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她是大觀園中最渴望自由的女子,走出賈府後,結局卻很慘烈

她是大觀園中最渴望自由的女子,走出賈府後,結局卻很慘烈

一座大觀園,鎖住了若干名女子的青春。也難怪,當時是一個要求女子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時代。這些主子姑娘和丫頭們,在這座方圓三里半的園林中,或寫字彈琴,或下棋作畫,或吟詩做對,或描鸞刺鳳,或鬥草簪花,或拆字猜枚。

這些女子們,看似風光無限,錦衣玉食。但是,她們若是想出去走走,卻沒有那麼容易。別說小姐們,就連丫頭們,也輕易不能出門。比如第六十回,當探春房裡的翠墨,命小丫頭蟬姐兒去買糕的時候,蟬姐兒也只能到後門邊上,將錢交給一個婆子,讓婆子去買。所以,第二十九回,當賈府在清虛觀打醮,王夫人下了命令,「有要逛去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時,各房的女孩子們,「聽了這話,誰不要去?便是各人的主子懶怠去,她也百般攛掇了去」。於是,五月初一這天,榮國府的門口,難得的熱鬧,「烏壓壓的站了一街的車」。

那麼,誰是這座園林中,最渴望自由的女子呢?怡紅院的小丫頭春燕,所渴望的未來,就是自己被放出去,可以自由擇配;梨香院的齡官,所渴望的是能和賈薔有一個美滿的結局。在她們的思想中,沒有走出賈府的概念。或許,這是她們的處境,決定了她們的眼界。

只有探春,是最渴望自由的女子。她渴望的,是真正的自由,是走出賈府,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自由。探春的身份,在賈府中略顯尷尬,她是正經八百的主子姑娘,卻有一個身為侍妾的生母趙姨娘。最關鍵的,是這位趙姨娘,「必要過上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來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甚至於要求探春,不顧賈府的舊例,要她多給自己的兄弟趙國基,二十兩喪葬銀子。一邊是探春從小兒就受到的封建倫理教育,一邊是自己的生身母親,探春難以兩全。

因為這略顯尷尬的處境,探春氣的哭道:「……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的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個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

探春渴望自由的心理,還表現在第二十七回,她向賈寶玉提的一個要求:「這幾個月,我又攢下有十來吊錢了,你還拿去,明兒逛去的時候,或是好字畫,書籍,卷冊,輕巧玩意兒,給我帶些來。」這是探春對外面的世界的嚮往,所以,這些從外面來的,並不值什麼錢的「輕巧玩意兒」,成了她的摯愛。賈寶玉看著外面的世界,沒什麼稀罕的,「也沒見個新奇、精緻東西,左不過是金玉銅器,沒處擱的古董,再就是綢緞,吃食,衣服了」,但對於探春來說,卻連「柳條兒編的小籃子,整竹子根樞的香盒子,膠泥垛的風爐兒」,都是好玩意,「把我喜歡的什麼似的」。

甚至於,連探春住的房間,也因她「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她厭煩一切可能拘束了自己的東西或者事務,她渴望更大的空間,任自己翱翔。

最渴望自由的探春,也成了大觀園中唯一一個可以走出去的女子——走到了「一帆風雨路三千」的異鄉外邦,成了和親的犧牲品。那麼,走出了大觀園的探春,是否真的得到了自由?是否真的可以從此展翅翱翔?曹雪芹將探春走出賈府後的慘烈結局,隱藏在林黛玉的一個玩笑之中。

第三十七回,探春組建了「海棠詩社」。無疑,這是她模擬外面的大千世界的一次舉動,因為雖然古代不乏才女,卻很少有誰像探春一樣,在閨閣中組建詩社的。正是在這詩社的組建之初,大家都為自己取了號。探春道:「……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吧!」林黛玉道:「你們快牽了她去,燉了脯子吃酒。」……「古人曾云:『蕉葉覆鹿』,她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隻鹿了?快做了鹿脯來。」

「蕉葉覆鹿」是《列子》中的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鄭國人,打死了一隻鹿,怕被人發現,就放在一個坑中,然後蓋上了蕉葉。「蕉葉覆鹿」,覆的是死鹿。探春偏偏用了這麼一個號,她的結局也就隱藏在這個慘烈的暗示之中。

而且,探春曾經被家中的小廝興兒,比喻成「玫瑰花」,「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有刺扎手」。《紅樓夢》中,卻偏偏還有一朵「玫瑰花」——尤三姐。當賈璉勸說賈珍,聘嫁了尤三姐時,賈珍捨不得,賈璉道:「……玫瑰花兒可愛,刺大扎手。咱們未必降得住,正經撿個人,聘了吧!……」尤三姐這朵「玫瑰花」,又是什麼結局?因為婚姻不順,而自刎身亡。《紅樓夢》中這僅有的兩個被比喻成「玫瑰花」的女子,我們不能不將她們的命運,連接在一起。

這兩個伏筆,都是在暗示探春走出賈府中,所遭遇的慘烈結局。探春,是大觀園中最渴望自由的女子,可是,她終究沒能等來真正的自由,她依然逃不掉「萬艷同悲」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順說名著 的精彩文章:

賈母的生日,不過花了幾千兩銀子,為何就掏空了賈府?
林黛玉的六個分身,寫盡了她一生的故事

TAG:三順說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