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書曾預言千年後人類興衰
說起漢初三傑,就不能不提到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大業而功成身退,留得美名在人間。而張良之所以成就一番大事就不得不提到《素書》這本書。相傳為張良得「天書」,「天書」是黃石公所贈。這段故事在邳縣流傳最廣,大人、小孩都會講,可是要問起黃石公的姓名和身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據傳,黃石公是秦始皇父親的重臣,姓魏名轍。始皇父親庄襄王死後,輪到秦始皇坐朝當政,他獨斷專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聽不進忠臣元老的意見;魏轍便掛冠歸隱,策馬離開朝廷。秦始皇聽說魏轍走了,想想一來自己還年輕,雖已登基,但立足未穩,身邊需要人輔佐;二來魏轍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會讓天下人笑話自己無容人之量。於是就帶親信人馬追魏轍到驪山腳下,用好言好語千方百計挽留,魏轍決心已定,一個勁不願回去。後來,他就隱居在邳州西北黃山北麓的黃華洞中,因人們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就稱他為黃石公。
這本書中各項事理,用在修身、持家、治國,均會獲得豐碩的效果,在次列舉一二:
1、絕嗜禁慾,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污。
解理:杜絕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慾望,這樣可以免除各種牽累;抑制不合理的行為,減少邪惡的行徑,這樣可以避免過失;謝絕酒色侵擾,這樣可以不受玷污。
2、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殫惡斥讒,所以止亂。
解理:為人盡量寬容,行為敦厚,這是待人處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盡其才,這是用人成事之要領;抑制邪惡,斥退讒佞之徒,這樣可以防止動亂;
3、畏危者安,畏亡者存。我們的國歌就是在此詮釋興亡之理,不畏死方得生。
4、飢在賤農,寒在墮織。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來,貧在棄時。
解理:輕視農業,必招致饑饉;惰於蠶桑,必挨冷受凍。得人必安,失士則危。招來遠客即富,荒廢農時則貧。
5、夫志,心獨行之術。長沒長於博謀,安沒安於忍辱,先沒先於修德,樂沒樂於好善,神沒神於至誠,明沒明於體物,吉沒吉於知足,苦沒苦於多願,悲沒悲於精散,病沒病於無常,短沒短於苟得,幽沒幽於貪鄙,孤沒孤於自恃,危沒危於任疑,敗沒敗於多私。
解理:欲始志向堅定,篤實力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深思多謀;最安全的方式,莫過於安於忍辱;最優先的要務,莫過於進德修業;最快樂的態度,莫過於樂於好善;最神奇的效驗,莫過於用心至誠;最高明的做法,莫過於明察秋毫;最吉祥的想法,莫過於安分知足;最痛苦的缺點,莫過於欲求太多;最悲哀的情形,莫過於心神離散;最麻煩的病態,莫過於反覆無常;最無聊的妄念,莫過於不勞而獲;最愚昧的觀念,莫過於貪婪卑鄙;最孤獨的念頭,莫過於目空一切;最危險的舉措,莫過於任人而疑;最失敗的行徑;莫過於自私自利;


※中國獨有的千古奇書,男人40歲如果讀懂,絕對心機過人富貴一生
※印度在月球發現水,美國留下痕迹,日本發現了空洞,我國有什麼?
TAG:天下奇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