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此生是無盡生命長河的一個片刻朗讀篇

此生是無盡生命長河的一個片刻朗讀篇

太橋旦曾堪布教言智慧 正能量

此生是無盡生命長河的一個片刻

《修心七要廣釋(上)》連載·22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大家知道怎樣才能算是一個大乘佛法的修行者嗎?是不是站在大乘行者的行列里就算是了?是不是穿上大乘的法衣就算是了?是不是閱讀大乘經典就算是了?都不是的。只有發起了菩提心才算是一位大乘行者。菩提心分為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願菩提心是什麼呢?就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安住於佛果,我們發誓成佛。這樣的心態叫願菩提心。

為了實現這個誓願,我們要付諸實際行動——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叫行菩提心。

比如我們想去拉薩,這個願望叫作「願」;我們腳踏實地走上旅途叫作「行」。願菩提心是發心,行菩提心是戒律。在沒有領受菩薩戒之前,所有發心都屬於願菩提心。領受菩薩戒以後,就變成了行菩提心。無論是願菩提心還是行菩提心,無論是世俗菩提心還是勝義菩提心,在沒有真實生起之前,都談不上是一位大乘行者。

菩提心的前提是什麼?是出離心。如果沒有生起出離心,沒有以解脫輪迴為人生目標,說明我們的心還沒有轉向佛法,那根本就不屬於佛教徒。正如薩迦派大德貢嘎寧布所說:「貪執此生非行者。」「行者」就是指修行人。如果內心沒有轉向佛法,只會轉向世間法,只會追求此生此世的利益,那就根本不是修行人。

在「上座的前行」之後,我們開始學習的是「言教的前行」。所謂「言教的前行」,核心目的就是要破除我們對此生的貪執和對來世的貪執,這樣才有望成為行者。思維「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可以幫我們斷除對此生的貪執;思維「輪迴過患、因果不虛」,可以斷除對來世乃至整個輪迴的貪執。既不貪執此生,又不貪執輪迴,那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解脫,這才是生起了出離心。

所以,「言教的前行」太重要了,即使我們已經皈依了,已經有佛堂了,還有很多佛像和法器,但如果內心沒有斷除對此生的貪執,則根本談不上是一個行者。不是行者,佛堂又有什麼用?法器又有什麼用?比如說,如果你根本不懂醫術,卻買了很多藥品和醫療設備,對你有什麼用呢?如果你真想成為一個醫生,那首先不是要積攢藥品和設備,而是要去拜師上課、提高醫術、積累臨床經驗,這些具備了,醫藥和設備對你才是有價值的。

所以,學佛的第一步,必須要斷除對此生的貪執;要斷除對此生的貪執,只有靠思維「言教的前行」。這種思維要深入到骨髓,不能只停留在皮毛上。有了真實的覺受才能有力量斷除對此生的貪執,才可以進一步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否則,我們內心對此生還抱有深深的貪戀,嘴上卻老說一切如幻如夢,這實在是自欺欺人。

現在,有很多佛教徒,對佛法的精華並不重視,卻沉迷於佛法的表象和理論。學佛很多年,對此生的貪執沒有絲毫改變,這樣的人不但做不了佛教徒的榜樣,反而會讓其他人對佛教產生不良的印象。

佛教的核心是什麼?是慈悲和智慧,也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會在什麼樣的人心中生起呢?會在真正的行者心中生起,而不是非行者。行者具備出離心,不貪執此生的利益;非行者不具備出離心,具備的是世間法,不是佛法。而思維「言教的前行」,正是成為一位行者的最佳途徑。

為什麼我們會貪執此生?因為我們從未思考過: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會對我們產生誘惑?這些誘惑真的有價值嗎?

很多人拚命工作、努力賺錢,為了現世的利益,做著千百年的計劃。可等到命終之時,一切財富、名望和親眷都無法帶走,只有赤裸裸地孤獨離去,在中陰的世界中無助地漂泊。有生之年的一切,甚至連自己的身體,都不再與我們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可見,今生我們擁有和貪執的一切,不過如一片浮雲。在生命最關鍵的時刻——死亡之時和死亡之後,這片浮雲會消散得無影無蹤。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現世的利益毫無價值。只是我們要明白——這些只是生存的需要,不是生命的意義,不值得傾盡一生的心血去追求。

我們對今生的認識一直是錯誤的——以為獲得更多的財富、更健康的身體,今生就會幸福。如果生命僅僅是這一生,那我們可以花費畢生的精力去追求財富和健康。然而,此生並不是唯一一次生命。我們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能只看重眼前短暫的利益。此生只是無盡生命長河中的一個片刻,還有無數的來生等待著我們。如果為了這個片刻,我們付出了太多代價,失去了未來無數世的幸福,這實在是得不償失、愚痴至極啊。

佛法對生命的認知是清晰而正確的。藏地有很多修行人,只求每日的溫飽,把其餘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修行上。他們的內心平靜、充實而愉悅。當無常或者死亡來臨之時,他們早已做好準備,沒有任何執著,沒有任何牽掛,像微風一樣輕鬆自在,像陽光一般無憂無慮。為什麼他們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因為他們對此生沒有太多的執著,對未來也沒有長遠的計劃。他們對今生的認知是正確的。

很多時候,我們對今生的利益太過執著,根本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年、幾個月甚至是幾天,卻在制訂著千百年的宏偉計劃。

在現代社會中,人人都想要發展外在的事業,想創業,要成功,這些盲目的貪執實在沒有必要。發展、創業應該在自己的內心之中,因為我們的內心蘊藏著無限的寶藏、無盡的如來藏,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追求。可世間人卻恰恰相反。密勒日巴尊者曾說:「密勒日巴看世間人都瘋了,可世間人卻覺得密勒日巴瘋了。」到底是誰瘋了?世間和出世間的矛盾真是太大了。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橋旦曾堪布 的精彩文章:

鳳凰的雙翅朗讀篇
人類最大的愚痴朗讀篇

TAG:太橋旦曾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