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價被腰斬,雷軍如何「渡劫」?
在雷軍的微頭條上曾經有一條信息:「北漂,奮鬥九年多,終於買房了!小米科技園,8棟樓,34萬平方米,52億造價!」可以看出一種自豪感,榮譽感和成就感。對於雷軍來說,終於「安定」了,不用四處搬家了。其實相對於搬家的繁瑣,更令人頭疼的是,小米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並不好。當初雷軍可是給投資者「有承諾」的,但如今看來,市值不斷縮水,股價腰斬,讓雷軍多少都有點臉上掛不住了。
1
「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在上市當天,雷軍表示,「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一年之後,結果是上市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人資產縮水一倍。而如果在回到回來的起跑線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如果再賺一倍更是難上加難了。
一度時間,小米的市值曾達到了600多億美元。當然,上市之初還有千億美元之說,甚至還有人喊出了2000億美元市值的天價。但最終如何?逐漸被打回了「原形」,資本市場不相信眼淚,更不相信「忽悠」。今年年中,小米股價最低跌到了8.9港元每股,市值僅為274億美元。
7月9日,小米迎來上市一周年的第二次限售解禁期,涉及43.87億港元B類股,佔總體B類股25.34%,佔整體股本(A類和B類股)的18.25%。這一批B類股涉及晨興集團持有的27.11億股(佔小米B類股份15.69%),和小米3名聯合創始人劉德、洪鋒、黎萬強所持股份,三人所持股份共佔B類股份約9.65%。
市場對小米發展的潛力、公司狀況判斷存在較大分歧。有人把小米理解為製造業公司,而不是科技類公司,這些因素都影響小米在二級市場的估值。事實上,分析師普遍認為,小米雖然號稱互聯網公司,但是目前仍以硬體為主,雖然有大量的用戶數據,但是至今還是沒有找到變現的手段。
2
頻繁回購也難挽回投資人的信心?
眾所周知,小米公司進行了多次回購,為了提振市場信心。從2019年1月開始,小米集團已經斥資10.5億元進行了22次股票回購,同時,雷軍也攜高管承諾:未來365天繼續鎖定小米股票不套現。但小米股價依然在10港元低位徘徊。
相對於股價,其實小米的業績還是不錯的。財報顯示,2018年,小米營收1749億元,同比增52.6%,經調整後凈利潤86億元,同比增長59.5%;其中智能手機收入1138億元,同比增長41.3%。今年一季度,小米營收438億元,同比增長27.2%;調整後凈利潤21億元,同比增長22.4%。其中,智能手機收入約為270億元,同比增長16.2%。
但是,資本市場買的是預期,是增長,是未來。對於智能手機領域,人們更看重的是華為、OPPO、vivo等手機企業的快速增長,和這些競爭對手相比,小米的預期反而並不是最主要的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投資人對小米未來的看好。
為了應對競爭,小米也在不斷地尋求改變。2019年初,小米宣布拆分出Redmi,希望帶來更大的價格空間。包括收購美圖的手機業務,也是希望在細分市場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並且能夠吸引到一部分用戶的持續跟進。而智能手機業務是小米收入的重要支柱,營收佔比達六成以上。2018年,小米在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保持大幅增長。據IDC數據顯示,小米手機出貨量為1.226億台,市場份額為8.7%,出貨量同比增長33.2%。
可見,競爭力還是不錯的。但就是得不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有一種說法是小米的渠道力量薄弱。相比華為、榮耀、OPPO、vivo有不小的短板。同樣來自IDC數據顯示,2018年四季度,中國智能機整體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9.7%。其中,華為、OPPO、vivo均實現了增長,小米出貨量則同比下降約35%。Canalys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華為在中國市場份額為34%,OPPO和vivo分別為19.1%和17.1%,小米則為11.9%;小米出貨量同比上年下滑13%。
3
行業的冬天,還是小米的冬天?
有人說,行業迎來了冬天,整個市場都不再繁華,小米自然也不例外。其實,雷軍也表示,「冬天已經來了,2019年我們即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沒有一絲一毫盲目樂觀的餘地。」「在這個冬天,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過。」雷軍還如是說。
雖然小米一直渴望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是,截止到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來自互聯網的收入僅佔總收入的10%,更多的營收還是來自於智能手機的收入。這一點我們不妨聯想一下蘋果公司,其實蘋果的主業收入的大頭也是手機硬體業務,不過其服務市場的收益增長卻是最快的,這也是庫克一直在倡導要對蘋果進行改革的地方。雖然在蘋果公司的大盤子里的佔比還不是最高的,但增長速度卻是名列前茅的。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其轉型的決心和力度。而小米渴望自己是一家互聯網企業,但是對於互聯網方面的營收卻少得可憐,在這種轉換的過程中,小米顯然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
隨著5G的來臨,小米也有意向手機 A lot轉移,雷軍也表示,未來5年內,小米的AIoT領域的投入將超過100億元,佔總收入的1/4。雷軍認為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以及小米生態鏈所投資的近百家生態鏈企業的業務,使其設備連接近1.5億台,這些數據都將成為小米未來的寶藏。但是,A lot的成熟性以及潛在的收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一些企業之間還存在著競爭關係。
雷軍還曾經強調過,行業已經到了最寒冷的冬天,小米要拋掉所有「速勝論的幻想」。在轉換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期待風口,更要看5G落地之後的場景轉換是不是能達到大眾用戶的普遍認可,這才是市場井噴的關鍵。而在這個布局中,諸多的互聯網企業和家居企業都在進行中,只是大家並沒有完全的把握就可以率先贏得紅利。對於雷軍來說,何嘗不是如此?沒有美好的預期,資本市場就不會支持,這也是為何即使小米業績尚可的時候,資本市場依然是「半死不活」樣子的原因所在吧?
-----
-----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當國際巨頭也盯上了「618」大促的時候
※蘋果召回6.3萬台MacBook Pro,有爆炸危險?
TAG:刀馬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