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積分換獎勵」的激勵法真的有效嗎?適度的獎勵,對孩子很有必要

「積分換獎勵」的激勵法真的有效嗎?適度的獎勵,對孩子很有必要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一直被眾多家長奉行,於是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的重視,讓孩子從小開始培養很多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在培養這些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常常用到一些激勵孩子的手段,比如:積分換獎勵、玩具獎勵等等。

這裡就先來給大家講講關於積分獎勵的一個小故事吧。

楊楊為了調動她兒子做事的積極性,採取了積分獎勵法,只要她兒子做好某件事就可以得到積分,比如認真寫作業、整理玩具、按時睡覺等等,而獲得積分之後就可以兌換獎勵,可以是她兒子想要的玩具也可以是去吃大餐或者是去哪裡玩等等。剛開始的效果很好,她兒子做什麼都很積極,這也讓楊楊感到欣慰。省得和兒子講道理的同時兒子又主動做事。

直到有一天,楊楊讓兒子幫忙擦個桌子,她兒子抬頭就問會有積分獎勵嗎?這讓楊楊開始有點擔心,楊楊擔心以後孩子會不會受到積分獎勵很大的影響,比如沒有積分就不做事等等問題。

故事就先講到這裡,相信這也是很多家長使用積分獎勵時遇到過的問題吧,這就不禁讓人思考,如果有一天我們沒了孩子想要的獎勵應該怎麼辦?

其實這是家長在獎勵時忽略了潛在問題,獎勵對內驅力不利的影響。這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通過一個心理學上的小故事來揭曉吧。

有位老人退休之後在郊區買了房子,某天突然有一堆孩子在他房子附近踢球,十分的吵鬧。這個時候老人就想了一個辦法,他給了踢球的孩子們一人一美元,並且告訴他們很喜歡看他們踢球希望他們可以每天表演給他看。第四天開始老人只給了0.5美元,說自己錢不夠了,第六天老人說自己沒有錢獎勵了,孩子們全走了並且再也沒有來踢過球,在這裡老人就是利用了獎勵的副作用。

當踢球被套上獎勵的名頭,孩子們對於踢球就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行為演變成模式,原來激勵他們踢球的內驅力就不復存在了。特別是長時間靠獎勵孩子來激勵孩子,忽視內在激勵,這對孩子有著不利的影響,讓孩子做事不是在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基礎上,而是注重看有沒有利益,這會讓孩子的思維變的狹隘。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並非事事都需要獎勵,分兩種情況。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的時候,對他們言語鼓勵或者行為支持都勝於獎勵。比如孩子喜歡畫畫,家長可以畫他們畫的好,行為支持就是可以帶他們去看他們喜歡的畫展等等。如果你因為孩子畫的好,就說「你畫的真好,我周末帶你去遊樂園」這樣把兩者綁在一起,就弱化了畫畫帶給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對於孩子不喜歡的事,可以獎勵,但是要懂得撤離。在孩子做不喜歡的事的時候,可以利用獎勵作為引導孩子的第一步,但是一定要記住獎勵的目的是最後不獎勵孩子也能主動,所以及時的撤離獎勵行為也很重要。

要知道通過獎勵來獲得的「短暫成功」並不值得慶幸,「短期成功」背後或許會造成對孩子的不利最終演變未來的失敗。所以獎勵可以,但是一定要分清是不是該獎勵,並且適度的獎勵和及時的撤離獎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麗娟 的精彩文章: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鄰居這幾招分分鐘讓孩子改掉壞毛病
孩子從小跟著姥姥長大,父母缺位7年,家長該如何彌補親子關係?

TAG:齊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