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繼位後,誅殺魏忠賢及其黨羽,為何說這一做法導致明朝滅亡

崇禎繼位後,誅殺魏忠賢及其黨羽,為何說這一做法導致明朝滅亡

重新回顧明朝的滅亡,有很多人都認為,當初崇禎殺掉魏忠賢,會直接導致國家的滅亡,這個看法還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其實魏忠賢活著的時候,他的名聲就不是非常好,魏忠賢和自己手下的閹黨把持朝政多年,也做出了很多的壞事,因此這樣的壞傢伙被認為是朝廷的滑稽小人。所以這樣的一個傢伙被崇禎給殺掉,也不是什麼不可理解的事情,可為什麼人們會認為他的死亡,會導致國家最終的衰亡呢?

會有這種說法必定有其中的原因在裡邊。魏忠賢確實不是一個好人,他在當政之後也做過很多的壞事,不過要是拿非黑即白這種說法來評價他,是沒有道理的。魏忠賢這個人對皇帝還是忠心的,像他這樣的太監,身上的權力都是來自皇帝,因為這樣的身份,他們這輩子是不可能當上皇帝的,所以就只能是依附皇帝生活。因此就算太監的權力再大,也只是皇帝身邊的一條蛆蟲,否則明朝不會一直都有這些掌握朝政的太監。

但魏忠賢的死,確實是給明朝的滅亡埋下伏筆,主要是由於魏忠賢在朝中當政多年,不滿他的人和依附他的人都非常多,因此朝中就出現了兩大黨派。其中閹黨是絕對支持他的,這個黨派成分非常特殊,不僅有朝中的要員,甚至內閣大臣都與他們有著很親密的聯繫。此外,還有各地的很多大員,以及軍中大將,甚至都督遼東等地的幾個大員也都是魏忠賢推薦的。可隨著魏忠賢被殺,這些人也受到牽連,在魏倒台之後,當初和他關係非常親密的人,都遭到清算。

其實,殺掉魏忠賢並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可崇禎殺人之後,株連太多高官就容易引發朝局的動蕩。古代的皇帝最討厭底下的臣子結黨營私,可畢竟是人情社會,黨派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因此皇帝也只能是默許黨派的存在。但為了限制這些黨派的發展,皇帝就會刻意扶持兩個或三個黨派,讓他們相互間牽制,這樣的話誰都發展不起來,也就無法對皇權造成威脅。當時的明朝就是這種情況,閹黨與文官黨派形成對峙的局面,明朝的政局還能維持穩定。

但在魏忠賢被殺後,閹黨就遭到皇帝的清算,從此退出朝局,朝中的大權就落到那些文人的手裡。後來明朝的滅亡,主要是這些文人們誤國,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排擠忠良,並且還勸阻皇帝留守北京,結果被李自成給一鍋端。再往後南明又是由於這些文人的內訌和變節,使得大明原本不錯的形勢就這麼被毀掉,朝廷權力平衡被破壞,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閹黨名字確實不好聽,可這裡面也有不少的能人,可惜這些人受到魏忠賢的牽連,無法為國家繼續效力。

還有一點也非常關鍵,魏忠賢當政的時候,還是有著一些弄錢的手段,用他可以來壓制那些文人,起碼朝廷的話語權還是在皇帝的手裡,可後來他死了,崇禎手上就缺乏這個管理朝廷的工具。加上崇禎本身就是一個沒有什麼主見的皇帝,他更是需要有魏忠賢這一工具來壓制朝臣,可惜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後來崇禎更是在自己不斷猶豫的過程中錯失好了良好的機會。

就這麼殺掉魏忠賢,雖然不能說這是大明滅亡的主要因素,但這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其實崇禎沒有必要殺他,也沒有必要清洗閹黨,繼續保持朝政平衡才是上策。皇帝連一個國家朝政都沒整治好,又怎麼能管理好天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祖麟論史 的精彩文章:

妹妹替姐姐嫁給書獃子,婚後丈夫身居高位,生下一子更是家喻戶曉
越劇皇后遇人不淑,只因撒了個小謊便名譽掃地,留下8字遺言自盡

TAG:祖麟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