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人一首成名詩,足以流傳千古

一人一首成名詩,足以流傳千古

就有那麼幾個人,作品僅僅流傳下來十來篇,甚至只有兩篇,然而他們還是任性地用一篇,就征服了讀者刁鑽的胃口。一人一首成名詩,足以流傳千古。

一首詩,有的時候是一份唯美的愛情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庄》

? 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

簡簡單單的表述,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生活體驗,一詩成名,當之無愧。

一人一首成名詩,足以流傳千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首詩,有的時候是失而復得的力量

公子王孫逐後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崔郊《贈婢》

? 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

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後來於頔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傳為詩壇佳話。

一人一首成名詩,足以流傳千古

一首詩,有的時候是婦孺皆知的經典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

? 天寶十二年,張繼中了進士;十四年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因而不少文士紛紛逃到蘇、浙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一人一首成名詩,足以流傳千古

一首詩,有的時候是一條年輕的生命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卧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劉希夷少年時就有才名,25歲中進士,死時還不到30歲。

他是怎麼死呢?據資料記載,兇手就是劉希夷的舅舅宋之問。劉希夷寫罷此詩以後,還未對外示人,就被宋之問看到了。

宋之問對「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十分欣賞,要求劉希夷將這兩句詩送給他,被劉希夷拒絕了,致使宋之問「大怒」,遂「以土囊壓殺之。」

一人一首成名詩,足以流傳千古

一首詩,有的時候是孤篇橫絕的氣勢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 《全唐詩》中存詩僅兩首的張若虛,在唐代燦如繁星的詩人群里實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愛國學、愛唐詩宋詞的人,想必都知道張若虛及其著名詩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被喻為「孤篇橫絕全唐」。

一人一首成名詩,足以流傳千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