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佔領整個北非且越過比利牛斯山脈的阿拉伯人,為何沒能拿下法國

佔領整個北非且越過比利牛斯山脈的阿拉伯人,為何沒能拿下法國

公元8世紀的阿拉伯人十分生猛的。他們從阿拉伯半島一路向西佔領整個北非,再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進攻西歐,最遠打到今天的法國境內,前期真是一路凱歌猛進。可是西歐至今仍是歐洲基督教的地盤,看不到阿拉伯人留下的據點,那麼是誰阻止了阿拉伯人的步伐?

圖1 阿拉伯帝國 (632年阿布·伯克爾所建政權)

一.拿不下君士坦丁堡,我就拿西歐

阿拉伯帝國是穆罕默德於公元632年在阿拉伯半島上的麥地那創立的,是一個以阿拉伯民族為主體的政教合一的政權。

這個國家的開局和東方的大唐帝國一樣生猛,在四大哈里發時期,先是在短短20餘年間就征服了壓在自己頭上數百年的薩珊波斯王朝,直接和西征的唐軍在中亞地區相遇。同時阿拉伯軍隊從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小亞細亞半島的部分地區,並往西攻佔了埃及等環地中海的北非地區,將拜占庭的勢力從亞洲和非洲全部驅逐。此時阿拉伯人佔領區的東西跨度已經接近6000公里,直接把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起來了。

然而這麼生猛的阿拉伯人,卻拿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沒有辦法。面對稱雄地中海的拜占庭海軍,博斯普魯斯海峽對阿拉伯人來說宛如天塹。阿拉伯海軍對君士坦丁堡發動的三次大規模進攻,都被拜占庭海軍利用希臘火硝狠狠地挫敗了。無奈之下,此時已經是倭馬亞王朝的阿拉伯帝國想出了一個「大迂迴戰略」:從西歐的伊比利亞半島登陸,然後攻下高盧和亞平寧半島,從西邊的陸路突襲拜占庭的後方,到時君士坦丁堡就是我囊中之物。

圖2 拜占庭帝國(395-1453年)

說干就干,在穩定了北非的局勢後,埃及總督穆薩·伊本·努塞爾派遣將領齊亞德率領以北非摩爾人為主力的7000先遣部隊,於公元711年越過直布羅陀海峽登陸伊比利亞半島,之後努塞爾本人率領數萬主力軍趕到。此時半島上的西哥特王國正處於內訌之中,面對阿拉伯軍隊的突然降臨手足無措,被一路平推到比利牛斯山腳下。這個盤踞半島數百年的日耳曼王國,短短三年就拜倒在了阿拉伯騎兵的彎刀下。

實現了征服西歐計劃的第一步,哈里發在心裡已經將西歐人視作了戰五渣。公元732年,他下令阿拉伯騎兵越過比利牛斯山脈,向高盧地區挺進。

圖3 公元714年查理.馬特成為奧斯特拉西亞公國宮相時的法蘭克諸國形勢圖

二.我鐵鎚查理將擔負起法蘭克的興亡

此時統治高盧平原的,是已創立二百餘年的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在阿拉伯軍隊征服西哥特王國的時候,法蘭克王國也發生了內部政治鬥爭。

從7世紀開始,王國的大權旁落於權臣——宮相(相當於內務府總管)的手中。此時的法蘭克處於南北分裂的狀態,南部的奧斯特拉西亞王國和中部的紐斯特里亞王國的宮相為奪取墨洛溫王朝的大權,開展了一系列包括內戰在內的權力鬥爭。最終奧斯特拉西亞的丕平二世迫使國王狄奧德里克三世承認他為全國唯一的宮相,其權力也從原來的管理宮廷事務擴大到可以掌管軍國大事。丕平二世死後,他的私生子查理·馬特於公元714年接替了宮相的位置,並通過幾年的努力穩固了自己的地位。

查理·馬特所接手的不得不說是一個爛攤子:內有紐斯特里亞和勃艮第的舊貴族叛亂,外有薩克森人和阿爾瓦人侵擾東部邊界,但最危險的毫無疑問是剛征服了西哥特王國的阿拉伯軍隊。查理意識到阿拉伯人隨時有可能大舉進攻本國,於是在內部開展了一系列的整頓。

圖4 凡爾賽宮內的查理·馬特雕像

想對外需先解決內亂的道理西方人也是清楚的。查理先是在經濟上廢除了無條件分封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改革」,在全國推行采邑制度,籠絡了中小封建地主和自由農民為自己效力,奠定了騎士制度的基礎。之後查理組建了一支由奧斯特拉西亞王國的自由農民為主的新軍,利用他們先後平定了紐斯特里亞和巴伐利亞等地的貴族叛亂,並鍛造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但是在查理還沒有完成這一過程的時候,阿拉伯人已經越過了比利牛斯山脈,開始與法蘭克南部的封建貴族阿奎丹接上了火。

這個阿奎丹的領袖歐多伯爵可是了不得,一直都與宮相作對,還曾經擊敗過查理的軍隊,可見當時法蘭克的封建分裂勢力有多麼囂張。他自認為是強大無比,在面對阿拉伯人的進攻時驕傲輕敵,不知己知彼,結果在波爾多會戰中被阿拉伯名將兼西班牙總督拉赫曼的五萬騎兵狠狠地教做人了。實力大損的他無法再與阿拉伯人抗衡,只能重新抱查理的大腿以求自保了。

為什麼查理·馬特會有「鐵鎚查理」的稱號呢?看他接下來的表現就明白了。

圖5 法蘭克王國的形成與發展

三.普瓦提埃:一戰封神

與驕傲自大的歐多伯爵不同,查理從擔任宮相之初就清楚地意識到阿拉伯人的強大,為此做了將近20年的準備工作。特別是看到阿奎羅這麼強大的封建勢力都敗在了阿拉伯軍隊的手下,讓他更加重視對敵方的情報工作和對自身軍隊戰鬥力的錘鍊。

相反,阿拉伯人這回犯起驕傲自大的毛病來了。畢竟他們先是摧枯拉朽地滅亡了西哥特王國,之後又輕鬆擊敗了阿奎羅的軍隊,在他們眼裡西歐還有能打的嗎?面對這個「誰贊成,誰反對」的經典命題,鐵鎚查理高喊了一句「我反對」,並抬手接住了抽向自己的致命一掌。

拉赫曼率領阿拉伯輕騎兵一路北進,來到了法蘭克王國的西部重鎮普瓦提埃城開始攻城。驕傲的拉赫曼沒有想到的是,查理早已經下令在法蘭克的各城市構建起堅固的石制防禦工事,而自己帶領的輕騎兵卻不善於攻城,因而被困于堅城之下。而查理已經鍛造出了與之前步兵為主不同的,以新式重裝鋼甲矛騎兵為主的新軍,同時配以殺傷力強大的希臘弩炮部隊,戰鬥力有了質的飛躍。這是利用法蘭克人身高體壯的特點,為克制阿拉伯輕騎兵而進行的軍事改革。

圖6 阿拉伯騎兵

是騾子是馬,該拉出來溜溜了。拉赫曼不是死腦筋,他分出一支部隊對普瓦提埃城圍而不打,自己則率領另一支部隊北上進攻圖爾城。查理為了保護這座基督教的中心城市,率領自己的精銳法蘭克騎兵前來與阿拉伯人會戰。他敏銳得發現阿拉伯人的後勤補給線過長,沒有直接派大軍全線進攻,而是派出小股騎兵騷擾對方,並趁機切斷了敵方的後勤補給線。這一舉動使得拉赫曼大為驚恐,趕緊下令從圖爾城往普瓦提埃方向撤退。

由於之前的戰爭打得太順利,幾乎每個阿拉伯士兵都搶掠得盆缽體滿,不論他們的統帥如何強令放棄輜重輕裝撤退,就是不肯丟下自己手裡的財寶。無奈之下,拉赫曼只能不斷派出一些騎兵掩護主力斷後,結果都被尾隨其後的法蘭克騎兵吃掉了。這樣的死亡循環持續了6天,如果在繼續個十天半月,哪怕再多兩倍的人數也會消耗殆盡。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拉赫曼退到普瓦提埃城下後,集合攻城部隊與查理進行決戰。

圖7 法蘭克重騎兵

戰役一打響,阿拉伯騎兵便向著法蘭克軍隊發動全線衝鋒,這是他們之前克敵制勝的法寶。可是這一招在查理面前不頂用了,法蘭克的弩炮部隊隔著幾百米就是一通密集弩箭招呼,給前鋒騎兵重大殺傷。後續的騎兵繼續進行無謂衝鋒,可是衝到陣前才發現是一群明晃晃的長達5米的鋼矛在等待著他們,很多人就這樣被刺個透心涼。法蘭克步兵順勢將鋒利的重標槍一齊扔出,將缺乏裝甲護具的阿拉伯人殺得是哀鴻遍野。

在成功壓制了阿拉伯騎兵的衝鋒後,查理馬上下令重騎兵全線進攻。阿拉伯人缺乏騎射部隊,根本無法抵擋人高馬大的重騎兵的衝擊。此時歐多伯爵的阿奎羅騎兵趁機從背後偷阿拉伯人的大營,那是堆積阿拉伯人戰利品的地方。見到大本營被劫,早就被財物迷住雙眼的阿拉伯士兵毫無戰心,只顧著保護自己的財富,因而已經潰敗的集團軍更加混亂。拉赫曼的殘軍被查理的主力重重圍困,不久就全軍覆沒,拉赫曼本人也戰死沙場。

由於查理的精心布置與勇猛頑強,法蘭克軍隊以2000人的損失殲滅了一萬餘阿拉伯騎兵,戰損比達到1:5。普瓦提埃戰役的輝煌勝利,便是查理「鐵鎚」稱號的一個最有利的證明,真可謂是封神之戰。

圖8 油畫普瓦捷戰役,畫中執斧者是法蘭克首領查理.馬特

四.一石激起千層浪:基督教世界的全面反擊

在普瓦提埃取得大勝之後,歐多伯爵請求率軍追擊阿拉伯人,將其徹底趕出西歐地界。在政界和軍界叱吒風雲20年的老狐狸查理深諳制衡之術,清楚如果讓歐多將阿拉伯軍隊徹底趕出西歐,那麼這箇舊時的宿敵就將獲得更大的勢力來與自己對抗,因此保留阿拉伯的勢力在伊比利亞半島與阿奎羅相愛相殺是必要的。就算歐多不想反叛自己,他也怕中了阿拉伯人的誘敵深入之計而損兵折將,到時候自己還要繼續去擦屁股。鑒於這種考慮,查理拒絕了歐多伯爵的請求。

普瓦提埃已經是阿拉伯人的軍力和後勤所能擴張的極限。阿拉伯人孤軍深入基督教世界的腹地,自己的數量和軍備又不佔優勢,而法蘭克人又是以逸待勞,被擊敗是理所當然的結果。攻入高盧的阿拉伯騎兵經此一戰,已經無力在當地紮根,只能退回伊比利亞半島,繼續和阿奎羅在比利牛斯山脈地區小打小鬧。

圖9 19世紀畫家筆下的高盧境內的阿拉伯侵略軍

查理在擊退阿拉伯人的入侵後,繼續向東統一了勃艮第和薩克森等地。他的兒子丕平三世在教皇的幫助下,於公元751年廢除了墨洛溫王朝,自己繼位為法蘭克國王,開啟了加洛林王朝的統治,緊接著便有了「丕平獻土」的故事。

阿拉伯人的勢力被驅逐出高盧後,基督教世界士氣大振。伊比利亞半島的日耳曼人不斷發動反抗阿拉伯人的起義。拜占庭帝國吸收法蘭克軍隊的先進經驗,也組建起了鋼矛重騎兵與阿拉伯人硬剛,並於公元746年在塞普勒斯的海面上再次大敗阿拉伯人的海軍,殲滅了對方將近10萬人的兵力,並趁機收復了小亞細亞半島和敘利亞的安條克地區。

倭馬亞王朝經此一連串的打擊,國內爆發了由東伊朗呼羅珊地區的阿巴斯掀起的奪權叛亂,將舊哈里發馬爾萬二世趕出巴格達,從而開啟了阿巴斯王朝的時代。

圖10 普瓦捷戰役

小結:阿拉伯人雖強,但也不是天下無敵的

任何帝國都有其地理擴張的極限,阿拉伯帝國也不例外。能夠進攻到法蘭克中部的普瓦提埃,已經是其武力的巔峰表現了。而且西有法蘭克,東有大唐帝國,阿拉伯人絕不是無敵的存在。更何況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阿拉伯人戰鬥力再強,打下超過13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也是守不住的。阿巴斯王朝在經歷了極盛時期後,分裂成諸如塔希爾王朝等諸多王國,哈里發到最後實際統治的地帶只剩巴格達一隅之地,最後被西征的蒙古鐵騎踏平。

不過阿拉伯人倒是可以不用灰心喪氣,兩百年後出現了一個奧斯曼帝國,完成了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未竟大業。

文:鐵騎如風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的「細腰」美男,會讀書更會做官,歷仕宋、齊、梁三朝不倒
比關羽還厲害的斜杠青年,不但助魏晉滅掉東吳還能注釋《左傳》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