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報「牢記初心使命、擔當強軍重任」系列談:知重與負重!

軍報「牢記初心使命、擔當強軍重任」系列談:知重與負重!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蘇新波

穿越烽火歲月的硝煙,闖過建設年代的激流,激蕩改革開放的風雲,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始終是一群為了國家和人民知重負重、砥礪前行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

1984年4月,年僅19歲的王建川在邊疆一次戰鬥中光榮犧牲,在留給母親兩本浸血的日記中寫道:「媽媽,請你不要把孩兒惦記,不付出代價怎能得到勝利?戰士的決心早已溶進槍膛里,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

34年後,同樣是這片血染的土地,生死關頭、危急時刻,杜富國用「驚天一擋」擋住了爆炸彈片,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他雖然失去雙眼雙手,但軍人的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還選擇上雷場。」

時光流逝、時代變遷,以生命踐行使命、用熱血鑄就榮光的情懷擔當,一直是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對黨忠誠、對人民赤誠的生動詮釋。習主席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保持鬥爭精神,知重負重、攻堅克難,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知重擔當、負重前行,這是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也是捨我其誰的歷史使命。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可以說「,重」始終與我軍如影隨形,相伴相生。知重,是憂患與清醒;負重,是使命與擔當。放眼世界,沒有一支軍隊像我軍這樣,始終肩負著「黨和人民重託」,不怕犧牲、一往無前。我軍長徵結束後,數量銳減15萬多;抗日戰爭中,60餘萬人傷亡;解放戰場上,26萬人捐軀;抗美援朝時,18萬人獻身。回首鐵血征程,哪一仗不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哪一戰不是血染戰旗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初心如磐,有些關,必須闖;使命在肩,有些擔,必須挑。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中朝邊境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毛主席日夜焦慮,吃了3次安眠藥仍難以入眠。據一位領導人回憶:「考慮出兵不出兵朝鮮的問題,他不作聲,一個禮拜不刮鬍子,留那麼長。想通以後開了個會,大家意見統一了,毛主席就刮鬍子了。」這充分彰顯了老一輩革命家不懼艱險、不畏強敵的膽略與氣魄,也展現出知重負重、不辱使命的情懷與擔當。

知重負重,是一個從知到行的過程,「知」是基礎、是前提,「負」是責任、是行動。那麼,我們今日之「重」是什麼?憶往昔,有風有雨、風雨兼程是常態。看今朝,強軍事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沐浴著發展的陽光,也經歷著成長的風雨。如河入峽谷、風過隘口,擺在我軍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事業更偉大。前方有滿天星光,也有溝溝坎坎「,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方此之時,我們一定要清楚看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考驗,保持「愈進愈難、愈進愈險」的清醒,篤定「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決心「,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

「致力非凡之事業,定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擔當。」負重不是一句口號,需要練就一副「鐵肩膀」,做一堵「承重牆」,關鍵時刻上得去、拿得下。「勝負之徵,精神先見。」面對強軍路上的千難萬險、激流險灘,「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為?」只要我們勇於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敢於蹚地雷陣、涉深水區、啃硬骨頭,激發凜然意氣、凌雲志氣、衝天豪氣,練精手中武器、練強專業技能、練就制勝本領,就一定能夠交出更加優異的強軍答卷。

「國要強,我們就要擔當,戰旗上寫滿鐵血榮光……」躬逢偉大時代,我們無比自信自豪;奮進強軍征程,我們倍感責任重大。面對邊境軍事對峙的生死考驗,一封「媽媽,假如我這次倒在邊防線上」的家書;一份90後戰士「我會沖在最前面」的遺書,抒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家國情懷,展現了使命重於生命的鐵血擔當。強軍事業任重道遠,無論是在祖國的邊防、海島巡邏執勤,還是駕駛艦機執行重大任務;無論是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還是在工地、洞庫、機房默默堅守,每一名軍人都要深刻領悟肩上的責任之重、使命之重、任務之重,忠誠履職、敢於擔當,永不懈怠、永不停滯,用知重負重的實際行動,以強軍備戰的卓越實績,更好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作者單位:32126部隊)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雙軍戀,這也太甜了吧!
警惕日突破「專守防衛」新動向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