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人是群居動物為什麼寧可和狗呆在一起:社交是安慰劑

人是群居動物為什麼寧可和狗呆在一起:社交是安慰劑

最近,外網一項調查顯示:比起人類同類,人更喜歡向狗表達喜歡之情。52%的調查對象表示親吻狗狗比親吻愛人朋友更頻繁,而且61%不介意直接親吻狗狗的嘴。同時,當面臨和狗睡還是和人睡一張床的問題時,他們果斷地選擇了狗。

你可能覺得驚訝,但如果你知道高達94%的人寧可和狗狗呆在屋子裡,不願和人一起出去,是不是更驚訝?

這項調查的研究對象是西方人,基於西方尊重個體的社會氛圍及個人自由的價值取向,94%這個數據可能是相對準確的。那麼在東方社會會是怎麼樣呢?

答案是類似的,不過不會那麼高。

我們知道隨著社會發展,分工細化,每個個體的具體承擔的工作越來越細分、專業,原先每個家庭可能都要負責糧食生產、衣物製作、建造房屋等方方面面,而現在你只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創造價值取得工資,然後通過淘寶、商場買到所有你想買的東西。

這種模式帶來的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社交弱化,畢竟你不需要認識賣種子的、賣布的、釀酒的,也不需要認識裁縫、泥瓦匠等等。那麼刨去這些曾經必要的社交,剩下的就是你不得不去應對的社交及發自內心想去的社交。

活著已經竭盡全力。公司應酬以及各種礙於情面必須出席的酒局輕易擠占我們的業餘時間。工作應酬後,一個人回家路上的時間才是自己的。這就難怪開車回家寧可在車裡也不願意上樓,難怪地鐵的低頭族紛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難怪對微信好友發來的消息視而不見。如果一個人一天醒來的16小時只有2小時是屬於自己的,這其實是蠻可悲的。

有人說不要這麼悲觀,還有朋友。請不要過大歌頌友誼,開心過後,狂歡過後,繁華落盡的悲涼只有自己才能感覺到。你的哭訴換來的只有短暫的同情,醉酒後麻煩依然存在,生活的難題仍需自己面對。如果說社交能帶來什麼,社交只能帶來安全感,而這安全感是假象,社交只是安慰劑。

真相是只有你不再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老師、一個醫生的時候,你才是你自己,你才能成為自己,為自己選擇和努力。那麼為啥和狗呆在一起就這麼舒坦呢——狗不需要你扮演一個合格的狗主人。汪~

本文作者:錢蠶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新鮮事兒 的精彩文章:

玩脫了,澳大利亞一爸爸打賭吃壁虎後離世,不是每個人都是貝爺!
試管嬰兒鬧烏龍:美國亞裔夫妻生下別人的孩子

TAG:全球新鮮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