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的父親母親》的守望:愛你就讓你快樂,我在等你從未離開過

《我的父親母親》的守望:愛你就讓你快樂,我在等你從未離開過

作者:齊雲軻

2013年的暑假,一部叫做《我的父親母親》的熱播電視劇悄然來到,初播和一再重播期間賺取了多少觀眾的淚水,讓多少人藉此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婚姻,並抓住時光的翅膀飛回到昨天,尋覓自己的青春歲月和那個印滿回憶的校園幽徑,那片見證著純潔、真摯愛情的小樹林,無奈、欣喜、苦痛、遺憾……百味雜陳,讓人淚奔的同時,又撫慰著疲憊的深心,慰藉著過往的痴念,不覺間忘卻了夏日的燥熱,充實了那個假期。

一、恩與情:因為恩情,收穫愛情

電視劇《我的父親母親》中,塑造的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首先得提的,便是戲骨陳小藝出演的張翠花。作為一個農村姑娘,她雖然沒有上過學,不識字,但敢愛敢恨、大膽潑辣、直爽能幹,讓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對於丈夫陳志的愛熾熱、濃烈而又執著。

最初,陳志是作為下鄉知青到哨寨村插隊的。由於父親「不清白」的政治問題影響,許多知青都通過各種努力相繼回城了,但他還得在插隊6年後繼續堅守在偏遠農村。對此,陳志內心深處是有著強烈自卑感的,儘管他也明白自己的父親遭遇的不公平對待遲早是會結束的,「不清白」的問題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還父親一個公道的。對於未來,無論是前途,還是婚姻,他都不敢有過多的奢求。這時候,平常就待他不錯的老支書的寶貝女兒——說是「寶貝女兒」一點兒也不為過,老支書有六個兒子,膝下就這麼一個閨女,還是老小——翠花走進了他的生活。

翠花,作為一個農村姑娘,她沒考慮,或者說壓根也不在乎陳志家父親的所謂「不清白問題」,只是欣賞陳志,愛慕陳志,進而愛上了陳志。她表達愛的方式很簡單,也很大膽,就是攔在陳志面前,塞給他一雙自己親手做的鞋墊,上去給他一個吻,陳志還在驚訝和愣怔中,他們的愛情,於她來說就算定下了。

為了促成他們的親事,翠花回家後就要求父母為她與之前定好的、她壓根就不喜歡的同村青年唐天良退親,態度是那樣的堅決、不容置疑、毫不妥協。贏得了愛情後,她把陳志當成了自己人,處處為他打算、為他著想、為他謀劃,通過父親,為他爭取了一個上大學的指標,在他父親得病後,又毫不猶豫地進城去照顧,不怕臟不怕累。陳志畢業回來上班後,她在家相夫教子,雖然苦點兒、累點兒,但是她很滿足,沒有半句怨言。

最初,她,作為未過門的媳婦,到陳志家後,含辛茹苦地持家,照顧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未來公公,為了解決公公的「不清白」問題,她不辭勞苦地四處奔走,讓人感動。她勤儉持家,雖然鬧出不少笑話,也惹得街坊鄰居的不解和不滿,但她還是堅持著做自己。對於公公、婆婆,她孝敬有加,家裡外邊的活兒一股腦的包攬過來,寧願自己累點兒、忙些,也不讓公公、婆婆操心。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作為知識分子的公公和婆婆真正從內心深處接受了她這個兒媳婦。

翠花對於陳志,是發自心底深處的真愛,為了捍衛他們的婚姻,她想方設法、不遺餘力。當招待所服務員小田陷害陳志時,她由著自己烈火般的性子果斷出擊,當眾置對方以難堪。當她發現丈夫與葉秀蘿的關係有點不正常時,醋性大發,跑到單位大吵大鬧,目的還是要保護他們的婚姻,因為她太在乎他,絕不容許任何人涉足,對他們的婚姻進行絲毫的侵犯,哪怕是一點兒可能性也不行。

對於陳志,或者說陳志一家,翠花是有恩的。正是因為他們這種超出一般情侶關係、夫妻關係的愛,始終被人為的濃濃恩情所包裹著,所以也就少了一些真正愛情的純粹和自然。這種建立在恩情基礎上的愛情,雙方遠遠沒有達到深深的心靈上的契合,容易成為一種負累,尤其是對陳志,日子越往後這種負累造成的影響越顯著。最後,當翠花明白陳志的負累時,也就想開了,與他離婚,放他走,他解脫了,自己也自由了,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和緣分。

二、愛與恨:負了真愛,留下遺恨

陳志真正的愛情,是萌生在校園裡的單純而又持久的愛,對方是葉秀蘿。

葉秀蘿作為原副省長的女兒,是高幹子女。她的父親在十年動亂中被殘酷的迫害,最終選擇了自殺。失去親情陪伴的葉秀蘿,是孤獨、憂鬱而又自卑的,在校園裡,雖然有那麼多的老師和同學,但都無法走進她的內心,她還是那麼的寂寞和不安。而陳志的出現,讓她看到了未來人生的曙光。同是文學青年,儘管他們都選擇了歷史系,但是愛好是無法輕易放棄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他們一同偷著閱讀所能尋到的文學名著,是那樣的如饑似渴,小心翼翼、擔驚受怕卻又無比欣喜。二人相互安慰著、鼓勵著、鞭策著,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和純真的情誼,愛情也悄然萌芽。

陳志試著寫小說,葉秀蘿作為第一讀者,真誠而又謙虛地提出修改建議,甚至直接執筆為其修改;閑暇時,二人在一起談心,坐在樓頂上用望遠鏡看星星,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陳志似乎忘卻了家中已經訂了婚的那個與自己志趣不同的文盲未婚妻翠花,與葉秀蘿沉浸在從未言明、也未突破一般同學關係的無聲「戀情」中。陳志與葉秀蘿的愛戀,是無聲無息的,也是循序漸進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他無法向葉秀蘿承諾什麼,也不能給她什麼,他知道自己與她不可能有將來,可是又情難自禁,不去愛她、不去想她、不去找她,真的做不到。

如果說在結婚之前,陳志與葉秀蘿的愛情還有一絲美夢成真的希望的話,那麼回家成婚歸來,陳志的心已經如死灰一般了。當馬慶升利用自己黨支書的身份,向葉秀蘿求愛,葉秀蘿拒絕他之後,找到陳志訴苦時,陳志的心疼了、苦了。儘管內心深處一直默默愛著葉秀蘿,但是他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和擔子,不能負了翠花一家對自己、對自己家的恩情,那隻好負了真愛了,雖說有一千個、一萬個不甘心,又能怎麼辦?

葉秀蘿向陳志傾吐心聲,告訴他馬慶升向自己的求愛後,實際上是希望陳志早點向自己表達愛戀的,可是陳志卻不能了。陳志言辭閃躲,王顧左右而言他,其實也是無言以對的痛心與無奈。葉秀蘿卻不明就裡,情急之下,只好主動向他示愛:「咱倆好吧?我不喜歡他,我喜歡的是你。」面對她的坦誠表白,望著她那閃爍著淚光的期待眼眸,陳志怎忍心傷害她呢?可是,不傷害又能如何?他已經沒有了退路,一句「我已經沒資格了」,從心底痛苦的托出,說完後,心裡一陣的悸動。葉秀蘿反問:「你不喜歡我呀?」他毫不猶豫地搖搖頭。這一刻,他心裡的矛盾、糾結、無奈、不安和愧疚撕扯著,淚水在翻湧,苦潮在起伏。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隱瞞已經結婚的事實了,儘管這時候說出會傷害到自己最愛的姑娘,也會傷害自己。他將實情無奈地講出,葉秀蘿震驚了,也深深的絕望了:自己一直愛著的人,竟然已經瞞著自己結婚了?對方還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姑娘,難道她比我還好嗎?

「你愛她嗎?」葉秀蘿脫口而出,她想知道在陳志心裡,她與那個農村姑娘相比,到底誰更重要。面對這個問題,陳志猶豫了一會兒,而後言不由衷、艱難地點一下頭:「愛,當然愛。」葉秀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不甘心地追問一句:「真的?」陳志終於說出了自己就這樣匆匆結婚的非常現實的原因:「像我這樣的人,根本沒資格談什麼愛不愛的,那個字眼對我來說太遙遠了。」因為他娶的不是愛人,而是恩人、自己一家人的恩人啊!沒有她和她一家,就沒有自己上大學的資格,就沒有父親這兩年的幸福生活,就沒有自己的今天。

葉秀蘿明白了陳志的難處,也知道了他對自己的情意,殘酷的現實他們都改變不了,只有被動的接受,別無他法。因為自己一直也在苦難中,所以她更能理解陳志的無奈與艱難。只是,自己該怎麼辦才好呢?

對話中,陳志的兩次回答,一次「毫不猶豫」,一次「言不由衷」,將對葉秀蘿的深愛和對翠花的重情表露無遺,深厲的苦痛在他心底默默承受。

臨別時,二人深情的對視,雖然只有那麼短短的一瞬間,卻將最深的情和最苦的痛留給了彼此。葉秀蘿悲痛欲絕,留在教室里痛哭,陳志傷心至極,一口氣奔上樓頂,望著漫天的星光,任淚水下墜。

畢業分別時,葉秀蘿將到省政府工作,但她又怕父親生前的政治對手打擊報復她,又是陳志及時的給予她鼓勵和開導,勸她好好工作,迫害她父親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好的;實在不行的話,過個一年半載還可以申請調離省政府。她將父親留給她的珍貴的派克鋼筆贈送給陳志,鼓勵他好好寫作:「你用它寫作,一定會成功的。」陳志接過還帶著秀蘿手溫的鋼筆,頓感有千鈞之重:這不是一支普通的鋼筆,這是自己深愛的人、也是深愛著自己的人給自己的一片心啊!

對秀蘿來說,父親為自己留下的東西,必定分外的珍貴、分外的有紀念價值,她珍藏了多少年了,現在把它送給陳志,其實也是將自己的一顆真心、一顆痴心、一顆戀心交給了他。交給他,是為他留個念想,別讓他忘了自己和自己對他的一份真摯的情意。這實在是無奈之舉,沒有辦法的辦法。

當葉秀蘿問及二人何時才能再見面時,對於二人未來已經無望的陳志,只好說道:「沒意義了。就這樣分別吧。」既然如此,那就相見不如懷念了。兩次交心對話,陳志一句「沒資格」,一句「沒意義」,雖然話語不多,卻在其絕望背後飽含著多少的無奈、依戀、不舍、苦痛與不甘啊!明明深愛著對方,卻不能在一起,人生之痛,何過於此?二人噙著淚水相互祝福,陳志臨走時再次告誡她:「不要答應你不愛的人,永遠都不要,不管是因為什麼。」這是陳志的經驗之談,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感觸才會這麼深。他就是答應了自己壓根不愛的翠花,才會釀成現在的悲劇,他不想類似的悲劇在葉秀蘿身上重演。之所以如此說,還是因為他心中有她,希望她過得幸福,儘管她未來的幸福不是自己能給予的,但只要自己深愛的人能過得幸福,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正如這部電視劇主題曲中唱的那樣:「愛你就要讓你快樂,不願看到你眼中淚閃爍。」

「現實地生活,但是別忘了天空和星星。那台望遠鏡倍數太小了,我會為你做一台真正的天文望遠鏡,你可以用它看星星和你父親。」說完,不願看到深愛的人流淚的陳志飛快的跑走了,留下葉秀蘿一個人待在原地失聲痛哭。「現實地生活,但是別忘了天空和星星。」現實中雖有痛苦和太多的坎坷,但是別忘了遠方和夢想,看到浩瀚的天宇和滿天的星光,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這些不如意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心境就會闊大起來,心情也會好起來的。「我會為你做一台真正的天文望遠鏡,你可以用它看星星和你父親。」前邊,陳志說相見已經「沒意義」了,為何還要承諾這呢?這不是前後矛盾嗎?其實,即使矛盾,也是年輕人對於愛戀的人最深純的安慰,希望她能想開些,看到未來的曙光。但是,未來會怎麼樣,誰又能說的了?儘管如此,人生,憧憬和希冀又怎能少了!

陳志早年負了心中所愛,留下了遺恨。三十年後,在兒子大志的勸導和支持下,他與翠花離婚,帶著自己做的天文望遠鏡,踏上了尋找葉秀蘿的征程。兒子之所以這樣「拆散」父母,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他自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吵鬧中,那吵鬧喋喋不休,早已經給幼小的他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他知道父母已經分居多年了,婚姻對於他們來說早已形同虛設、名存實亡,這樣下去對誰都不好,與其如此痛苦的活著、維持著婚姻的空殼,還不如趁早結束了,給對方以追求各自幸福的自由。畢竟,父母都已經不再年輕了,後邊的好日子越來越少了。

這樣的結局,看似不圓滿,但又是最好的,既然彼此不相愛了,那就別再委屈自己,放手吧,苦了前半生,可別再苦了下半生了。

電視劇即將結尾的時候,陳志的兒子陳大志和葉秀蘿的女兒葉丹丹走進他們的父母曾經讀過的大學深造,還是在報到時結識的,也是男生為女生幫忙提帶著行李。他們報學的是與父母一樣的歷史系。編劇這樣的安排,可謂用心良苦,他們的父母愛情有了缺憾,但是他們的愛情卻得到了雙方父母(葉丹丹只有母親,生父馬慶升早就已經去世了)的祝福。這也是對陳志、秀蘿愛情缺憾的一點兒補償吧。

大志和丹丹的愛情,竟然是得益於他們共同的愛好:喜歡天文知識,愛到樓頂看星星。這與他們的父母上學時何其相似:秀蘿、陳志因為對文學的熱愛兩顆心近到了一起,陳志用看星星的方式,勸慰秀蘿眼光要放遠些,人在浩渺無垠的宇宙間是多麼的渺小啊,人的喜怒哀樂算得了什麼呀!

陳志給秀蘿的望遠鏡,她傳給了丹丹,並對丹丹說:「這是你父親留給你的,他當年最愛用望遠鏡看星星。」所以,丹丹也愛上瞭望遠鏡,愛上了看星星,愛上了天文知識。可是,丹丹的生父是馬慶升啊,秀蘿所描述給女兒的父親則顯然指的是陳志。難不成,在秀蘿心裡,陳志才是丹丹的父親?

事實上,當年秀蘿生孩子時,馬慶升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拋下待產的妻子,而執意要到省里去學習,就已經傷透了秀蘿的心。生孩子那天,是到城裡開會的陳志在雨中恰巧碰見難產的秀蘿,及時攔車將其送到醫院救治的;在醫院,又是陳志四處聯繫馬慶升未果的情況下,情急之下替他簽字,才使得醫院同意為秀蘿做手術,生下了丹丹。

所以,說陳志是秀蘿母女的救命恩人也不為過;反觀馬慶升,則沒有盡到一個為人夫、為人父的義務和責任。秀蘿一直在心裡瞧不起馬慶升,特別是經歷了生孩子,還有那次他誣告王東進的事兒後,對這個不稱職的丈夫、不稱職的人,早已絕望透頂。她不希望孩子有這樣的一個父親,她為孩子有這樣的一個父親感到恥辱。但是,又不能將實情全部告訴孩子,不能讓孩子知道父親是那麼一個下作和齷齪的人,必須讓孩子樹立正確、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那就得給孩子樹立一個人格優秀、作風正派的父親形象。誰優秀呢?誰合適呢?不用說,在秀蘿心裡,除了陳志,還能有誰呢?這樣一來,陳志也就成為了丹丹心目中的「好爸爸」了。

那麼,對於馬慶升呢?則顯然有些不公平了。可是,除此又能怎麼辦呢?總不能告訴孩子:你的爸爸當年活著的時候是多麼的無恥、多麼的齷齪、多麼的不要臉啊!你千萬可不能學他啊!

這也不能全怪秀蘿,馬慶升確實有些咎由自取了。

三、怨與債:怨的越深,債越難清

馬慶升對葉秀蘿的愛,也是很深的,只是二人心靈上從未契合過,過日子也是湊合著,最後不得不分開。

在校園裡,馬慶升一直將陳志視為情敵,因為他知道葉秀蘿喜歡的是陳志,不是自己,所以就千方百計地破壞他們之間的關係。儘管馬慶升處心積慮地挑撥離間二人關係,卻收效甚微,因為他們對彼此的好,是發自內心的,是深切的,讓外人無機可乘。

馬慶升對於陳志,是怨、是恨、是嫉妒,可又實在沒辦法,因為無論自己如何對葉秀蘿好,人家就是對自己不感冒。

到了工作崗位上後,馬慶升還在惦記著葉秀蘿。在得知自己的領導王東進是葉秀蘿父親的老部下時,他四處奔走,想方設法為葉秀蘿已經去世多年的父親平反,為葉秀蘿從條件艱苦的農村調回城市而努力。這時候,為人圓滑、八面玲瓏的馬慶升,如此費心費力的付出,一是為了討好領導,二是為了贏得葉秀蘿的芳心。對於葉秀蘿的愛,馬慶升還是真心實意的。

而葉秀蘿也通過一系列的事情,特別是王東進夫婦倆的極力撮合,對馬慶升也逐漸的接納了,至少不那麼排斥了。最終,受盡磨難的葉秀蘿選擇了同馬慶升結婚。

葉秀蘿分到省政府後,被父親的政敵排斥,擠兌到一個偏遠地區的農村蹲點,一蹲就是幾年,不僅忍受著內心的孤苦和條件的艱苦,還時時提防不懷好意的人的侵害,過得是度日如年。馬慶升為了讓她回城,付出了不小的努力,讓她很感動。最後,她與馬慶升的結合,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嫁給了恩情,是為了還人情債的,這一點與陳志有些相似。可是,人情債又豈是那麼輕易就能還清的?所以,葉秀蘿和陳志一樣,也是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別人。

當得知葉秀蘿要與馬慶升結婚後,陳志又偷偷跑到葉秀蘿那,勸她「不要嫁給自己不愛的人」。可是,經歷過這幾年的艱難後,葉秀蘿向現實妥協了,為了報恩、還人情債,為了王叔叔、何阿姨的良苦用心,也為了告別看不到光亮的愛情夢想,她已經沒有了後路可以退。陳志見此,知道無法挽回了,但還是勸葉秀蘿珍重,因為「我想讓你幸福,你的幸福對我很重要」。至此,多年來彼此心中還裝著對方的倆人淚水幾乎要奪眶而出。

馬慶升與葉秀蘿結婚後,在王東進的推薦下,到文尚縣當縣長。而一心要當作家或教書的陳志,畢業後回到農村,陰差陽錯的也從政了,從鄉里到了縣裡,成為副縣長,與馬慶升成了同事。馬慶升雖然知道妻子與陳志的關係,但是也沒過分為難這個配給自己的副職,只是夫妻關係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於葉秀蘿本來就對馬慶升談不上什麼愛,所以對他也並不熱,有了女兒丹丹後,只一門心思教導孩子,對丈夫幾乎是不管不問。在妻子那得不到滿足的馬慶升,竟然與招待所服務員小田私下裡走到了一起。小田起初是想走捷徑,通過縣長大人給他解決「農轉非」,後來卻發現真正愛上了他。可惜,馬慶升卻並不喜歡她,只是想和她「玩玩」而已。最後,當馬慶升重病期間,小田去照顧他,他突然間良心發現,真正值得自己愛的人,自己卻一直沒有去珍惜。馬慶升對小田始亂終棄,最後,一方面是迫於壓力——小田揚言到紀委告發他,一方面也是為了還人情債,想辦法解決了她朝思暮想的「農轉非」。

陳志與葉秀蘿的愛情深埋於心底,二人一直在相互關心著,隱忍般的守望著,期待著對方能過得幸福。當葉秀蘿預產期臨近,馬慶升為了獲得提拔,一心要去省里接受培訓時,秀蘿的心被熱衷於權勢的丈夫傷透了。臨產,她獨自一人往醫院去,危難關頭,遇上了陳志,將其送到醫院。當醫院讓病人家屬簽字時,陳志猶豫了一會兒,他深知簽字該是馬慶升的事兒,即使自己替簽,也應該得到馬慶升的同意,不然的話容易造成誤會。可是,當他通過各種方式均不能聯繫到馬慶升時,他為自己深愛的秀蘿感到無比的悲哀,最終去簽了字。

馬慶升怨秀蘿對自己不夠好,怨她心裡還有陳志,也怨陳志還與秀蘿往來,就鼓動翠花與陳志鬧彆扭,想看笑話,藉以報復。馬慶升是一個小人,卻被編劇塑造的有血有肉,十分真實可信,彷彿就在我們身邊,一點兒也不遠。他的狡黠、世故、圓滑、工於心計,善於溜須拍馬、迎合上級,讓人生恨,卻又感到無比的悲哀。

四、強烈的時代性和現實感

《我的父親母親》,講述的故事,大背景從20世紀70年代「十年」時說起,歷經大約三十年,一直到21世紀初期結束。劇中講到,陳志的兒子大志1997年上大學,四年後,即2001年讀研,學校是父親曾就讀過的那所大學——河東大學。由此可見,這部電視劇內容的時間跨度很長;但是,整部電視劇給人的感覺很平順、流暢,沒有隔閡和突兀感,各個年代特有的時代事物處理的也很好。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部電視劇也可以視為歷史劇,不過講述的是當代史劇。它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的遭遇串起了整個時代的社會風雲,猶如杜甫的詩歌反映現實社會那麼深刻。葉秀蘿的父親在「十年」中被迫自殺,陳志的父親「不清白」的政治問題,知青插隊,馬慶升寫信「揭發」王東進,工農兵大學生,等等,無不顯示出時代的深刻烙印。換句話說,劇中人物的命運,也並非他們本人所能掌控,也是時代,或者說是歷史造就的,無論是悲劇、鬧劇,還是喜劇。

若非插隊當知青,陳志就不會來到哨寨村,就不會結識老支書,更不會認識翠花並和她結婚,那麼,他們的婚姻也就不會造成悲劇。若不是那個「十年」,作為高幹子女的葉秀蘿也不會遇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馬慶升,更不會與他結婚,釀成又一個婚姻的悲劇。人,在社會中是何其的渺小,渺小到連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都沒有,更遑論改變了。

陳志到濱河市當了農委主任後,丈母娘家的人認為他當大官了,紛紛來找他給孩子安排工作或考學時打招呼,辦私事。稍有不如意,那些大舅哥、嫂子便不滿意,說三道四的,令陳志不勝其煩。作為曾經的文學青年,陳志只想安安靜靜的寫作或教學,哪成想竟然當了所謂的領導。而當這樣的領導是那麼的累,儘管在別人眼裡是掌握大權的風光人物。最後,在即將提拔為副市長的關鍵時刻,他在眾人的不解中,選擇辭職,回歸校園去教書。

生活中細節、特有年代的事物的還原,使得這部電視劇具有了強烈的時代性和現實感,加之精湛的藝術表現力和厚實的內容,讓本劇散發出生活的芬芳和心靈的韻香,十分的厚重、耐看、耐品。

富有深意的劇中人物姓名

優秀的文藝作品,在為人物形象取名時,也頗為講究,這部《我的父親母親》也一樣。

張翠花,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的名字。名字起的很隨意,很大眾化,一聽就知道是沒有多少文化知識的父母給起的。這樣類似的名字,翠花、翠紅、翠翠,等等,在農村比比皆是。

同是女孩,作為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副省長父親,給女兒取名為秀蘿,含義就要好得多了。蘿,是能爬蔓的植物,加個「秀」,便有美好、欣欣向榮之意,配上姓「葉」,更是相得益彰了。姓名的優美,給葉秀蘿卻沒帶來多少的幸運,多是編劇一種美好的寄託吧。

陳志,是作為教師的父母給起的名字。陳志,諧音誠志、承志,樹立遠大志向,胸懷崇高志向、凌雲壯志,對孩子寄予厚望。後來,陳志給兒子取名陳大志,顯然有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寄託,希望兒子將來比自己更有出息,人生之路走的更遠、更好。

馬慶升,慶升:慶祝高升,顯然是一個很俗氣的名字,沾有市儈氣息。作為一個生在工人家庭的孩子,老一代受苦受累,把光耀門楣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他可以升官發財,這是一種希冀,也是老一輩對當下生活不滿意的無奈反映。

王東進,「東進」二字則明顯打上了時代烙印。東進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1947年,我軍主動發起的戰略攻勢,是淮海戰役的前奏。在這時候,葉秀蘿的父親為部下改名為王東進,是有一定的紀念意義的,這一點後來也為王東進本人所津津樂道。王東進夫婦倆待秀蘿視同己出,當成自己的女兒那樣去疼愛,並不是沒來由的。他們同自己的老領導關係非同一般的好,老領導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還能有多大的區別嗎?

六、蕩氣迴腸的主題曲

《我的父親母親》的主題曲《愛你就讓你快樂》,與電視劇主題相契合,相得益彰,特別是歌詞寫得很好。

「就這樣開始我們的故事,沒有浪漫的傳說。」歌曲開頭,輕輕緩緩,預示著這個故事的大幕拉開,沒有驚濤駭浪,也沒有出人意料,更沒有懸疑狗血的劇情,只是講述一個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平平常常的故事。電視劇開頭,講的是陳志還在哨寨插隊,正在作思想報告,一段很平常的情節。

「鳥兒飛過,風唱歌,你從此是我的。」輕快的節奏,在告訴大家,這個故事開頭是很美的,「你」從此走進了「我」的人生,就是我的一部分了,這是命運的安排,也是咱們緣分使然。

「如果時光能夠迴轉到從前,你會不會選擇我?不要委屈,要真愛過,你還是不是我的?」這一連兩問,讓人不禁陷入沉思之中:如果當年真有選擇的餘地,陳志還會選擇翠花嗎?陳志,不要委屈自己,要選擇真愛的人,你還會是翠花的丈夫嗎?電視劇結尾,已經給出了答案:翠花與陳志離婚後,與唐天良(就是翠花年輕時退婚的那個小夥子)結婚了,陳志在兒子的支持下,去找葉秀蘿,再續未了情緣。

「愛你就要讓你快樂,不願看到你眼中淚閃爍。」真正愛一個人,就要讓那個人幸福,因為他(她)的幸福,才是你的快樂,你也才能安心,儘管他(她)的幸福不是你給予的。若是那個你愛的人整日以淚洗面、痛苦不堪,你又怎能幸福?那麼,怎樣才是幸福呢?歌詞隨即給出了一個設問句:「幸福是什麼?要每天笑著過,看日出日落。」每天笑著過,看日出日落。多麼美好的憧憬啊!可是,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所以,人要知足,幸福往往是相對的。

「愛你就要讓你快樂,我在這裡等你從未離開過。」這是最隱忍、最執著、最苦痛也最偉大的守望和承諾,你幸福時,我遠遠的看著,為你快樂、為你祝福;你失落時,我在這裡等著你,守望著你,時刻準備給你幫助、給你安慰、給你一個可以依靠的肩頭。我愛著你、等著你、盼著你,無論付出的再多,我都願意、無怨無悔,只因為你我曾相愛過,我愛你、你懂我,彼此心中裝著對方,寧願付出一切來守望、來等待。親愛的,不管為你付出什麼,我都樂意,只因你是我的愛戀,是我今生最美的邂逅。愛戀,苦、累、痛,但只要有你,有我們心靈上的相通、相戀、相惜、相愛,便是永恆,此生足矣,夫復何求?

「花開花落,緣躲不過,你就是我的。」你我就該此生有緣,躲也躲不過,你就是我的,我也是你的,我們是彼此的唯一。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們還是要走到一起的,就像陳志和秀蘿,就像唐天良和翠花,上半生沒能牽手相伴,下半生最終得以相伴余年,看夕陽西下、雲捲雲舒。這也是一種幸福,一種遲來的幸福,使得我們的人生少些許的遺憾,更臻於完美。

七、強大的演員陣容

熱播劇《我的父親母親》,有著強大的演員陣容。領銜主演陳小藝、辛柏青、馮遠征、曾黎,隨便抽出一個便是實力擔當、收視保障,更何況是同台飈戲,怎不讓人期待萬分?

此外,此劇的配角演員中,實力也不容小覷,出演翠花父親的馬恩然,出演陳志母親的王馥荔,出演王東進的宗平,都是老戲骨。此外,彭婧、陳瑾、馬澤涵、楊新鳴、高雅軒等紛紛登台,老、中、青三代演員為觀眾獻上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精神盛宴,讓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

《我的父親母親》雖然幾乎沒有現在漫天飛舞的偶像劇、肥皂劇中顏值高的花花草草似的年輕演員露臉,也沒那雷死人不償命的橋段,但也以紮實的生活底子、精湛的藝術手段、合理的布局等,保證了電視劇的質量,收視情況自然也不會差了。尤其是那些50後、60後、70後,甚至80後,也能從劇中尋找到自己曾經生活的那個年代的氣息,讓回憶閘門頓開,沉浸在往事中細細打撈那些純真的思念,藉以安妥心底的那處傷痛。

總之,這是一部值得細看、反覆看的電視劇。最好呀,尋一靜謐的所在,以書為枕,慢慢地追著這部劇,看著、想著、念著,有時會心一笑,有時追憶成殤,有時強忍著淚水,怕它一不留神,禁不住就要滑落,跌入心底盪起漣漪,久久難以平靜……這樣,挺好,真的。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陸續在各級媒體發表作品80餘萬字。閱讀悅讀平台簽約作者。系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省青作協常務理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梁山一百單八將中誰的結局最好?
判詞里為何說李紈不積陰鷙,是她對賈府的人太過冷情了嗎?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