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末世地震將至?20天9次中強震威脅中美日人口稠密區

末世地震將至?20天9次中強震威脅中美日人口稠密區

作者| 小牛頓

2019過去了半年,地球開啟震動模式。不僅政治經濟震感強烈,地平線上的真實震感也一樣強烈。

自「獨立日」始,美國加州強震3連,最高7.1級,3天之內發生地震4700多次。

作為宗教立國的國家,美國人有一種末世情愫。很快,著名的「聖安德魯斯斷裂帶末世大地震」傳言就重出江湖,人們在不停的餘震中憂心忡忡。

關於南加州將會爆發一次大型地震從不只是流言。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學者在頂級科學雜誌《Nature》上曾發表一篇論文,認為這場無法被預估的災難一定會來臨。

近一個月,環太平洋搖動個不停。

對末世地震的口頭溯源被暫時鎖定到6月17日四川宜賓長寧6.0級地震。

從中國四川省、日本山形縣到美國加州,5級以上地震頻頻光顧人口密集區。短短一個月時間不到,發生5級以上地震9次。

中國是地震多發的國家,20世紀以來,中國有55萬人死於地震,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

滾滾熱浪席捲,全球氣候異常,接連發生的大地震,讓地球這一切的不安寧彷彿只是開始。

就在美國人對加州是否會變成海洋憂心如焚的時候,美國地震局不知道是在解憂還是添亂的解釋了這麼一句,沉入海洋絕對不會,但是舊金山和洛杉磯倒是有可能成為鄰居。

隱隱中,人們會想起美國科幻作家斯文奇說的那句話:「這不是末世,這像末世綵排。」

01

2019年7月4日,四川省宜賓市珙縣發生5.6級地震。

專家說,這是6月17日長寧地震的一次比較大的餘震。

半個多月以來,四川人早已習慣了吃著飯、打著麻將、睡在床上時,大地不時晃一下。地震局說,總共晃了225次。

同日,隔著太平洋對望的加州也像是約好一樣發生6級以上強震,攪得太平洋巨浪奔騰,東西半球不得安寧。

5日,加州迎來了一次20年來最強地震。比中國長寧地震平均每天10次的地震頻率更狠的是,加州3天震了4700次,平均每分鐘1次。

因為強震和天氣高溫可能引發閃電和野火,美國總統特朗普在3天後宣布:加州進入緊急狀態。

加州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層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之一——聖安德魯斯斷裂帶上。早在舊金山大地震之後不久,就有學者研究得出這個斷裂帶一路向南,深入加州腹地。

然而神奇的是,這個斷裂帶的中段和北端在近代時不時地震幾下,敲打美國人的警惕心。唯獨南段,整個斷裂帶上人口最為密集也是最為繁榮的南加州地區,在近幾百年來如同一個悶葫蘆,安靜得讓美國人放不下心來。

已經發生的幾次地震,都幸運地終結在了沙漠無人區。可是誰也不知道屬於富庶的南加州的命運什麼時候到來。彼時棕櫚泉、舊金山、洛杉磯等坐落於此的大都市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憂心忡忡的美國人甚至早就拍了《末日崩塌》這部電影來幻想在爆發了里氏9.6級的大地震的加州和災難爭分奪秒的場景。

美國人的擔心,其實也不無道理。回到環太平洋斷裂帶的左側,一場地震導致城市一夜傾覆、經濟大受打擊的例子不在少數。

去年9月,印尼中蘇拉威西省棟加拉縣發生7.4級地震,地震和引發的海嘯造成2000多人死亡。7日晚又發生6.8級大地震。

去年的日本北海道地震引發泥石流,導致將近300萬住宅停電,200架航班被取消。更為打擊的是,地震及其衍生災害導致日本遊客人數五年多來首次下降。

在2016年義大利中部地區發生6.2級地震之後,BBC曾經通過谷歌街景做了對比圖,昔日的城市風光蕩然無存,望眼過去全是斷壁殘垣,滿目瘡痍。

02

極端氣候常被傳說是大震千兆,偏偏今年就遭遇罕見全球高溫,這是否意味著危險將至?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首席預報員孫士鋐研究員早在2010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1900年至今100多年間的地震發生數據,可以得出全球進入地震多發期的結論。

地震多發期、地質活動期並不是地理活動異常的概念。所幸的是,地震的發生並不是完全的隨機的,它有一套有跡可循的規律和比較明顯的地域特徵。

CNN曾統計過2001-2015年間發生的地震,基本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幾乎很少有例外。作為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球幾乎80%的地震都發生在此。

GIF 來源:CNN 鏈接:https://weibo.com/tv/v/HCm46Bp3O?fid=1034:4391412590929095

可以說,地震帶和城市帶簡直是親密無間,割捨不開。

板塊的斷裂地帶,往往是這個世界景色最為奇特瑰麗的地方,高聳入雲的山脈和深不見底的海溝都在這裡誕生。

但是最為美麗的地方,卻總是蘊含著涌動的暗流。陸地和海洋的交界處,不僅誕生了都市,隨之而來的還有大動的危機。

在短短几百年之前,城市還沒有那麼繁華,人口還沒有那麼集中,地震和普通的自然災害沒有什麼兩樣。城市化快速發展之後,人口密集程度大大提高,地震一躍成為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自然致災因子。

據聯合國的統計,1988年到2007年間,超過49.5萬人死於地震,約30億人居住在地震多發地區。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更是在其最新的數據手冊《2018年世界城市》中警告說,全世界近五分之三的城市至少有50萬居民面臨高風險自然災害。

而城市地區佔世界經濟產出的70 %至80 %,是55 %人口的家園。如此集中的人口和經濟活動意味著,如果災害襲擊城市,付出的代價可能會更加昂貴和致命。

人類甚至在此發展了一門新的學科——地震災害經濟學,從1906年舊金山地震開始,由美國地理學者考克斯首先用以研究地震災害所造成的經濟後果。而後又有保險公司根據人們的危機意識開設地震保單業務。

那麼世界上,最常遭殃的地方是哪裡呢?

大多數人會覺得是中國和日本。嚴格來說,中國和日本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日本因為多數地震發生在環島的海洋周圍,造成的財產損失相對而言比較有限。

圖源:USGS

而多發生大陸強震的中國,遭受的損失就更為慘重。

華夏大地縱橫交錯,地震帶分布密集。根據《中國城市地震災害危險度評價》統計,曾經發生過等效6.5級以上近源地震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東南沿海、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大多城市都對應在了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上,並且不乏人口眾多的大城市。

源:中國國家地理

根據中國地震局發布的數據,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人口和財富不斷向城市集中,採取必要的措施減緩地震帶來的負面影響,的確是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做的事。

03

我家就在斷裂帶上,怎麼辦?

其實,全球每天正在發生的地震不計其數,只是人類並不會有明顯的震感。

根據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發布的數據,全世界平均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相當於一天中就會發生萬餘次地震。只是其中絕大多數地震是里氏3級以下的小地震,加之地震波傳播範圍之廣,震感不明顯,只有靈敏的地震儀才能夠觀測到。

來源:USGS

和普通的天氣變化不同,地震尤其讓人們操心的是:不震不要緊,一震就要人命,還不知道什麼時候震。

儘管人類走過了六千多年,甚至要迎來下一次科技革命,對於地震預測預報還是束手無策。

「上天」的飛天之夢在百年前成為現實,大氣的樣子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可是「入地」仍然無門,埋藏在泥土沙礫之下的深層的世界,我們不得而知。

地震預測不僅難在能否預測,還在於能否預報。

預測的結果如果要發布,影響的終端就是萬千戶。不合適的預報帶來的影響參見四川松潘地震時,提前三個月發布預測後產生的一系列亂象。有村落61人連續四日聚集,念咒發功,最後集體投水。

地震難以預報,不代表防震不可實現。比起坐等地震,我們可以提前預備,保證致命一擊來臨時,我們不是毫無防備的。

在這一點上,反面例子是義大利,正面例子是日本。

義大利在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常有地震,但防災工作被指嚴重不足。城區里危樓林立,還有許多中世紀的建築沒有得到保護和更新,不時在地震中遭遇重創,連聯合國都對這些文化瑰寶感到心疼,呼籲義大利強化對建築物的安全標準。

一樣是地震高發的國家,日本《建築基準法》規定,日本的高層建築必須能夠抵禦里氏7級以上的強烈地震。不但如此,政府設立「防災省」,建立起完善的防災減災體系,十年如一日地向國民科普防震常識。

在上個世紀以來,日本只有世界觀測史上觀測得到的最高記錄——9.0級宮城縣海域地震時的死亡人數超過了一萬人,其餘都被控制在一萬以下。

而在我國,根據有關的國家規範,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電廠、醫院一類的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都會特意避開這些活斷層,並必須經過地震安全評估。現在大型住宅小區的興建也開始考慮規避活斷層的問題,並且這樣的理念正在向一般的民居建設普及。

比起難以預測的大自然,個人的防災意識以及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對我們而言,是更可控的因素。

感謝關注智谷趨勢(微信ID:zgtrend)。很多讀者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如果覺得智谷做得不錯,記得點「在看」表示鼓勵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非常時刻,特朗普訪日,英國首相辭職……美歐日大動作背後釋放幾大信號
現在不流行炒房了!炒鞋才是最瘋狂的,有人月入百萬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