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奇書《榮枯鑒》上,道盡小人伎倆,讓你一生免受小人侵害

千古奇書《榮枯鑒》上,道盡小人伎倆,讓你一生免受小人侵害

《榮枯鑒》由五代宰相馮道寫成,他是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歷仕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餘年,人稱官場「不倒翁」。

圓通 卷一

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

善和惡各自有其內涵,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因此被束縛;天下事物變化都有自然規律,聰明的人不會去違背。

道之靡通,易者無虞也

道理的阻礙與通暢,順應變化的人根本也不關心這些。

惜名者傷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無咎,逐之非罪,過乃人也

珍惜名譽的人反而最容易損害他的名譽,愛惜自己身體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體;名譽和利益本身並沒有壞處,追逐這些也不能算是什麼罪過,有過錯的是因為人獲得後目的不同。

君子非貴,小人非賤,貴賤莫以名世;君子無得,小人無失,得失無由心也

君子不會自認為尊貴,小人不會自認為下賤,尊貴或低賤這些虛名不足以稱道於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會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實毫無關係。

名者皆虛,利者惑人,人所難拒哉

名譽都是虛的,利益能誘惑人,但都是人難以抗拒的。

榮或為君子,枯必為小人;君子無及,小人乃眾,眾不可敵矣

榮華富貴的人有可能會成為(道德高尚的)君子;身敗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能達到君子標準的人沒有多少,成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與很多人成為仇敵。

名可易事難易也,心可易命難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名譽可以導致行事時是困難的或簡單的,思想境界可以導致命運是困難的或容易的,一般人不會加害於君子,為什麼會去加害於小人呢?

聞達 卷二

仕不計善惡,遷無論奸小;悅上者榮,悅下者蹇(jian)

為官不是以善惡作為標準,升遷不用談論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悅上層領導的人可能榮華富貴,處處為下層百姓著想的人則困難重重。

君子悅下,上不惑名;小人悅上,下不懲惡

君子使下層百姓喜悅,上層領導不會因此懷疑他的名譽;小人喜歡取悅上層領導,對下層百姓的邪惡不會懲罰。

下以直為美,上以媚為忠;直而無媚,上疑也;媚而無直,下棄也

下層百姓以正直為品德高尚,上層領導常以諂媚、順應當做忠誠;正直的人不懂得去阿諛奉承,上層領導就會懷疑其忠誠;阿諛奉承的人無法保持正直的品質,下層百姓就會拋棄他。

上疑禍本,下棄毀譽,榮者皆有小人之謂,蓋固本而舍末也

上層領導的懷疑是災禍的根由,下層百姓的遺棄會毀壞名譽,榮華富貴的人都難免被稱呼為小人,就是因為要鞏固實際利益而捨去好的名譽。

富貴有常,其道乃實;福禍非命,其道乃察

富裕與尊貴的產生是有普遍的規律,它的方法就是以實際需要為主;災禍與福祿並非是命中注定的,它的關鍵是否有觀察和判斷的能力。

實不為虛名所羈,察不以奸行為恥;無羈無恥,榮之義也

以實際需要為主就不會受虛名所束縛,觀察判斷不以奸詐的行為作為恥辱的標準;既沒有羈絆又沒有恥辱,這是能夠榮華富貴的內在含義。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榮也

想追求名譽的人就不要去當官,好職位不可能有好名聲;想陞官的人就不要考慮名譽,道德高尚不可能會榮華富貴(矛與盾的關係)。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異哉

君子談論的是思想境界,小人攻擊的是思想境界,人格操守和價值取向的定位不同,結果當然不一樣。

解厄 卷三

無憂則患烈也;憂國者失身,憂己者安命

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則禍患會很強烈的。為國家操勞的人有可能失去身家性命,為自己操勞的人有可能安身立命。

禍之人拒,然亦人納;禍之人怨,然亦人遇

災禍是每個人都不想要的,然而有些災禍是自找的;災禍是每個人都討厭,然而每個人都難免碰上。

君子非惡,患事無休;小人不賢,餘慶弗絕

君子不會去做壞事,但禍患卻接連不斷;小人不賢能,快快樂樂的生活卻不會停止。

上不離心,非小人難為;下不結怨,非君子勿論

讓上層領導對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很難做到;但與下層百姓不結怨恨,不是君子就不用談論。

禍於上,無辯自罪者全;禍於下,爭而罪人者免

上層領導有麻煩時,不用辯護自己承擔罪責的人才可以保全;下層百姓出了事故可能會追究責任時,搶先把責任推給別人的人可以免去責任。

君子不黨,其禍無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君子不愛拉幫結夥,遇到災禍而願意幫助的人非常少。小人善於結交朋友,獲取利益時則不乏盡全力幫助的人。

道義失之無懲,禍無解處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諒矣

道和義缺失卻沒有什麼懲罰,遇到災禍時沒有解決的方法就必然受困,君子卻沒有能力改變,而有的小人卻可能被諒解。

交結 卷四

智不拒賢,明不遠惡,善惡咸用也

真正智慧的人不會拒絕賢能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會疏遠壞人,善與惡兩種人都要用。

順則為友,逆則為敵,敵友常易也

順應自己的人作為朋友,反對自己的人當成敵人,朋友和敵人都是常常互相轉化的。(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貴以識人者貴,賤以養奸者賤;貴不自貴,賤不自賤,貴賤易焉

以尊重的心態去對待別人的人尊貴,以輕賤的心態去估息邪惡的人下賤;尊貴的人不知自己應尊貴,貧賤的人不願自己被輕視,貴和賤就可能互相轉換了。

貴不賤人,賤不貴人,貴賤久焉

尊貴的人不會輕視別人,潦倒的人學不會尊重別人,貴和賤的身份有可能一直延續下去。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謀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無潛藏,其害無止

有的人總希望別人愚蠢而自己聰明,展示在眾人面前是很愚笨的,這樣的人具有非同小可的謀略;有的人忌妒別人聰明而自己愚蠢,才智也沒有能力深深隱藏,這樣的人將禍患無窮。

明不接愚,愚者勿長其明;智不結怨,仇者無懼其智

聰明的人不會接觸愚蠢的人,與愚蠢的人接觸不會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有智慧的人不會輕易跟別人結下怨恨,結仇的人不會因為你有智慧就怕你。

君子仁交,惟憂仁不盡善。小人陰結,惟患陰不制的。君子弗勝小人,殆於此也

道德高尚的人用仁義去交往,只是憂慮自己的仁義達不到盡善盡美。小人喜歡耍陰謀詭計去交往,只是擔心陰謀詭計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沒辦法勝過小人,吃虧的原因就在於這個。

節儀 卷五

外君子而內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內君子者,真君子也

對外表現出如君子般仁義道德而內心則是耍陰謀詭計的小人的想法,這是真正的小人;對外表現出如小人般有心計而內心卻如君子般高風亮節的人,才配稱為真君子。

德高者不矜,義重者輕害

道德高尚的人不居功自傲、炫耀自己。重仁義的人忽視了因此可能面對的傷害。

人慕君子,行則小人,君子難為也;人怨小人,實則忘義,小人無羈也;難為獲寡,無羈利豐,是以人皆小人也

有的人仰慕君子(的道德高尚),行為處事時卻按小人的方式,君子是沒辦法這麼做;有的人口口聲聲說憎惡小人,實際行為處事時忘記了以仁義為準則,小人這樣做沒有任何的阻礙。君子是沒辦法這麼做且獲利很少,小人這樣做沒有任何的阻礙且獲利豐厚,因此眾人都想成為小人。

位高節低,人賤義薄

社會地位越高則氣節越低(保住地位),有的人越貧賤則越顧不上道義(要生存)。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壞其身;君子避於亂也,小人達於朝堂

君子最不能忍受污辱他的意志,小人最不能忍受是損壞他的身體;君子在亂世中避開隱居,小人卻因此在朝廷中弄權。

節不抵金,人困難為君子;義不抵命,勢危難拒小人

氣節抵擋不住金錢,人貧困時難以成為君子;道義抵擋不住性命,形勢危險時難以拒絕成為小人。

不畏人言,惟計利害,此非節義之道,然生之道焉

不害怕別人的言論,只顧計算利益與傷害的多少。這並非是具備氣節和道義的途徑,然而卻是能夠生存的途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奇聞啊 的精彩文章:

印度在月球發現水,美國留下痕迹,日本發現了空洞,我國有什麼?
古代第一奇書,名字由來很「搞笑」,預言日本最終下場

TAG:天下奇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