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雨巷詩人戴望舒|人生實苦,請善待自己

雨巷詩人戴望舒|人生實苦,請善待自己

一直以來,戴望舒就是《雨巷》,《雨巷》就是戴望舒。

寫了若干首詩,被前妻怒懟「戴望舒的第一生命是書,妻子女兒放在第二位」的他,嗜書如命。他牢記的詩一開口便似如數家珍,而我們牢記的他的詩,多年來似乎只有《雨巷》一首。

試問你還會背哪首?或者你還知道哪首?

這對於一個寫了一輩子詩的詩人,不得不說是悲慘。儘管如此,和他短暫又坎坷的生活比起來,詩歌至少在當時慰藉了他的身心。而生活的艱辛,直接讓他弄丟了性命。

雨巷詩人戴望舒|人生實苦,請善待自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想來是西湖的水浸潤著這個純真少年,年少的戴望舒便溢滿了詩情。他給自己取筆名為「望舒」,取自《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兩句。「望舒」指代月亮。

在朋友眼中,戴望舒高而帥。詩人紀弦回憶說:「覺得他很像個運動家,卻不大像個詩人。」徐遲則說:「望舒的神態十分儒雅,語言音節清脆,像一條透明的小溪。」

正是這樣一個「姿容既好,神情亦佳」的美男子,偏偏躲不過命運無情的「饋贈」。一場天花,害他從令人欣羨的面孔,淪為了麻子臉。

敏感多思的戴望舒,變得更愁悶、更努力了,他不甘心充當任何人的陪襯,也無法發自內心的為生活歡呼。

麻子臉留下的「後遺症」在他和異性相處時十分明顯,這使他不夠自信,過於靦腆和壓抑。於是他便一顆心思開闢出文學的園地,做最勤勞的耕種者。

他和幾個文學發燒友成立了文學社團——「蘭社」,創辦了文學旬刊——《蘭友》、《瓔珞》,文學的土壤豐饒而肥沃,他們昂揚的創作著、熱愛著,樂不思蜀。

以他的求知慾和學科成績,完全可以像徐志摩一樣留學海外,但是高而帥的戴望舒,並不富。他拿不出留學經費,也只有作罷。

儘管沒有康橋上的吟唱,戴望舒仍舊耕種在「文園」,為「文學服役」。他願意一生勤勤勉勉,只侍弄文學。於是他一邊搞創作,一邊搞翻譯,「兩手抓」,兩不耽誤。

翻譯方面,他極有天賦。比較著名的像是夏多布里昂的《勒內》和《阿拉達》。只可惜《堂吉訶德》的全稿在戰爭中不知去向,這部書他曾盡心竭力,傾注了全部心血。如果能出版,將是他平生最大願望的實現。而這個簡單的願望,終究也成了空。

在翻譯上小有名氣的他,創作上也打響了一炮,那就是我們最為熟知的《雨巷》的發表。葉聖陶先生在初讀此詩時說:「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它的出現不僅在當時成為爆款,即便在詩壇繁華的當下,人氣也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就這樣,一夜之間,戴望舒火了。

這把火令他有失有得,失去的莫過於他作為詩人的全面性。儘管在此後的創作中,他並不是沒有佳作,只是那些和《雨巷》相比,似乎都沒能再給他添一把火。以致於人們提起戴望舒時,認為他有這一首就可以不朽了。

而他卻先後出版了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和《詩論零札》,可謂筆耕不輟。如此想來,對詩人而言,顯赫的一首致使無數首淪為「無人識」,這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雨巷詩人戴望舒|人生實苦,請善待自己


02、

《我的記憶》收錄了戴望舒真摯的情愫,他在這本書的扉頁上,用法文寫著「給降年」。降年正是詩人的初戀,也是他的好友施蟄存的妹妹。

這段千迴百轉的單戀,苦痛交織,一見鍾情的戴望舒開始了他的漫漫求愛路。

他借詩歌來表達無處傾訴的苦悶:「懷著熱望來相見,冀希從頭細說,偏你冷冷無言;我只合踏著殘葉,遠去了,自家傷感。」(《自家傷感》);「淚珠兒已拋盈,使我難吻你嬌唇。人間伴我的是孤苦,白晝給我的是寂寥。」(《生涯》);「你看我啊,你看我傷碎的心,我慘白的臉,我哭紅的眼睛!」(《回了心兒吧》)

痴戀中的戴望舒求愛不得,失落的像個脆弱的孩子。他以自殺相威脅,無奈之下,施絳年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儘管他知道她的一顆心又何曾有片刻系在自己身上,但他寧願留一個空蕩的軀殼在身邊。

兩人訂婚後,施絳年要求他出國留學,以此作為結婚的條件。他同意了,帶著半分憂慮,半分興奮,前往法國。

法國的生活並不輕鬆,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在為錢所困的日子裡,戴望舒無心讀書,只有靠不間斷的翻譯來賺取生活費。他一心惦念遠方的嬋娟,便覺得苦中也有了一絲甜意。

然而強迫的愛情註定是無花無果,他等著盼著,得來的卻是施絳年移情別戀的消息。她愛上了一個冰箱推銷員!她竟然愛上如此身份卑微的人!戴望舒心有不平,作祟的憤懣幾乎要將他擊垮了。

他第一時間飛回國,這次是帶著半分怒火,半分幻想,幻想一切只是一個謠傳、一個玩笑。

他最終親自證實了施絳年的背叛,用一劑響亮的耳光結束了彼此的糾葛。這一巴掌打在她臉上,也烙在他心底。他的幻想破滅了,隨之結束的還有浪漫的青春。從22歲到30歲,他愛了她整整8年,最後卻像垃圾一樣,被她說丟就丟了。

雨巷詩人戴望舒|人生實苦,請善待自己


03、

戴望舒重返法國,繼續過著衣食憂愁的日子。他拿不出錢去更好的學校留學,只能留在費用較低的里昂中法大學。即便如此,學費問題仍然令他力不從心。

他沒有時間上課,除了翻譯還是翻譯,因為只有翻譯才能換來生活費。

這段窮困潦倒的生活,也是他的翻譯井噴期。《蘇聯文學史話》、《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高龍芭》等佳作,無疑是他在窮困的播種期間,收穫的豐盈碩果。

失意的愛情使戴望舒漸漸褪去了青澀和稚嫩,在翻譯之餘,他那為數不多的詩歌創作里多了寧靜和禪意。「你問我的歡樂何在,窗頭明月枕邊書。」「你問我的靈魂安息於何處?看那裊繞地,裊繞地升上去的炊煙。」(《古意答客問》)

他將自己在法國的全部作品,集結成詩集《望舒草》。較之《我的記憶》中的柔情細語,《望舒草》是詩人在磨難里的獨自傾訴和自我開解。「在苦難和不幸中間,望舒始終沒有拋下的就是寫詩這件事情。」他的朋友杜衡說。

海子曾寫道:「我有三種幸福:詩歌、王位、太陽。」而戴望舒有兩種幸福——寫詩和讀書。

同樣嗜書如命,徐志摩和邵洵美家財不虧,隨手買些孤本作為收藏,自然不打緊。戴望舒則不然,他沒錢搞收藏,頂多是買下廉價書,以解無書讀的空虛。

平日里他沉浸在讀書和創作的園地,不以追逐名利為求,不以結交名家為喜。儘管當時他已經小有名氣,倘若他有意,本可以在詩人圈子裡混的如魚得水,起碼能和一些名詩人打得火熱。

但他並未如此勢力,「他沒有市儈氣,不少中國青年到了法國,為了自己的前程,為了撈一點名利,不惜拜倒在炙手可熱的法國文壇紅人腳下,求他們寫一封介紹信,或寫一篇短序,推薦自己的翻譯或著作,成為回國以後嘩眾取寵、招搖過市的本錢。

戴望舒絕不是那樣的人,他結識的一兩個法國作家、詩人,都不是當時法國文壇上第一流煊赫人物。雖然不那麼紅,但各有自己的特色。」好友羅大綱中肯的評價道。

個性為戴望舒所看重,一首有特色的詩和一個性格鮮明的人,都將吸引他親睞的目光。

在戴望舒的性格深處,用剛柔並濟這個詞來形容最為恰當。而「柔」是他的前半生留給多數人的印象,「剛」則是貫穿他後半生的主調。

1934年春,法國轟動一時的反法西斯勢力鬧的沸沸揚揚,戴望舒也在遊行示威的隊伍中。他的朋友羅大綱曾表示,正是因為此事,戴望舒被裡昂大學開除了。他坐著惡劣的四等艙船,回到了祖國。

雨巷詩人戴望舒|人生實苦,請善待自己


04、

朋友們紛紛趕來為他接風,穆時英更是給他帶來了一個猶如雨後彩虹般的消息。

這個彩虹便是他的妹妹,剛滿18歲的穆麗娟。穆麗娟貌美嫻靜,十足的文學少女,對戴望舒更是無比崇拜。在經歷過施絳年的無情後,戴望舒原本逐漸釋然的心靈,突然又激蕩起來了。

這一次他不必有片刻猶豫,因為穆麗娟是心甘情願嫁給他。他們在相識半年後,結婚了。

婚後的戴望舒一門心思搞事業,先是學俄語、譯俄詩,而後又辦起了詩刊——《新詩》。詩人紀弦認為,「《新詩》月刊的創刊,是中國新詩歌自五四以來的一件大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戴望舒素來反對詩歌的工具化,他提倡藝術性的表達。

也正因如此,在與「國防詩歌」的代表們進行論爭時,他毫不遮掩的批判這類詩過於淺薄,缺乏個性,也不夠藝術。性格耿直的他,因此結了不少仇。

但他從不在意,因為他的所說即是所做。

他不曾停下創作的腳步,隨著第三本《望舒詩稿》的出版,戴望舒對文字的駕馭力愈發純熟了,他用一根筆寫盡心靈與世事,不變的是他作為詩人的純真和筆端洋溢的優美。

他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在不斷求索詩歌的道路上,隨之而來的是家庭的矛盾。做了漢奸文人的穆時英,令戴望舒厭惡。

他禁止妻子穆麗娟再和娘家人有來往,大男子主義的他忙起事業來很少顧及妻子的感受,這本已讓穆麗娟心生不滿。又加上穆時英的事,更加劇了夫妻間的隔閡。

兩個人的矛盾日益加深,直到穆麗娟從別人口中了解到哥哥穆時英被國民黨的特工暗殺,母親為此悲痛欲絕,不吃不喝絕食而死,而早已知曉一切的戴望舒,對此卻緘口不言。穆麗娟忍無可忍,和戴望舒從此一刀兩斷。

她之所以選擇結束這段感情,和一個姓朱的大學生分不開。這個年輕學生熱烈的追求,打動了穆麗娟對戴望舒關閉的心門。再一次慘遭背叛的戴望舒,也再一次選擇用自殺的方式迴避離婚的風波。

而穆麗娟不是施絳年,他的決絕並沒有讓妻子回心轉意。被及時搶救下來的他,決定用懺悔的方式祈求妻子的原諒。他用一封封誠懇的書信,試圖重新挽回她。讀著他那些小心翼翼近乎乞討的致歉信,穆麗娟終究沒有回頭。

雨巷詩人戴望舒|人生實苦,請善待自己


05、

愛情再度失意的戴望舒,在日軍侵略的鐵蹄下,厄運偏又找上門來。

在日軍的監獄裡,他倍受折磨。他寫道:「在這陰濕,窒息的窄籠: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腳缸,讓腳氣慢慢延伸到小腹上,做柔道的呆對手,劍術的靶子,從口鼻一齊喝水,然後給踩肚子,膝頭壓在尖釘上,磚頭墊在腳踵上,聽鞭子在皮肉上舞,坐飛機在樑上盪。」,(《等待》)

他的身體成了靶子,種種酷刑如萬箭齊發。他在絕望中寫下《我用殘損的手掌》,他要用這雙手撫摸飽經戰火的祖國。

獄中陰冷的環境和不規律的作息,加重了他的哮喘。幸虧在友人葉靈鳳的多方託人下,才得以將他保釋出獄。

出獄後他便開始寫作《詩論零札》,在談及詩歌的內容與形式時,形式至上的他一改往日言辭,令作「詩歌的佳劣不在形式而在內容」一語。

許是在戰火紛亂里,詩人發覺最有力量的並非是優美的藝術性,反而是真切的內容最能使人認清現實。

他的詩歌現實了,愛情也如此。

一場牢獄之災讓他完全失去了和穆麗娟的聯繫,斷了念想的詩人,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小自己21歲的楊靜。活潑可愛的楊靜,撫慰了戴望舒沉淪的心。

「不如寂寂地過一世,受著你光彩的熏沐,一旦為後人說起時,但叫人說往昔某人最幸福。」(《贈內》)這是詩人對愛人的表白,他為能娶到楊靜而心生滿足。

或許戴望舒的一生註定不會平坦,愛情才迎來順遂,坎坷又緊隨其後。

戰時他受盡折磨,絕不賣國。戰後卻被人污衊,強行背上叛國的惡名。悲憤交加下,他寫好辯白書為自己辯白。

好在有夏衍出面主持公道,還了他一個清白。可這場受冤的經歷,著實是一道深深的傷疤,刻在詩人傷痕纍纍的心上。

漢奸一事安生了沒多久,戴望舒的家庭又翻江倒海了。

這次的導火索是他把和穆麗娟的女兒戴素詠,接到家裡來住的舉動,激怒了楊靜。在此之前,楊靜早已厭倦了和戴望舒波瀾不驚的生活。

她經常外出跳舞,甚至去美國軍營跳,這讓痛恨美帝的戴望舒大發雷霆。夫妻倆本就積攢著無處發泄的怒火,趁著戴素詠一事,乾脆發泄乾淨了。

戴望舒雖然生氣,心裡對楊靜還有情愫。而楊靜卻是沒有了的,她和一個青年私奔了,用她的實際行動,給了戴望舒儘快簽署離婚協議的理由。

第三次被愛情摧殘的戴望舒,只剩下一句,「死了,這一次一定死了。」

他寫下「我和世間之間是牆,牆和我之間是燈,燈和我之間是書,書和我之間是——隔膜。」這是他留在人世的最後一首詩,沒有題名。

才華橫溢的詩人,為了讓自己的病情儘快康復,他加大了葯的劑量,導致用藥過多而死。

雨巷詩人戴望舒|人生實苦,請善待自己

他死後卞之琳遺憾地說:「他在舊社會未能把他的才能好好施展,現在正要為新社會大大施展他的才能,卻忽然來不及了。」

這話不得不令人唏噓,他曾有過的短暫的45年,算下來,終究是苦難更多。此時當我再回味那首《雨巷》時,竟然希望戴望舒能永遠活在寫《雨巷》的年華。至少當時的他,即使彷徨、憂愁,也總歸心存希望。

而希望,才是一個人活下去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