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為大明續命200年,忠勇之心天下皆知,為何卻非死不可?

他為大明續命200年,忠勇之心天下皆知,為何卻非死不可?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外有猛將,則可定國;內有名臣,則可興邦,若是能同時擁有二人,則實乃是國之大幸!不過自古以來,忠臣良相幾乎從沒好下場,其中也包括了明朝的脊骨于謙。

于謙是浙江杭州人,素以廉正聞名,深受百姓擁戴。當時明英宗還小,朝內由「三楊」主持內閣政務。但是只要是于謙上書,他們都會很快批複,在他們的治理下,國家呈一片欣欣向榮之景。然而,當「三楊」逝去後,明英宗重用大太監王振。百官為求陞官、自保只能用金錢來買平安。但于謙卻不同,不僅不送任何金銀,反而經常與王振作對。當人勸誡于謙時,他卻答道:我的袖中,只有清風。

土木堡事變的發生,致使英宗被瓦剌所擒。此時,瓦剌大軍兵臨城下,明朝上下一片慌亂,不少人都提議遷都或者逃亡。唯有于謙極力主張應戰。為穩軍心,他和其他大臣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並組織軍民在北京城與敵人展開激戰。正是此戰,為後來的明朝帶來了將近200年安定!那麼,這樣一位忠君愛國的名臣,為啥在英宗重登帝位後,卻非殺他不可呢?

小編認為,這三點令他非死不可。1,他恨于謙。雖然我們在大義的角度來看,于謙所做並沒有錯。為了穩定軍心,為了斷絕瓦剌的念頭,為了杜絕「靖康之恥」的重演,他立代宗,抵瓦剌,這是最好的做法。不過,于謙卻根本沒想救英宗回朝!要知道,英宗在瓦剌時日子過得並不好,他曾多次命懸一線,心中又怎麼會沒有一絲妒恨呢?2,為了維持正統性。眾所周知,代宗是在國家危亡之際而立的,此時皇上已經換了人選。他若不殺于謙,則此次事變名不正言不順。除此之外,殺了于謙也算是剪除了代宗的黨羽,可使代宗翻盤無望。

3,于謙違背誓言。在國家危難之際,于謙與大臣曾去找孫太后,希望能立朱祁鈺為帝。當時,他曾信誓旦旦的向太后保證,將來英宗之子朱見深一定是未來皇帝。然而,在代宗繼位僅三年後,他便廢了朱見深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此次廢立太子,于謙並未表明態度。這樣一來,英宗一脈就相當於斷了皇帝傳承。我自己做不成皇帝也就算了,我的兒子能坐上皇位也算!憑什麼你的兒子就成了太子?這樣一來,英宗對二人可就恨之入骨。一位名臣也就這樣死在了政治鬥爭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此人一生只收過四位徒弟,一位精忠報國,個個頂天立地!
古代第一巨貪不是和珅,而是他!抄家抄出960億,財富遠超國家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