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唐朝可以平定安史之亂,為何無法消除藩鎮割據?原因太複雜!

唐朝可以平定安史之亂,為何無法消除藩鎮割據?原因太複雜!

唐朝可以平定安史之亂,但是為何沒有能力消除各地的割據武裝呢?安史之亂完全是唐王朝盛轉衰的轉折點。雖然安史之亂只有八年,但是這八年,中央政府為平定這場叛亂經歷了三代帝王。而且更令人無奈的是原本安史之亂是可以迅速平定的,但卻由於中央以及地方的不作為和中央決策層的癱瘓,而導致時間長達八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平定真的是中央政府對於叛軍的勝利嗎?其實並不是否則唐王朝在之後也不可能無法治理各地的藩鎮。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在這期間唐朝有過多次可以結束叛亂的機會,但總是因為唐玄宗和唐肅的心急,導致整個唐王朝耗盡國力。

原本唐朝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軍隊鎮壓這場叛亂。但很可惜唐朝的領導層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不切實際的要求前方軍隊阻擋叛軍的進攻。甚至要求其主動出戰,又沒有必要的援助和策應,失敗是必然。不得已又請了,很多外國軍隊,作為高昂的代價,准許這些外國僱傭兵在收復地區任意搶掠財貨人口,作為報酬。對於中原地區而言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這也是為何在叛亂平定之後,唐王朝的勢力徹底衰弱。具體而言,在公元761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領袖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這也標誌著這一場叛亂快要走向終結。因為在此之前叛軍氣焰更盛於中央軍,但是在這之後叛軍內部開始離心離德。

也正是在此時唐朝的軍隊才開始真正收復失地,安史叛軍逃回自己的勢力範圍,最終在中央政府的誘降下,多名武官選擇投降,史朝義自殺身亡。我們可以看到安史之亂的平定是在叛軍沒有大傷元氣的前提下,通過將領投降的方式解決的。唐王朝在經歷了長達八年的艱苦奮戰對於消滅叛軍沒有十足把握。為了儘快結束戰爭,只能妥協。對安史叛軍沒有進行過任何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安史之亂的平定只是消滅了當時的領頭首領,還是因為叛軍的內亂,並沒有消滅任何判斷的根基和主體,使得在戰後唐王朝的重建過程當中,各地藩鎮權力過大。

因為唐王朝不惜一切代價,想要結束這場戰爭。並不想要戰爭繼續發展下去,同時大量的僱傭軍也使得中原地區生靈塗炭。而安史叛軍所掌握的河北是能聯通中原的最富庶地區,如果依然要和外國僱傭軍合作,徹底剿滅,那麼在戰後的稅收要遭到很大的影響。因此中央採取了息事寧人的做法。准許叛將投降並且不追究任何責任。這種妥協使得中央王朝的權威下降,因為這場延續八年的全國性叛亂,所有人都免於懲罰,還保留軍權。更為了給予妥協唐朝的中央政府還保留各自叛軍的地盤,叛軍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方節度使,手握地方軍政大權。

這些驕兵悍將完全不把唐王朝放在眼中,只是在名義上服從唐王朝的領導,將自己合法化。其中的河北三個軍鎮起到了極壞的示範作用。剛才說過唐朝為了保證戰後的稅收,在中原付出請僱傭兵的慘痛代價之後不願意是河北這塊距離地區再次被搶掠一空。因此希望儘快結束戰爭。但是這些富庶的地區最終也沒有掌握在中央政權的手中,而是分給了安史叛軍的三個降將,成為三鎮節度史。而節度使又握有地方的軍政大權。這三個叛將不僅在政治軍事上合法化,而且還掌握了最富庶的河北地區名正言順的成為地方首長。不僅可以自己訓練軍隊而且大量的稅收都被截流。

可以形成自身內循環,經濟政治等等方面都不依賴於唐朝中央政權。驕兵悍將掌握了經濟基礎優良的河北成為唐朝的最大心病。當然此後100多年唐朝也一直想要解決藩鎮割據問題,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效果。比如說在唐憲宗時期,河北三鎮都歸想中央接受中央的人事安排。但是這一時間並不長,因為這麼做的前提是中央不能夠損害對方的利益。但是一旦觸動了關切利益時,又會成為獨立王國的狀態。而河北這三個節度使也更給了唐朝各地節度榜樣紛紛與中央教版。如果單是這一個問題,唐朝還是有實力解決的,但問題就在於唐朝的中央也出了問題,宦官,官僚階層又分為牛李黨,牛黨,李黨,皇帝和宦官在中央殘酷廝殺。

導致朝內無法整肅內政,外無法鎮壓藩鎮,拖到最後唐王朝無力回天,尤其是宦官專權到了中晚堂甚至危害比藩鎮割據還要嚴重。唐朝的宦官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巔峰,不僅掌握國家政權而且還握有軍隊。可以隨意廢立和殘殺皇帝。而黨爭更給唐王朝拖了很多後腿,持續40多年,使得唐朝的官僚階層相互攻奸死斗。對唐王朝中後期的政治走向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甚至到最後黨爭變為依附宦官相互攻訐,還與地方割據勢力糾纏的頑疾。最終唐王朝一個問題都沒有解決。反而所有的問題都糾纏在一起,導致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史圖鑑 的精彩文章:

印度歷史上真的沒有統一嗎?印度聯邦制會導致解體嗎?
廣場協定是不是美國的陰謀?日本為什麼要簽署?

TAG:世界史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