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鼓童雨中登場,鼓聲震撼人心

鼓童雨中登場,鼓聲震撼人心

雨下得不小,然而在黃浦區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來自日本的頂級太鼓表演團體「鼓童」並沒有取消7月12日晚的這場戶外演出。他們此次帶來上海夏季音樂節的作品《螺旋》,由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導演,演出票提前一個月就被一搶而空。連綿不斷的雨沒有澆滅觀眾的熱情,他們準時抵達演出現場,穿上工作人員發放的雨衣,有序坐到台下。一群男女鼓手赤腳登場,密集的鼓點伴隨雨聲響起來了。

許多人都曾玩過遊戲「太鼓達人」,但直到親耳聆聽鼓童的演出,才能真正體會到這件傳統日本打擊樂器的魅力。訓練有素的鼓手們強有力地擊打鼓面,直擊觀眾的耳膜和心靈。合奏時他們如同軍隊般整齊劃一,毫無瑕疵,可謂力與美的完美結合,讓冒雨前來的觀眾感到震撼不已。

傾盆大雨也抵擋不住觀眾的熱情。

多年潛心修鍊,以赤子之心擊鼓

太鼓形酷似啤酒桶,有大有小,鼓身材質為櫸木或楸木,鼓面由熟牛皮製成。鼓童成立於1981年,致力於傳承古老的日本太鼓表演藝術,成員個個彷彿從武俠小說中走出來的。若想加入鼓童,首先要來到位於日本海的佐渡島,進行與世隔絕的艱苦訓練。

這一次有16位鼓童成員來到上海演出,年紀最小的20歲,最年長的39歲。演出前,女鼓手三浦友惠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鼓童的訓練十分嚴苛,包括耕地等看似與擊鼓無關的日常勞作。「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是農耕國家,耕地是我們訓練的一部分。因為太鼓源於日常生活,因此我們也要從生活中汲取能量。」除了打鼓,成員還要接受唱歌、跳舞、吹笛、茶道等全方位的藝能訓練。

鼓童的演出變化多端,時而如疾風驟雨,時而如泉水叮咚。

和其他表演團體不一樣,演出前當樂器運到黃浦區城市草坪音樂廣場,鼓童的演員都是親自卸貨,尤其是運鼓的箱子,只有演員才能經手。此次演出道具中最大的太鼓直徑1.2米,由粗壯的原木完整截取當中一段鏤空製成,價值約人民幣120萬元。在鼓手們眼裡,這既是他們的表演工具,也是他們的熱愛和信仰。

在日語中,「鼓童」(Kodo)這個詞具有雙重含義。它可以被翻譯成「心跳」,這是所有節奏的最初來源。太鼓的聲音如同子宮裡的嬰兒感受到的母親的心跳,嬰兒在雷鳴般的鼓聲中依然可以安然入睡。當然,鼓童也可以指「鼓的孩子」,這反映了他們以赤子之心擊鼓的願望。

「在舞台上,每一位鼓手都將自己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表演之中。」今年29歲的鼓手池永遼太郎說,「即使未來離開了鼓童,我還是會繼續打鼓,對於藝術的追求是永遠不會停止的。」

即使下大雨,鼓童也一絲不苟,全身心投入演出。

如騎士般勇猛,如外科手術般精準

自1981年亮相柏林音樂節以來,鼓童已經在五大洲的五十個國家舉辦了超過6000場演出,其中包括3900場以「同一個地球」為主題的演出,他們的鼓聲跨越了語言和文化的界限。2001年,鼓童的成員曾在諾貝爾和平獎音樂會上演出,次年,他們為世界盃主題曲《足球聖歌》配樂,並在世界盃音樂會上現場表演。2003年,鼓童為張藝謀電影《英雄》配樂,開始為中國觀眾所熟悉。

2012年到2016年,坂東玉三郎擔任了鼓童的藝術總監。坂東玉三郎是著名的女形表演者,被譽為「日本的梅蘭芳」,他的執掌給鼓童帶來了一系列變化。「坂東先生打破了鼓童許多傳統的觀念,比如以前我們覺得打太鼓要穿日本傳統服裝,頭上要綁頭巾,但現在,我們的服裝變得更加現代,加入了西洋元素。此外,他在我們的表演中融入了更豐富的藝術形式,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藝術世界。」池永遼太郎說。

此次在上海夏季音樂節,鼓童要一連演出兩場坂東玉三郎導演的《螺旋》。「螺旋」可以解讀為鼓童數十年來從未停歇的藝術蛻變,由過去走向未來,圖新圖變。《螺旋》分上下兩場,共十一首曲目,是鼓童歷年作品精華中的精華。《芝加哥論壇報》曾評論說,鼓童將醫生於外科手術中的精準與騎士在衝鋒陷陣時的勇猛完美結合在一起。最後一曲「螺旋」中,平太鼓、長胴太鼓、桶太鼓及定音鼓同台亮相,節奏之複雜、氣勢之磅礴,令人嘆為觀止。當然,冒雨聽完演出的觀眾,也讓鼓童成員十分感動。

有人開玩笑說:「宇宙已經無法阻擋這場演出進行到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2019年徐匯市民體育節落幕,「運動集市」讓老百姓找到最鍾愛的健身方式
排隊沖頂,8000米上「大擁堵」:春季登山季還沒結束,命喪珠峰者已超去年總數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