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用於診斷皮膚病變的人工智慧

用於診斷皮膚病變的人工智慧

|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21 世紀醫學的最大進步將是在分子生物學突破的基礎上,精準醫學的成熟及人工智慧滲透到醫學的各個領域。

近日,在維也納醫學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中,人類皮膚病專家與計算機演算法競賽。後者取得了更好的結果,但它們目前的能力還無法取代人類。該研究結果近日已發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上。

國際皮膚影像協作組織(ISIC)和維也納醫學大學組織了一次挑戰,將511名醫生的診斷結果與來自77個不同的機器學習實驗室的139種演算法進行比較。這些實驗室參與了國際皮膚成像協作2018年的挑戰,並提前收到了10015個圖像的資料庫。該資料庫由維也納MedUni皮膚病學系的Harald Kittler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建立。

資料庫中包括良性(痣、日晒斑、老年疣、血管瘤和皮膚纖維瘤)和惡性色素沉著病變(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和色素性鱗狀細胞癌)。

每個參與的醫生要求從1511幅圖像中隨機選擇30幅圖像進行診斷。結果很明顯,在30個病例中,成績最好的醫生正確診斷了18.8個病例,而成績最高的機器得到了25.4個正確診斷。

該研究第一作者、維也納醫學大學的Philipp Tschandl博士說:「這並不令我感到驚訝。所有參與的機器中有三分之二比人類更好,這一結果在過去幾年的類似試驗中已經得到證實。」

不能取代人類

雖然在這個實驗中演算法明顯優於人類,但這並不意味著在皮膚癌的診斷中機器將取代人類。Tschandl說:「計算機非常適合分析光學快照。但在現實生活中,診斷是一項複雜的任務。臨床醫生通常會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而不僅僅是單個病變。當做出診斷時,他們還會考慮額外的信息,例如疾病的持續時間、患者是否處於高風險或低風險,以及患者的年齡等,這在本研究中沒有提供。

儘管人工智慧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但仍有改進的餘地。對於來自未提供訓練圖像中的病變診斷,這些機器的準確性明顯較低。

經驗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具有至少十年色素性皮膚病變診斷經驗的參與醫生表現最佳。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新型乳腺癌藥物能將患者存活率提升30%
屠呦呦團隊成員談最新科研突破:苗頭很好,大量數據有待積累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