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為何沒人做假聖旨?古人:你看看開頭的第一個字,怎麼做?

古代為何沒人做假聖旨?古人:你看看開頭的第一個字,怎麼做?

近些年來,各種古裝偶像劇古言小說大受追捧,其中不乏一些粗製濫造、違背歷史的情節。比如有人要造反幹壞事,就會假造聖旨、假傳聖旨等等,這完全是誤導大眾。起碼古代沒人會蠢到假造聖旨,如果你問古人為什麼,他們一定會回答:你先看看上頭第一個字!

古代封建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專政,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來掌控,手裡有這麼大的權力,當然就容不得其他人亂來威脅自己了。皇帝的話,那就是聖旨,假傳聖旨假造聖旨是死罪,還可以株連九族的。

那麼又有人疑惑,要是有手藝特別高的人,能把聖旨造得以假亂真,也不是不可能啊!那麼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在古代做一張聖旨,到底有多麻煩。這根本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

首先,聖旨的大小。我們看古裝劇,裡面的臣子或太監拿著皇帝的聖旨宣讀,聖旨小小一張,頂多幾張A4紙那麼大,一個人輕輕鬆鬆拿手裡無壓力。但是歷史上真正的聖旨,寬度雖然只有30多厘米,但它的長度最短都在2米左右,最長的,可以有5米那麼長啊!

想一想,皇帝可都是寫毛筆字的,要是聖旨上要說的內容多,難道堂堂皇帝還專門去琢磨怎麼精簡自己的字數嗎?所以說,聖旨面積大點兒是很有必要的,你要想造假,那還真有點麻煩呢。

第二,就算你有造假的耐心,也很難弄到做聖旨的原材料啊。皇帝的聖旨,都是用最珍貴的蠶絲、玉、黑犀牛角等材料做成,製作時力求完美,哪怕是有一個小小的污點,都要捨棄不用的。而且,有些材料還是外國進貢,在本國你根本找不到,別說造假了。

第三,聖旨的傳遞流程。電視劇里演的,就是皇帝拿一張空白聖旨過來,寫好,拿玉璽蓋個章完事,然後負責傳旨的人拿去宣讀就行了。但這是呈現在影視劇里,才把整個流程縮短了,免得觀眾看著累得慌。

實際上,一張聖旨寫好蓋章後,拿去頒發,不會讓一個人負責的。聖旨每到一個官員手裡,都要蓋印畫押簽字,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追究那個人的責任。而且,為了避免有人歪曲旨意,讀聖旨的起碼都有兩個人,讀兩遍,旁邊還要有人監督。

第四,聖旨上的精密防偽圖案。這是聖旨最難造假的地方,聖旨的緞錦上布滿了祥瑞花紋,比如祥雲、巨龍等,都是用最獨特的刺繡方法綉出來,是很大的工作量。聖旨開頭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第一個「奉」字,還是隱藏在祥雲裡面的。

這是朱元璋發明的防偽標識。因為「奉」字根據祥雲的花樣來綉,怎麼把這個字和祥雲完美融合在一起,就只有工匠知道了,光這一個字,就讓人對假造聖旨望而生畏。所以說,假造聖旨,那是電視劇幻想出來的,古人可沒這麼笨,冒千刀萬剮的風險做不可能完成的事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和珅被賜死,急忙拿出乾隆的「保命詔書」,一看卻只寫了3個字
古代時,美食的地位到底有多高,他只因沒喝到甲魚湯就發起兵變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