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醫把脈:酷暑練兵,科學施訓防中暑

軍醫把脈:酷暑練兵,科學施訓防中暑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孫興維?尹繼冬?劉健

姜晨 繪

【鏡頭直擊】烈日炎炎,在海軍第905醫院專家的伴隨保障下,陸軍某旅正在展開武裝拉練。途中,上等兵小王突然步態不穩、呼吸急促、暈倒在地。身邊戰友馬上背起他,將其送至醫療保障組,進行緊急救治。

正在醫療車上為官兵看病的腎內科主任張軍力測量了小王的耳溫,發現已達到39.6℃,判斷為重度中暑,極易惡化為熱射病。張軍力當即對他進行降溫輸液,並聯繫車輛轉送。1小時後,小王被成功轉送到後方醫院救治,體溫也降至38℃以下。

【把脈開方】張軍力主任告訴記者,除了做好酷暑訓練前準備,科學搞好訓練時的防訓練傷工作尤為重要。

訓練中,科學補水是最重要的一條。記者注意到,喝水前,大部分官兵會從口袋裡拿出一小瓶白色粉末倒進水壺,但也有一些剛入伍的新兵不願意拿出來。新兵小周告訴記者:「這是電解質補液粉,味道澀,難以下口,大家寧願喝白開水,也不願意加這種『佐料』,反正都能補充水分。」張主任發現這個情況後,反覆給大家講,訓練中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單純補水會導致低鈉血症,誘發熱痙攣,而電解質補液粉雖然味澀,卻可以有效補充鉀、鈉等元素。

熱浪滾滾,訓練場上官兵背著裝具,緊緊跟著隊伍前進。巡診中,張軍力發現,一名骨幹臉色潮紅、腳步虛浮,卻依舊咬牙堅持,便上前將他扶到醫療車上休息。剛到車上,這名骨幹就出現了肌肉痙攣的癥狀。張主任解釋道:「官兵意志力堅強,有時會忽視身體的不適反應,這也是中暑的原因之一。」

「酷暑訓練,防中暑是一個重要課題,大家要掌握基本的防中暑常識啊。」張主任為官兵普及起中暑知識。

「中暑是發生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的疾病,又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種類型。官兵發生先兆中暑容易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四肢無力,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輕症中暑是在先兆中暑的基礎上,出現體溫高於38℃、面色潮紅、皮膚灼熱、大量出汗、胸悶難受、呼吸加快、脈搏增快等癥狀中的一個或多個。當出現以上兩種情況時,官兵只需及時降溫、多加休息就可以緩解,一般不會危及生命。」

「訓練中最怕的就是重症中暑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剛才這名骨幹的情況,已經屬於重症中暑,如果繼續訓練,有可能引發熱射病。」張主任告訴大家。

「特別要注意的是,熱射病還可能伴有嚴重的橫紋肌溶解,此時發病官兵的體溫並不是很高,休息過後也能繼續訓練,但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後就容易發生急性腎衰竭、急性肝損害、凝血功能障礙等狀況。大家不能被『熱』這個字給誤導了,一旦有特別乏力、噁心嘔吐、小便發紅等癥狀,就要警醒,及時去醫院治療。」

中午休息時,張軍力挨個檢查官兵的身體狀態。新兵小曾報告腳上起水泡,張主任給他搽藥的同時,檢查了他的鞋襪,發現作戰靴裡面沒有鞋墊,襪子穿的也是冬襪,便立即讓他更換。「鞋不能穿得太緊,鞋墊要墊厚一點,棉襪要穿舒適透氣的,在防止腳起泡出血的同時,還能加快腳底散熱。」

「酷暑訓練中,一定要注意相關細節。」比如著裝,可以把衣袖挽起來,便於通風散熱。訓練中不要摘帽子、頭盔。有些官兵在拉練途中偷偷把頭盔摘下來拿在手裡,以為這樣可以涼快一些,殊不知這既不符合要求,還會使頭部溫度升高。休息結束後,張主任讓大家在太陽穴上抹一點風油精。「風油精有很好的提神效果,可以緩解睏乏不適,對防中暑也有作用。」

隨著拉練進行,天氣越來越熱,官兵的腳步絲毫沒有停滯。進入山林前,在張軍力的建議下,旅裡面組織了一次小休息。

「夏季訓練,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張主任說道,天氣炎熱,官兵的體力消耗大,訓練中應該減短單次休息時間並增加休息次數。在將要轉入高強度訓練前,例如即將進入山林這種地形複雜的地方,最好組織一次短暫的休息,讓官兵的身體機能有所恢復。還可以讓大家少量補充食物,保證體能充足。拉練結束後,連長季李林感慨道:「過去每隔2個小時休息20分鐘,現在每隔1小時休息10分鐘,同樣的休息時間,大家的精神狀態明顯比以前好了很多。」

「儘管我們做好了各種防範,但萬一出現中暑或熱射病的情況怎麼辦?」旅衛生隊軍醫郝君有所擔心。

「不要緊張,熱射病也是可防可治的。」腎內科主治醫師陸春來對官兵說,一旦發生熱射病,現場的自救互救和一線救治非常重要。在訓練中,一旦發現官兵出現嚴重中暑癥狀,要立即停止訓練,將患者轉移至通風陰涼處,併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可將患者轉移至有空調的房間,建議室溫調至16℃-20℃。就拿小王來說,剛才轉移到的醫療車內,就是很好的陰涼環境。降溫的同時,要及時測量患者的核心溫度。腋溫等體表溫度常常會出現與核心溫度分離的現象,因此有條件的單位可以測量耳溫和直腸溫度。如果核心溫度不高,也不能排除熱射病,應每10分鐘測量一次體溫。

陸春來給大家介紹了3種比較常見的降溫方法。一是冷水浸泡,脫去裝備和衣物快速將患者頸部以下身體浸泡到冷水中。可根據訓練中的實際情況,浸泡於訓練場旁邊的小溪、池塘、河水中,同時確保頭部不浸泡在水中,保護呼吸道。浸泡時,須有人看護,最好持續做肌肉按摩。二是蒸發降溫,通過涼水噴洒、薄紗布覆蓋皮膚並噴洒室溫水或用稀釋的酒精擦拭的方法進行降溫。三是冰敷降溫,讓患者頭戴冰帽或頭枕冰枕,將冰袋置於頸部、腋下等血管豐富、散熱較快的部位,但要注意,每次放置不多於30分鐘,以免凍傷。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軍媒聲音:用初心和使命凝聚決勝未來的力量
南海南海,我就在這裡!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