能力特別差,他就會感到很難適應住宿的生活。當他看到周邊的孩子個個都比自己能幹,他的反應就很可能不是向他們學習和靠齊,而是覺得自己與別人不一樣,處處不如人,從而產生了自卑感。有的孩子還會因此被同學取笑和孤立等,變得孤僻不合群。

一般而言,如果父母在家尊重孩子獨立和自我意識,孩子在外面就算某些能力和習慣還沒有形成,但他會有意識地去自我學習和成長,也會向身邊的人學習來提升自己。

一位家長說自己女兒初一開始寄宿後慢慢出現了一些問題,到初二下學期終於大爆發出來。後來他讓孩子走讀,女兒接受了很多次心理輔導才終於走出來。

可也有一位學生說:「我自己的體會是,住校帶給了我前所未有的人生體驗。獨立自主,與人相處,從而更加珍惜父母的付出。」

這或許也是不同成長環境下孩子對住宿的不同反應。當然,其中還涉及到孩子住宿的環境和接觸到的人等複雜因素。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三、不要因為孩子寄宿了,就甩手放任不管。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住在學校了,那就是學校的責任。所以,對孩子的一切不聞不問。這很容易增加意外的概率。

學校里,一個老師面對面是多個孩子,總是有許多顧不到的地方,疏漏是每天都無法避免的。而孩子天性調皮好動,好奇心強,難免會做出一些小冒險的嘗試等等,這些是不可控的因素。只有家長平時和孩子保護及時良好的溝通,能夠了解他的想法和動態,這樣才能提前預防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並注意及時做好安全等教育。

不關心孩子的狀況,還會造成有的孩子出現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可以每天和孩子通一次電話,既能在溫馨的通話中傳達相互的愛和關心,又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各種狀況。

當然,這種了解不是出於控制的目的,首先父母要信任孩子,否則孩子就會關閉心門,你再也了解不到他的真實情況。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四、讓有限的陪伴變得高質量的親子時間。

孩子只有周末才回家,那麼這兩天就是非常寶貴的陪伴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父母不要把陪孩子當成任務,心不在焉或應付式的態度,敏感的孩子是很容易讀到的。這樣,他就會更加確認「原來我在他(她)的眼中一點也不重要」,懷疑父母的愛,同時也會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陪伴不一定是要陪孩子玩,或給他做好吃的,或心疼孩子不讓他幹活等等,而是,在用心的陪伴中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愛,這樣他才不會認為住宿是因為父母不夠愛自己,覺得自己麻煩才送去學校的。

比如,陪孩子說說心裡話,在聊天中了解孩子這一周的情況,出現問題就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甚至靜靜地一起看書也是一種好的影響,這是一種和諧的氛圍。

其實,無論孩子是否住宿,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依然是決定於父母給予他們的是不是高質量的愛。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好不好,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今日推薦文章:

忽略感受,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死穴」

金錢彌補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徑

父母自己不成長的代價,常常是子女一生的傷害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精選好文:

這是素質教育觀察為大家整理的一份閱讀清單,請查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