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給功臣發免死鐵券,卻又殺功臣,他是如何做到不失信的

朱元璋給功臣發免死鐵券,卻又殺功臣,他是如何做到不失信的

朱元璋在開國之初,確實發了很多「免死鐵券」出去。《明史》記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並賜鐵券。」獲得「免死鐵券」的公包括李善長、徐達等六人。獲得「免死鐵券」的侯包括湯和、耿炳文等二十八人。

有人說,朱元璋所發的這些「免死鐵券」一點兒作用也沒有,功臣們最終大都被朱元璋給賜死了。那麼,既然朱元璋發了那麼多「免死鐵券」,最後又把這些大臣給賜死。朱元璋這樣做,不是出爾反爾嗎?皇帝怎麼能說話不算話呢?

(免死鐵券)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需要先把一些東西釐清。

一是朱元璋所賜死的功臣中,很多並沒有獲得「免死鐵券」。比如胡惟庸、傅友德、曹興、葉升、曹震、張溫、李新、陳桓、張翼等等,他們很多雖然封公賜爵,但並沒有獲得「免死鐵券」。

二是朱元璋賜給「免死鐵券」的,並不是全部都殺掉了。比如封公的徐達、李文忠、鄧愈、常茂,以及非常多的侯,他們獲得免死鐵券後,最終並沒有被殺掉。就算是民間傳得沸沸揚揚的徐達被朱元璋賜給「蒸鵝」一事,也不過是民間傳說而已。而且我們也知道,吃了「蒸鵝」與背疽發作沒有什麼聯繫。

那麼,是不是就可以由此說明,朱元璋的「免死鐵券」,在大臣那裡,能夠發揮作用呢?

也不盡然。事實上,有很多功臣獲得了「免死鐵券」,最後還是被朱元璋給賜死了。這些功臣就包括李善長、馮勝、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鄭遇春、費聚、趙庸、朱亮祖等很多封公或者封侯的人。

那麼,既然朱元璋發給大臣「免死鐵券」,為什麼大臣卻還會被殺呢?朱元璋想的什麼辦法,既能夠殺功臣,又能讓他的金口玉言,不至於失信呢?

一、「免死鐵券」有數量限制。

《明史》記載:「外刻履歷、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免死鐵券」並非一直都可以免死,而是有數量限制的。免死一次,免死兩次,都有明確記載,「以防其過」。

很顯然,朱元璋在設計「免死鐵券」的時候,對這個問題就有周密的考慮。也就是說,只要免死的次數,超過了鐵券上規定的次數,想要殺掉,也就是輕而易舉的。

事實上,朱元璋也正是這樣做的。比如對李善長,就明確寫道:「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但是,朱元璋最後在搜集李善長罪證的時候,得出的結論是他不只該被殺一回。比如,胡惟庸派人與李善長聯繫造反,李善長雖然「驚駭」,但是並不把這件事上報。這就該被殺一次了。接著,胡惟庸又派人與李善長聯繫。但是李善長依然不上報,還和胡惟庸「通賂遺,交私語」。這樣一種情況,又應該被殺一次了。再接著,藍玉打到捕魚兒海的時候,獲得了胡惟庸交通蒙古人的信。藍玉把這事告訴李善長,李善長依然藏匿不報。這又應該被殺一次。

(李善長)

上面所列出的李善長的罪行,至少應該被殺三次,而李善長的「免死鐵券」只免死兩次。因此,他理所當然應該被殺了。

而藍玉的「罪行」,朱元璋甚至給他搞成了一本書,那就不僅僅是一次兩次罪行的問題了。

二、「免死鐵券」有不能免之罪。

青海省檔案館收藏的明代右軍都督李文獲得的鐵券,這個鐵券上面有這樣的文字:「仍與爾誓,除謀逆不宥外,其餘若犯死罪,免爾本身一次,以酬爾勛。」

這個鐵券被稱為「李文鐵券」。李文是明英宗時期的將軍,這塊鐵券是明英宗送給李文的「免死鐵券」。從這塊鐵券上記載的文字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的罪行都是可以免死的,「謀逆」這樣的罪行,就不能免死。

除此外,《萬曆野獲編》上也有這樣的記載:「所謂免死者,除謀反大逆,一切死罪皆免。然免後即革爵革祿,不許仍故封。」

(朱元璋)

從以上的實物記載和文字記載可以看出,「免死鐵券」規定的免死,是不包括「謀逆」這樣的罪行的。

而朱元璋所殺的那些功臣,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人,他們所犯的,在朱元璋看來,都是「謀逆」大罪,怎麼可能免死呢?

所以,朱元璋殺功臣的時候,基本上是一點兒顧忌都沒有。該怎麼殺,還怎麼殺。「免死鐵券」在他那裡,形同虛設。

(參考資料:《明史》《萬曆野獲編》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本來可以像曹氏一樣,用柔和手段奪權的,為何司馬家族要殘殺
文種沒有犯任何錯誤,為何勾踐丟一把劍給他,他就自殺了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