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屈原沒有投江,楚國會復興嗎?還會有端午節的出現嗎?

如何屈原沒有投江,楚國會復興嗎?還會有端午節的出現嗎?

中國第一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它擁有遠大志向,力圖對楚國進行變法改革,但舊貴族非常反對,沒有改革成功,最後楚國滅,跳江而死。那麼設想一下,假如屈原沒有跳江,他能挽回楚國命運嗎?端午節還可能出現嗎?

年少時,一顆愛國種子,種進了小小屈原的心裡

這一切都要從屈原的成長經歷開始說起,屈原是楚國的貴族階級,應該說他在離騷里寫到自己是帝王顓頊的後代,他與楚國王室是同宗同脈的,但是他又於其他的貴族不一樣的就是他不生活貴族圈子裡,而是經常的深入百姓當中,因此他知道當時楚國百姓的生活,所以小小的他,就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滿懷圖志,想要在將來大施拳腳,令楚國可以變得富強。

一些電視劇對於屈原的小時候也些構想,可是虛構這些情節,但是可以看出來屈原他的人生註定實不平凡的一生。藏蘭花的情節,他能為一株蘭花傷心半天,真是一個悲憫蒼生之人。

年少有為,進入國君視眼,銳意改革

成年之後開始進入仕途,開始嶄露頭角。這時候秦國犯楚國的邊境,屈原組織青年人分離的反抗,運用了各種戰術,終於將大敵擊退。正因為這個事,他開始走進了楚懷王的眼裡。楚國這個時候雖然已經開始成了戰國七霸之一,但是從吳起變法改革之後,楚國在沒有進行過革新,因此,楚國的朝堂之上都瀰漫著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因此,屈原為了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就上奏楚懷王,銳意進行改革。

對內積極的輔佐懷王變化圖強,對外積極的主張聯合齊國,來共同抵抗秦國。獎勵耕戰,加強了軍事裝備和百姓的身體素質,她和商鞅、吳起的這條改革策略很像,都是對於農耕時代下,先穩定生產,這種政策,既保證了百姓的安居樂業,也保證了兵力和糧草的充沛。第二點就是任用賢才,戰國時期的許多國家都開了禮賢下士之風。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貴族的改革,這讓貴族觸動,他想破除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可以國君的命令可以直達到百姓,還有楚國的里來的官場風氣,結黨,互相勾結,因此他用法律的形式進行約束,改變楚國的風氣。可是這一點也正致使他一貶再貶,最後導致自己毅然決然地投江自盡。

一逐再逐,無奈國破,投江殉國

屈原的改革,是好的,但是也必然會遭到反對和排斥。除了內部貴族勢力的抵抗之外,楚環王對於自己的不信任,也是很大的一部分。沒有王的支持,你在做什麼都無力挽回,剛開始楚懷王對改革很是支持,但是就因為佞臣的從中挑撥,楚懷王開始懷疑他,這個上官大夫在國君面前說他自傲自大,自恃功高,至此之後再也沒有被重用過。還有外部的勢力,讓屈原在朝堂之上成了異己,他所支持的連齊攻秦,也讓秦國內部很是忌憚,於是開始挑唆君臣關係。一次,懷王受人蠱惑,非得自己親自去和秦國結盟,屈原怎麼能識不破這是秦國的奸計,於是極力的勸阻,但是一個不受重用的大臣在國軍面前說話怎麼能起作用,楚懷王此去之後再也沒與回來,這就間接的將楚國置於了一個危險的境地。

而屈原這個時候,已經沒有當權力和地位,他被一逐再逐,先是流放到了漢北,在此期間憤憤做了傳世名作《離騷》,楚國已經到了危亡的關頭,又是割地,又是國君被截,但他只能看著國家一步步的走向滅亡,而無能為力。之後楚襄王更是個無能之輩,將楚國拱手讓人,而秦國白起素有殺神之稱,將楚國覆滅,國亡。屈原聞此噩耗悲憤不已,只能以死明志。

沒投江,能挽回危局嗎?

其實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屈原沒有以身殉國,那麼他能使楚國復興嗎?其實答案是不能的。屈原 他是典型文人階層,他身上有自己的傲骨,就跟項羽一樣,他們不允許這樣事情的發生,但是一旦發生了,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死明志,沒有第二種選擇。他接手的教育就是我擁有著這份榮耀,那我就會竭盡全力去維護他,一旦我的信仰和世界崩塌了,那麼等待我的只有死亡。 漢代史學家班固在評價他的時候用了「沉江而死,非明治之器」 。另外,楚國當時已經沒有復僻的條件,當時楚國王室已經沒有實力了,而且再加上戰爭將國家侵佔的四分五裂,人心不齊,他用誰去興旺楚國。

屈原的性格特點也決定了他的最終選擇,可以用「忠」和「直」兩個字最為合適,他是狂狷之士,貴族出身,才能太高,在施展不出來的時候就很容易鬱郁不得志,還有就是他的從官經歷,他沒有幾年的仕途是暢達的,他幾乎都在遭人排擠,因此他的一生過的很不如意。

而在那個時刻他其實能選擇不同的人生道路,歸隱山林、與政敵妥協,還有其他國家發展,但是他都沒有選擇。他都沒有,正因為他是典型的文人階層,他受的教育不容許他這樣做,而且他是一個有濃重的戀鄉情節的人,這註定了他和他的故鄉綁在一起。

沒投江會有端午節的出現嗎?

屈原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有了龍舟節?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節日的起源都是一種傳說。在他自縊之前, 楚國就有這樣一個節日,只不過這個節日是因屈原而出名。對於端午節的來源,還有好幾種說法,有說是為了紀念屈靈均,有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還有說是為了懷念曹娥的,眾說紛紜,但是對於我們而言記住這種偉大的愛國情懷,起到了教育作用足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五就愛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路開掛上王者,活到86歲善終,賀知章有何人生哲學
韋小寶與康熙的關係發生什麼變化?康熙的軟肋竟是情,真相在這裡

TAG:小五就愛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