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年高血壓五大特點,你了解多少?

老年高血壓五大特點,你了解多少?

老年高血壓,一般是指年齡≥65 歲,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的患者。

數據顯示,半數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而在超過80歲的高齡人群中,患病率更是接近90%,不僅如此,高血壓是罹患腦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險因素,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與其他人群相比,老年性高血壓主要有5個特點:

1.脈壓增大

老年人心臟射血時大動脈不能彈性擴張,動脈內驟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緩衝,導致收縮期血壓增高,而在心臟停止射血的間歇期大動脈缺乏彈性收縮加壓作用,所以舒張壓相對較低,導致脈壓差增大。脈壓是反映動脈彈性功能的指標。

2.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病率高

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

我國人群統計,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病率為21.5%,占老年高血壓總人數的53.21%。

3.血壓水平易受各種因素影響

隨年齡增長,大動脈彈性下降,動脈僵硬度增加;壓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腎上腺素能系統反應性降低;腎臟維持離子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血壓神經-體液調節能力隨之下降。

因此,老年人血壓水平容易受各種因素如體位、進餐、情緒、季節或溫度等影響,稱為異常血壓波動。常表現為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和血壓晝夜節律異常等。

4.常合併相關疾病

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多種危險因素和相關疾病,合併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腎功能不全和腦血管病的檢出率分別為39.8%、51.6%、52.7%、19.9%和48.4%。

5.易發生假性高血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伴有嚴重動脈硬化時,可出現袖帶加壓時難以壓縮肱動脈,所測血壓值高於動脈內測壓值的現象,稱為假性高血壓。假性高血壓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當收縮壓測量值異常升高但未合併相關靶器官損害,或藥物降壓治療後即出現低血壓癥狀時,應考慮假性高血壓可能。假性高血壓可導致過度降壓治療,收縮壓過低在高齡患者可能引起跌倒、衰弱等不良預後的增加。

《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指出,老年高血壓降壓治療應強調收縮壓達標,在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使血壓達標。在啟動降壓治療後,需注意監測血壓變化,避免降壓過快帶來的不良反應。

在降壓藥物選擇上,指南建議,老年高血壓患者應儘可能使用一天一次、24小時持續降壓的長效藥物,以有效控制夜間和清晨血壓。

臨床上,苯磺酸氨氯地平較為常用。它是一種分子長效型降壓藥,靠藥物自身結構,使血葯濃度達到峰值時間延長。研究顯示,服用該葯後6-12小時達到血葯濃度高峰,其半衰期長達35-50小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醫惠葯 的精彩文章:

中國疾病負擔報告:慢性病成我國過早死亡主要原因
208個藥物可「超說明書使用」,首個抗精神病藥物透皮貼片獲批

TAG:雲醫惠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