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B 端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與學習提升

B 端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與學習提升

由於B端產品的複雜性,對於產品經理本身的技能要求/業務能力都比較高;但B端的產品經理,可以學習的資源並不像C端產品經理一樣多。這種情況下,B端產品經理該學些什麼?怎樣學習?今天為您分享一篇來自楊堃的文章《B端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和學習提升》,一起進階B端產品經理提升之路。

來源 | goYangKun

作者 | 楊堃

經常有朋友問我:作為一名B端產品經理,該學什麼?如何學?有沒有什麼書籍或資料推薦?

大家普遍都會反饋一個問題:C端產品的學習資料非常豐富,而B端領域的學習材料太少了,能參考的產品方案也不多,並且不知道該學些什麼。

確實,B端產品領域學習材料非常少,需要學些什麼?怎麼學?我自己在從業道路上,也因為這些問題感到非常痛苦。

我認為,導致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幾點:

1. B端多數都是企業內部系統,其業務運作和產品設計涉及商業機密,很少對外公開,更難以像C端產品那樣暴露在公眾面前被大家研習。

2. B端產品專業性太強,比如:搞供應鏈的、搞CRM的、搞ERP的,領域不同,業務背景不同,產品解決方案不同。除了軟體設計方法論是共同的,其他部分都很難提煉出共性的方法論給B端人指導,這就不像C端產品有那麼多共性的話題可以探討。

3. B端產品複雜程度高,如果想把問題聊透,必須有很深的功底。雖然業界有大量的大拿和專家,但是願意寫文章分享的畢竟是少數,因此很遺憾的造成這個領域學習資料偏少。

4. 因為很多B端產品知識被沉澱在傳統軟體公司,很多互聯網B端從業者不理解傳統軟體,而傳統IT人又不理解互聯網,導致本該有深度融通的兩者之間的割裂。

因為這些原因,導致B端產品資料非常少,B端產品人在學習之路上異常艱辛。

而我在這些年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體會和心得,因此,我想把自己的學習經驗總結,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讓大家在學習的方向上更有針對性,學習的方法上也更有效率。

01

在聊B端產品人需要學什麼,怎麼學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搞清楚:B端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

行業中有大量的資料描述了一名產品經理的基礎能力,例如:業務理解、方案設計、數據分析、項目管理、領導力、執行力等等,已經非常全面,本文不再贅述。此處,我想重點聊的,是行業中沒有提到的,但是針對B端產品經理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

而在探討談核心能力前,必須先搞清楚B端產品經理的工作要點和面臨挑戰。

B端產品承擔了幫助企業或機構解決某類經營管理問題的重任,作為B端產品經理,工作的首要目標是通過產品方案幫助企業解決相關的業務問題,工作要點如下:

分析並診斷業務問題

設計解決方案

執行並優化解決方案

首先,B端產品經理要能夠從業務的角度分析並診斷業務問題(也可能是直接參与業務運作的設計)。

其次,準確分析業務並把握其核心本質後,要針對業務難點和痛點設計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首先應該是業務管理方案,其次是產品解決方案,通過軟體產品解決業務問題。

最後,要將解決方案執行落地,包括產品的開發、上線,並根據效果持續進行優化迭代。

B端產品經理面臨的第一大挑戰是:如何正確地分析診斷業務問題。

——這也是最難的部分。

產品設計知識對這部分工作基本沒有幫助;如果想做好業務分析診斷,必須具備紮實的企業經營管理知識,以及相關業務領域知識,同時具備一定的方法論訓練,才可以做好這項工作。

B端產品經理面臨的第二大挑戰是:如何通過軟體產品解決業務問題。

B端產品屬於複雜系統,不是簡單地畫畫原型搞搞框架就能搞定,而涉及到抽象、建模、許可權、應用架構整合等一系列問題;並且,軟體行業幾十年已經沉澱了豐富的、針對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的各類解決方案,B端產品經理必須熟悉這些方案,參考借鑒並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由此,我認為:B端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模型,包括經營管理知識儲備、複雜系統設計能力、業務領域專業能力、產品解決方案能力。

這些能力模型,體現出一種金字塔結構(見下圖),我把它稱為B端產品經理的金字塔能力模型:

B端產品經理的金字塔能力模型

最底層是經營管理知識儲備和複雜系統設計能力,如果底層基礎能力不牢固或根基淺,上層能力的構建也會不牢靠,不紮實;中間一層是業務領域專業能力,是識別診斷業務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的前提與核心;最上層是產品解決方案能力,產品經理工作的最終目標是通過產品方案解決企業經營管理問題。

02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金字塔能力模型,來談一談:產品經理要學什麼?怎麼學了?

1. 加強經營管理知識儲備

嚴格來講,經營管理知識儲備不屬於一種能力,但是對於B端產品經理來講卻非常重要;鑽研基本的經管知識,就像是在修鍊內功,也是一種基本功。只有基本功紮實,學習更高階的知識、研習更高階的能力,才會比較輕鬆,並且有效率。

B端產品經理往往聚焦於某一業務方向,如果想在專業領域的深度上有所突破,必須具備足夠的知識廣度支撐。

所謂的知識廣度,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對於企業整體經營運作的理解——只有能夠將自己負責的業務,放在整個企業運作的上下游中,甚至是產業鏈的上下游環境中,才能更深刻的認識、理解業務。

例如:倉儲配送方向的產品經理,如果想更加透徹的理解倉儲配送業務對於企業的定位、價值、意義,就必須理解整個采銷業務運作模式和特點,以及掌握充分的管理會計知識;否則對於業務的理解,可能只是停留在如何降本提效上,而無法從更加宏觀的視角去審視業務。

2. 學習完整的工商管理(MBA)課程

加強經營管理知識,最具備體系化的學習方式,就是學習完整的工商管理MBA課程。

所謂經營管理知識,是指經營運作一家企業涉及的各方面知識;MBA的學習課程大綱很好的涵蓋了經典的經營管理知識範疇,具體來講,包括:管理學、營銷學、財務會計、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宏微觀經濟學等內容。

對於大多數理工科背景的產品經理,本科或碩士階段可能並沒有接觸過多少經管知識,而這卻是從事產品經理職業必須補齊的底層知識結構。

以下是我推薦的產品經理值得研習的工商管理課程以及教材,大家完全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完成學習(當然,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去上MBA課程,會更有節奏感):

《管理學》斯蒂芬羅賓森:不管你帶沒帶團隊,管沒管人,現代管理理論體系是需要學習了解的,雖然學完這門課不代表你能管好人,但卻可以掌握很多基本的概念。

《戰略管理》弗雷德戴維:戰略管理會幫助你培養從宏觀角度分析市場和業務的思路,同時也會幫助你完成很多基本理論體系的掃盲工作。比如說什麼是PEST,什麼是麥克波特五力模型,什麼是平衡記分卡,這些都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見到的內容。學完這門課程,你會明白,商業世界的分析模型不是只有精益畫布。

《營銷管理》菲利普科特勒:這本書是所有市場人員、運營人員必讀的著作,也是整個營銷領域的掃盲通識教育。學習後,你就會理解什麼是4P,什麼是4C,什麼是AISAS,什麼是整合營銷,不會再被各種裝神弄鬼的報告和名詞忽悠。這本書的內容,同樣也是運營工作的理論依據。

《組織行為學》Stephen Robbins:C端產品經理要看《烏合之眾》、《社會心理學》,B端產品經理就必須看《組織行為學》,這門課討論的是人在一個集體中表現出的行為特徵。

《宏微觀經濟學》Gregory Mankiw:宏微觀經濟學,我認為是任何現代公民必須學習的課程,將幫你建立從經濟學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的思維,產品經理更加需要認真研習。

《財務與會計》:學習財務會計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可以看懂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自己做一些分析和判斷,以及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從財務視角更加科學合理的解讀公司經營情況;第二是某些產品設計工作的必備知識,例如從事交易系統台賬建設,以及支付清結算產品設計,都需要會計知識。

以上列出了建議學習的部分核心課程,除此以外,結合工作方向和興趣,還可以做針對性學習。例如:做互聯網金融方向就必須學習《貨幣金融學》,做進銷存方向就必須學習《供應鏈管理》等等。

說實話,上邊提到的這些課程,每本書都幾百頁厚,全部能學下來需要很好的耐心和毅力,投入大量的時間。

我個人當年也是在剛畢業的幾年當單身狗時每天學一些,以及讀了MBA後又陸續學習,而成家立業後很難有時間,也很難有耐心學習這些大部頭;所以,如果你是還沒結婚的單身狗,珍惜人生最寶貴的學習時間吧。

對於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的朋友,還有一種快速學習的途徑,推薦給大家一個非常好的網站——MBAlib.com,這是一套國內最全面的經管類知識維基百科,我自己平日需要查詢經管類資料,都會訪問這個網站;相比百度百科,其中的詞條更加全面專業,並且有很多案例可以參考。

MBAlib中有一個百科頻道,包括了管理、營銷、經濟等板塊,每個板塊中都提煉了很多核心的知識點、方法論;可以有空時點開看一些,時間久了,也會積累很多知識,這是一種相對偷懶、輕鬆地學習辦法。

MBAlib網站提供了豐富的經管知識學習素材

3. 培養複雜軟體系統設計能力

複雜軟體系統設計能力,是另一種必備的底層能力儲備。

很多產品初學者,發現學習很多C端產品的書籍和文章後,在開展B端產品設計工作時,仍然一臉困惑,不知如何下手。

這是因為從軟體學的角度來講,C端產品的複雜性低於B端,C端產品重點在於商業模式構建/創意/交互/運營,而B端產品,作為企業級應用軟體,承載了軟體學領域所有複雜設計思想和方法論的落地。

不論是業務複雜性,還是軟體工程的應用實踐,如果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和嚴格的學習,很難找到入門的感覺。

如何學習設計複雜軟體系統?

這可能是很多B端產品經理最大的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從哪方面提升,該看哪些書籍,該學什麼課程。

此處,給大家兩點學習的建議:首先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學習一遍軟體工程,然後深入研究探索一款成熟商業軟體產品。

1)認真學習一遍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任何從事計算機軟體開發/設計/工程實踐的從業者,都必須系統學習一遍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的學習門檻並不高,如果不懂編程,不懂資料庫,不懂計算機原理,依然可以學習。

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軟體工程講述了軟體設計方方面面的知識,包括開發的模式,需求的管理,抽象和建模,軟體結構體系等等。

軟體工程的教材書籍,往往都是大部頭,一本就要好幾百頁,例如:經典著作Ian Sommerville的《軟體工程第九版》,480頁的篇幅,估計很多人看到就頭疼;然而,厚厚的書本中,正是蘊含了軟體設計的所有奧妙,值得每個從業者學習。

但是很遺憾,人們往往都喜歡學習簡單的、輕鬆地知識,而忽略真正有用的、複雜的知識。

很多所謂產品經理的必讀書單,裡邊有大量的暢銷書,唯獨沒有軟體工程;然而很多產品經理,並不是計算機科班出身,甚至從業好幾年,都沒聽說過軟體工程,這實在是一件比較悲哀的事情。

軟體工程就像是武學內功寶典,第一遍學習,對於很多內容肯定感到無法理解,感到抽象,但學習過程,會在你的腦海中植入知識的種子,等以後的工作中,必然會在某些場景,回想起曾經學習的內容,突然會出現靈光乍現,茅塞頓開的感覺。

這正是學習這類基礎課程的神奇之處——學習的時候不能完全理解,但卻給自己強行灌入了一套思維體系、知識體系框架;未來,心中的這套框架必然會被現實經驗和擴展學習慢慢填充,讓知識體系更牢靠。

不可否認,軟體工程課程中,包含了一些現在已經過時的概念和知識,但這並不能成為不去學習的理由和借口。

軟體工程帶給你的系統性的教學,是其他任何產品經理書籍都無法給予的。

2)至少仔細研究一款成熟商業軟體產品

模仿是最好的學習。

正如一名C端產品經理,手機中會預裝上百款APP隨時研究借鑒一樣,B端產品經理,也需要深度的研究學習同類型軟體。

因為B端系統的複雜性,建議大家能夠完整地仔細研究一款成熟的商業軟體,而不是蜻蜓點水般的研究多款產品。

軟體設計的模式和方法都是相同的,例如:典型的許可權管理、元數據管理、機構管理、數據字典管理,這些B端產品共同的要素,在任何成熟的管理軟體系統中都有非常經典的設計方案。

而且,成熟的商業軟體產品,在標準模塊和組件的設計思路上和實現方案上,都非常先進,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對於我個人來講,真正讓我大開眼界,感嘆軟體系統複雜性的,是參與了全球最有名的ERP軟體——Oracle EBS,在我第一家公司的實施落地工作。

像Oracle EBS這樣的大型系統,既包括了極強的配置能力,也具備豐富的底層服務化支持,這就給系統定製化和集成提供了超級靈活的能力,同時Oracle EBS本身還包括了強大的工作流引擎、規則引擎、報表引擎、彈性域管理等功能。

當年接觸Oracle EBS的過程中,我才真正見識了一套複雜系統該有的面貌,而受到了Oracle EBS中很多功能模塊設計思路的影響;以後的產品設計生涯中,每當遇到一些設計難題,我都會思考當年Oracle EBS是怎麼設計解決這類問題的。

現如今的產品行業有個比較致命的問題:很多互聯網公司不論做什麼都採用自研的方案,這會導致很多入行的產品經理,工作好幾年,都沒有接觸過真正的複雜系統的設計,而只是在自研系統的世界中兜圈子。而如果自研系統的水平有限,那麼對於產品經理來講,是一件比較可悲的事情。

我曾經在面試中,見過很多工作了有些年頭的產品經理,對於B端產品以及企業應用架構體系的理解非常淺顯,這都和經驗、環境、知識面有關。

那麼,如果公司沒有機會能讓我接觸比較先進的大型管理軟體產品,該怎麼辦呢?

方法非常簡單:自己去找一些可以免費試用的商業軟體產品,去試用,去琢磨。

現在很多大型軟體都已經SaaS化,並支持免費試用,這對於產品經理來講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源;不僅可以完整體驗功能,而且網站上還會有豐富的操作手冊、設計手冊、行業資訊等資料提供學習。

例如:搞電商的可以研究淘寶商家後台,搞CRM的可以研究Sales Force、銷售易、紛享銷客,搞ERP的可以研究管家婆、管易等等。

尋找一些和你從事領域相關的SaaS軟體,以及嘗試研究一些其他領域的成熟軟體,一定會給你的軟體設計工作帶來啟發。如果一些標準化的設計思路,能夠烙印在你的記憶中,那麼後續的軟體設計工作一定會輕鬆很多。

學習成熟軟體,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拆解,研究其設計思想:

首先,研究B端產品通用功能是如何設計的。例如:角色、許可權管理、系統參數配置、數據字典管理,這些功能模塊在任何B端產品設計中都是相同的。

其次,研究常見功能組件的應用功能和交互設計。例如:列表頁的設計思路、報表模塊的設計思路、消息中心與提醒機制的設計思路。

最後,研究軟體模塊背後的設計思想。這需要先理解業務模式、業務流程,業務中常見的管理難題和運營問題;然後揣摩軟體系統為什麼這樣設計功能模塊,如何設計的管理模式,如何支持的業務。

這個版塊難度較大,新人可能無從下手,但應該盡量嘗試去分析,不懂之處要多和同行探討。

國內知名客服軟體Udesk,這類SaaS產品都可以直接體驗試用學習:

Udesk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手冊可供研究

4. 提升業務領域專業能力

講完了底層知識儲備,接下來聊聊業務領域的專業能力(俗稱業務能力)。

我們之前談到,產品經理,要分析診斷業務,這就需要很強的業務能力,既包括對行業或領域的思考和認知,也包括對公司業務的掌握和洞察。

理解所從事業務領域的典型問題和痛點,這需要多多學習,多歸納總結;掌握所在公司業務的情況和難點,這需要深入一線,結合自身的經驗積累進行深刻洞察。

針對業務能力提升,這裡給出三點具體建議。

1)補充專業知識

B端產品面臨的都是企業典型的某個業務方向的經營管理問題,這些業務領域必然有著豐富的理論沉體系沉澱;即便是互聯網公司有很多模式創新的業務形態(例如:針對在線教育模式下的班主任管理),背後也必然有類似的或同質的業務模式,可以吸納借鑒學習。

因此,如果想提升業務能力,首先要補充專業知識。

堅實的經管知識基礎,可以讓你具備快速吸納領悟業務專業知識的底子,而完備的專業知識,會讓你在業務實踐中能夠產生更豐富和深刻的分析洞察。

補充專業知識,需要結合自己從事的領域和行業來看。銷售管理、客戶服務、供應鏈管理、營銷管理、定價管理,相關的經典著作非常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去補充學習。

2)深入業務一線

如果你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同時對業務的運作和數據情況了如指掌,那麼應該已經具備很好的業務感覺。

但此時,對於產品經理來講,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長期的實踐和堅持,那就是:深入業務一線

深入一線,是了解業務實際運作情況,以及掌握表面下真相的有效途徑(不僅是產品經理,業務負責人也需要經常下一線,去了解基層的運行情況和業務人員的心聲)。

作為產品經理,深入一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除了更加深刻地認識業務真相,還必須感受一線人員的實際生產作業情況,作為一個實際用戶去體驗系統設計以及業務規則是否合理。

很多時候,當你實際使用了自己設計的系統,可能內心也會罵髒話。

深入一線,除了明確的輪崗、面對面訪談等形式以外,還有一種隱形技能必須掌握。

從我個人經驗來講,很多時候獲得用戶「真正」的心聲和怨憤,是在吸煙角、電梯間,聽業務人員之間閑扯和抱怨時最有收穫;因此,產品經理需要練就一身貼身跟蹤的好本領。

3)學習管理諮詢公司的分析思路

對業務的診斷、分析,給出的解決方案,解決思路,這個過程,實際上是有方法論可以遵循。

例如:分析診斷業務時,循序漸進,逐步拆解,從戰略入手,延伸到戰術層,從組織機構、經營策略、到管理模式等角度去分析研究。

如何掌握專業的分析診斷流程和套路?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學習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的諮詢案例,並研究管理諮詢顧問的分析研究方法論。

管理諮詢是國外的舶來品,研究的是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研究方向包括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人力管理、財務管理、品牌建設等等方向。

很多企業通過聘請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的專家顧問,幫助自己診斷公司業務,針對某一主題進行問題分析,給出診斷建議,包括具體的可落地執行的方案。

國際上知名的管理諮詢公司有波士頓、麥肯錫、貝恩、羅蘭貝格、美世等等,國內也有一些知名管理諮詢公司,例如北大縱橫、和君諮詢等。

管理諮詢項目的工作流程和產品經理的前半部分工作高度相似:通過分析業務診斷業務,針對公司戰略要求和業務方面的具體訴求,識別問題並給出改進方案;只不過產品經理更多關注的是通過軟體系統來完成解決方案的落地執行。通過學習各家管理諮詢公司的諮詢報告和分析思路,對自身的工作會有巨大幫助。

我雖然沒有在管理諮詢公司工作過,但曾經看過大量的管理諮詢報告,並研究過企業通過管理諮詢變革成功或失敗的案例,感覺到吸收這些知識,潛移默化中對工作幫助巨大;在面臨新業務的分析診斷時,可以有良好的工作思路和著手點,順利地開展工作。

網上有大量的公開的管理諮詢報告和相關的書籍、文章,上文提到的mbalib網站也有大量資料,大家可以自行查閱學習。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管理諮詢報告,是國際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針對某集團的組織架構管理變革的報告;這裡挑出幾頁,體現出其分析的邏輯框架,讓大家對管理諮詢有個初步感覺。

針對組織架構管理首先給出業界案例:

說明案例對AA集團的借鑒意義:

分析AA集團組織變革的難點:

給出變革的實施路徑建議:

給出組織架構藍圖:

5. 提高產品解決方案能力

當我們分析診斷業務問題後,接下來,需要通過產品方案來解決業務問題。此時,就需要產品經理充分發揮其專業能力。

所謂產品解決方案,有兩個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指結合軟體系統對業務管理的最佳實踐

首先體現在管理模式變革上。例如:很多企業實施ERP系統,必須要先完成管理模式、生產製造模式變革和重構,這些變革重構是依託於ERP軟體的能力才能實現。

其次才是實施軟體系統——如果沒有首先完成業務的改造,流程的重構,ERP軟體解決方案的落地就無從談起;而業務的改造和重構,也正是依託於軟體的能力,才能夠得以完成。

第二個含義,是指軟體系統本身的設計能力

這就需要依靠複雜系統設計的功底,基於對業務的分析診斷,以及對商業的理解,設計出符合軟體工程學的,具備健壯性、靈活性、擴展性的複雜管理軟體系統;以及基於對軟體應用架構體系的理解,確保軟體產品以合理的架構方案和企業其他應用軟體系統做融合。

對於提升軟體產品的方案設計能力,給出兩點學習建議:

1)了解不同業務板塊典型產品解決方案

我在《決勝B端》中說過:

互聯網企業,面臨特殊的業務運作模式,往往無法採買成熟的商業軟體來支持業務,而需要專業的B端產品經理,針對公司的個性化運營模式,設計產品解決方案,這是由於互聯網企業創新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特點所決定的。

然而,產品經理具備創新創造能力的前提,是首先要理解、了解市面上常見的業務領域成熟產品解決方案。即便互聯網有很多模式創新,但企業經營運作的本質都是相同的,業務核心萬變不離其宗,如果想要做出正確的創新方案,就必須首先熟練掌握經典方案。

任何現代企業運作的核心業務板塊都是類似的,相同的,而每一類業務板塊,經過幾十年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沉澱,都已經具備非常經典成熟的軟體產品解決方案。

例如:倉儲管理,有WMS系統;客戶開發管理,有CRM系統;供應商管理,有SRM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有HRM系統;生產製造管理,有ERP系統;客服管理,有質監系統、工單系統等。

面臨一個典型的業務管理問題,產品經理應該首先從經典解決方案中找思路,而不是一上來就搞顛覆,搞創新。

例如:某A輪公司的客服管理工作,所有的客戶投訴和請求,都用Excel記錄,管理混亂,響應速度慢,不能根據不同級別問題執行不同的處理流程。

針對此問題,需要產品經理給出解決方案。

此時,有經驗的產品經理,馬上會想到:解決此問題,最好採用客服領域典型的工單系統來支持業務;業界有大量的SaaS工單產品,可以直接採購使用,或者也可以進行學習參考,自研工單系統。

而沒有經驗的產品經理,可能會抓耳撓腮的思考業務問題和特點,研究如何抽象問題,設計解決方案——耗時又長,還不得要領。

可能很多同學要問:都有哪不同的產品方向,支持不同業務的工作呢?每一類方向,都有哪些經典的產品值得研究學習呢?

此處,我們給出一個常見的軟體分類方向和對應的SaaS軟體清單;如果每周能夠研究其中的一兩款產品,堅持下來,視野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ERP(Enterprise ResourcePlatform):金蝶雲,用友雲,iWorker

CRM(CustomerRelationship Management):ec,紛享銷客,銷售易,紅圈營銷

SCM(Supply ChainManagement):易訂貨,U訂貨,阿里訂貨寶

財稅管理:暢捷通,雲賬房,大象慧雲

HRM(Human ResourceManagement):Beisen,薪人薪事,KNX

OA協同:明道,teambition,今目標

呼叫中心:容聯雲通訊,天潤融通

客服:UDESK,小能,智齒,網易七魚

電商(內含電商前後台,WMS,TMS等):ShopEX,管易雲,e店寶,有贊,微盟

2)學習先進IT管理諮詢公司的諮詢案例

從業務診斷分析,到軟體產品解決方案的設計,尤其是後者,這個實踐過程,是有經典的方法論可以遵循的。

先前提到的管理諮詢,完成了第一步業務診斷部分,而IT管理諮詢,完成的就是產品解決方案的後半部分。

IT管理諮詢,和管理諮詢,一直是相輔相成的諮詢共工作。管理諮詢實現了業務分析和診斷,IT管理諮詢(或叫IT諮詢)給出了落地解決方案。

IT諮詢在十幾年前中國信息化建設的高峰時期非常火爆。同樣,作為國外傳入的概念,知名的IT諮詢公司多數是外國企業,例如:IBM、SAP、Oracle、埃森哲、凱捷,以及四大會計事務所的IT諮詢業務。

我在外企工作時,曾經有兩次和IT諮詢公司合作的經歷:

2008年和畢博合作在公司實施了Oracle EBS財務商業套件項目,2010年和IBM合作在公司實施了數據倉庫與BI(Cognos)項目。

當時諮詢顧問的專業性,以及諮詢公司完備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案例經驗,給了我極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我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夢想就是去IT諮詢公司工作,結果最後卻陰差陽錯的去了百度做產品經理。

(我當時根本不知道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實際上我已經拿到了埃森哲的offer,百度的面試官告訴我說產品經理比諮詢顧問工作範圍更廣,除了給出諮詢建議,還要做軟體設計和執行落地,於是我就稀里糊塗的進入了互聯網行業。)

因為我比較了解IT諮詢的工作內容,所以在後來的B端產品設計工作中,深刻的感受到B端產品經理的工作,和一名IT諮詢顧問的工作內容高度類似,尤其是基於對業務的理解、分析、診斷,再結合公司的應用系統建設情況,結合行業和領域的最佳實踐,給出符合公司業務形態的產品解決方案——這個過程,兩個崗位的工作內容高度類似。

因此,我建議大家可以仔細研究IT管理諮詢工作的報告,這對B端產品設計工作大有裨益。

雖然IT管理諮詢已經沒有從前火熱,市面上能找到的很多報告都是好幾年前的,但每次讀起來,我都感覺到依然對現在的工作極具啟發性,值得認真研習。

03

以上給大家分享了我理解的B端產品的重要核心能力,以及針對能力提升建議的一些學習資源、學習方法,希望大家能夠按圖索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有所幫助。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啟資本 的精彩文章:

雲啟資本榮獲CVCRI2019金投獎兩項大獎
To B銷售管理之道

TAG:雲啟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